景美、人好、有“錢景”……新華社這樣誇黃石

景美、人好、有“錢景”……新華社這樣誇黃石

關注了黃石

城市功能發展創新產業佈局

今日一早

新華社再度發文點名黃石

聚焦黃石高質量發展上的生態成果

景美、人好、有“钱景”……新华社这样夸黄石

全文如下

新華網武漢11月27日電(記者劉加文 田建軍 胡誠 張潘)“半城山色半城湖”,這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賦予黃石的靚麗名片;“青銅之都”“礦冶之城”“鋼鐵搖籃”,這是與眾不同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形態賦予黃石的另一個城市標籤。一個天然靈動秀美,一個原本厚重粗獷。兩種截然對立的形象稱謂,一對相互矛盾的城市形態,竟能共生於一座城市,交織於一方天地。

黃石在展示她山水形勝之美的同時,也曾一度暴露過水體汙染、“光灰城市”的另一面。近年來,在黃石人的不懈努力下,兩種對立和矛盾正逐步消除,經濟發展更優,產業發展更綠,城市面貌變得更加美麗宜居。

景美、人好、有“钱景”……新华社这样夸黄石

磁湖夜色美如畫。新華網 張潘攝

鐵腕治汙 要回“天藍水清”

清朗的月色下,磁湖的夜來臨了。

樹影婆娑,夜風盪漾。微波的湖面在城市景觀燈的映照下愈顯波光粼粼,美妙迷人。

遠山如黛,如水墨畫般在湖邊鋪展,以靜默的姿態守護著一方碧波。湖中被密林覆蓋的小島,像是已進入睡眠的美少女,在夜色的籠罩下,顯得那樣恬靜而神秘。

此時的環湖路早已熱鬧起來。散步、騎行、遊湖、夜跑,越來越多的市民和遊客開始盡情享受眼前這般愜意的休閒時光。

黃石之美,美在山水。有山,有水,還有那滿城的綠意。山在湖中、湖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景中。許多到過黃石旅遊並且漫步湖邊的遊客,都有瞬間到了杭州西湖的錯覺。眼前這座城市,猶如一首婉約的宋詞,淺斟低唱,靈動婉轉,很難想象這還是一座以礦冶著稱的重工業城市。

時間往回倒轉若干年,人們看到和感受到的黃石,遠不是今天的這般模樣。

千年的礦冶之城,近代工業的搖籃,彼時的黃石,就像是一位“傻大黑粗”的漢子,滿臉油汙、滿身灰塵,渾身上下散發著難聞的氣味。

方圓10平方公里的磁湖,曾被數十座工廠包圍,廢氣渾濁了空氣,廢水和汙水直排入湖,被汙染的湖水又髒又臭,湖面上經常漂著死魚。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水聚在地面上匯成黑色的河流。“白襯衣不敢穿”“剛抹過的桌子轉眼又是一層灰”……“光灰城市”曾是黃石人痛苦而尷尬的記憶。

要了“金山銀山”,丟了“綠水青山”。黃石人漸漸明白,這樣的發展既違背規律又不可持續。

“黨的十八大以來,黃石確立了‘生態立市、產業強市’戰略,堅決立生態之旗,破汙染之源,走綠色發展之路。”黃石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鍾麗萍回憶。

“寧可經濟指標掉一些數據,也堅決不要黑色汙染的GDP。”黃石壯士斷腕般關停了1000餘家“五小”企業,實現全域無“五小”,並痛下決心,先後否決100餘個有重大環保風險的工業項目。

環保執法上更是屢下重手,一大批環保領域的違法犯罪分子受到法律的懲處。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長江沿線,123個非法碼頭僅用2個月時間便徹底拆除。131家露天採石場、沿江及環大冶湖等重點發展區域80%以上的礦山被關停關閉。

“十大標誌性戰役”“十大戰略性舉措”穩步實施,圍繞大冶湖、富水、保安湖等水系,系統推進水汙染防治工作,全面落實河湖長制,狠抓城市黑臭水體治理,10個城市黑臭水體綜合整治工程全面實施。

發展理念一變,效果立刻顯現。

2018年,黃石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274天,整體空氣質量位居全省第一方陣;主要河流長江、富水河、高橋河斷面水質良好,均達到地表水三類標準;磁湖等湖泊的水質從劣五類到五類再到四類,越來越乾淨,越來越清澈……

景美、人好、有“钱景”……新华社这样夸黄石

黃石園博園生態轉型展新姿。新華網 李徵崢 攝

復綠增綠 換來“推窗見綠”

“亞洲第一天坑”,作為人類一項工業奇觀靜臥山谷。

這裡早就停止了人工開採,昔日堆積如山的礦山石頭上,經過多年努力種上了萬畝槐花林,上演了“石頭上長樹,石板上開花”的傳奇。

擁有3000多年冶煉史、100多年工業發展史的黃石,在收穫經濟增長的同時,也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因長期採礦,許多山體疤痕累累、植被全無,一年四季塵土飛揚,崩塌、滑坡和泥石流隱患引發的事故時有發生。

近年來,黃石加大了墾荒植綠、生態修復的力度,針對全市400多處工礦廢棄地,先後投資12.9億元,推動礦區生態修復。

對108萬平方米的“亞洲第一天坑”,通過景觀設計來恢復礦山自然生態,種植刺槐等樹種30多萬株,使工礦廢棄地一躍成為亞洲最大的硬巖綠化復墾基地,涅槃重生為黃石國家礦山公園。

在黃荊山北麓,14處開山塘口通過全方位綜合修復治理,復綠總面積765畝,綠化覆蓋率達到82.6%。國家有關部門對生態修復治理效果給予高度肯定,美國、德國、新加坡等外國專家實地考察給予高度稱讚。

“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建則建、宜園則園、宜漁則漁”,作為湖北省當時唯一的全國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城市,黃石並不因循守舊、拘泥形式。

2014年,黃石借創建“森林城市”之機啟動實施“綠滿黃石”行動。2017年又啟動實施精準滅荒工程。一時間,植樹造林,綠化家園成為廣大市民的新時尚。全市累計完成造林綠化7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7.3%,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以黃石省級園博園、柯爾山白馬山公園、磁湖溼地公園、大冶東港公園、陽新蓮花湖公園為代表的一批城市公園相繼建成,新增公園綠地面積5404畝。建設國家登山健身步道229.73公里,城市休閒綠道98.12公里。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6.3平方米,城市人居環境極大改善。

一系列“組合拳”讓黃石的城市綠肺生態功能更加凸顯,“推窗見綠”“家門口就是公園”,黃石人的幸福感大幅提升。

景美、人好、有“钱景”……新华社这样夸黄石

鳥瞰黃石“半城山色半城湖”。新華網發 黃文瑞攝

產業轉型 推動“綠色發展”

“青銅之都”“礦冶之城”“鋼鐵搖籃”“水泥之鄉”……歷經歲月的消耗,黃石面臨資源枯竭的窘境。

生態立市,必須實現綠色轉型。而綠色轉型,關鍵是產業轉型。

近年來,在關停數百家汙染企業的同時,黃石累計投資600多億元引導和支持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建材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將創新作為轉型升級的第一源動力,讓傳統產業的“老樹”在改造升級中萌發“新芽”。

通過實施產品信息技術革新,新冶鋼生產的特鋼成功應用於“神舟”飛船和“嫦娥”工程,企業特鋼生產能力、實現利潤、噸鋼利潤均位列全國第3位。

“百年老店”華新水泥公司,通過協同化技術將廢棄物資源化、無害化和減量化,城市垃圾、工業廢物等成為水泥窯的替代燃料原料,將環保打造成了王牌,甚至把分公司開到了海外。

與此同時,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在黃石不斷培育壯大,黃石成為國內第三大PCB產業聚集區。

傳統產業在改造升級的同時,更加註重對工業汙染源的控制。

新冶鋼公司,工業廢水經過處理後大部分循環使用,另一部分則排放到一個池塘,讓池塘中游弋的黑天鵝擔當汙水是否達標的監測員。

在黃石東貝園區的汙水池,經過循環處理後的水清澈見底,魚兒在水中悠遊嬉戲,在周邊水生植物的掩映下,成了一道“花港觀魚”的靚麗風景。實際上,這裡的金魚主要是為了監測汙水處理後的水質。

今年4月22日,黃石成功獲批國家首批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的桂冠也相繼被黃石摘得。在黃石,銅草花依然盛放,礦產資源過度開採留下的累累傷痕正在癒合,青銅故里的未來切實可期。

2018年,黃石首次實現人口淨流入新增超2萬人,是全省僅有的3個人口正增長城市之一。這個值得關注的現象,除了說明黃石經濟發展的熱度吸引更多人就業外,另一方面則是越來越有顏值和魅力的黃石,有了更多吸引人才的底氣。

半城山色半城湖,碧水藍天入畫圖。一幅美輪美奐的生態畫卷,正在黃石這片千年礦冶之地徐徐展開。

景美、人好、有“钱景”……新华社这样夸黄石
景美、人好、有“钱景”……新华社这样夸黄石景美、人好、有“钱景”……新华社这样夸黄石

本期來源丨新華網

本期校對丨陳剛

值班主任丨李磊

本期監製丨石教燈

商務合作

QQ:2936282073(婉婉)

QQ:316154955(lala)

景美、人好、有“钱景”……新华社这样夸黄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