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安防時代,海康威視的信心與底氣在哪?

海康威視兩位董事涉嫌信批違法違規被證監會調查的消息傳出後,立刻引起了外界的廣泛關注,一時間,真相與流言並起,“融”為一爐。

在有限的資料裡,龔虹嘉、胡揚忠這對素來低調而神秘的商業鉅子被媒體“扒”了個遍,從發家伊始到投資版圖,從二人關係到大宗交易……無一不可作文章,相關文章的標題奪人眼球,吊足了觀眾的胃口。

在這樣一波衝擊下,海康的股價卻幾乎不見什麼波瀾。公告第二天小幅走低後,最近幾個交易日便一直處於高位整理狀態。截止11月22日收盤,海康威視的市值仍位列深市A股上市公司前列。

後安防時代,海康威視的信心與底氣在哪?

在業務層面,美國所謂的“實體清單”雖然給國內經濟和市場帶來了多重壓力,但海康卻逆勢飛揚,在2019年前三個季度拿下了398.39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17.8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80.27億,同比增長8.54%。報告期內,其主要會計數據和財務指標表現良好。

並且,在剛剛公佈的2019年全球安防50強中,海康威視繼續大幅度領先,連續多年蟬聯第一。實力終究還是壓倒了流言。

第四次科技浪潮正在襲捲一切,AI、邊緣計算、大數據和強算力等科技正群峰並起,推動著安防行業開始智能化升級,後安防時代來了。

AI+大數據正在成為主驅動力,強化系統方案的落地應用,這讓構建更為宏大的智慧城市成為一種可能。在這樣一個大方向上,傳統以視頻監控為主的賽道升級為AIoT,數據運營成為新戰略。

物聯網數據和信息網、行業網的深度融合逐漸實現了行業應用從“看見”到“預見”的飛躍式跨越,後安防時代,整個行業走向了智能。基於這些行業發展趨勢和業務需要,海康威視將自己定義為以視頻為核心的智能物聯網解決方案和大數據服務提供商。

後安防時代,海康威視的信心與底氣在哪?

百川匯流,聚為江海,後安防時代的蛋糕將會變得更大,多維感知技術將實現深度融合,更多兇猛的玩家開始進場,暗流湧動,群雄並起。

在AIoT這條賽道上,集結了阿里、華為、騰訊、百度等巨頭,但格局並未到終局,合縱連橫正不斷上演,海康威視的信心與底氣何在?

1

場景定義攝像機,對行業具有穿透式的理解力

海康威視成立於2001年,2010年在A股主板上市,分析歷年年報可以發現,其業務發展始終是圍繞視頻技術為核心展開的,並將研發投入與營收的佔比穩定在了8%到10%這樣一個高水準上。

極致專注是一種美,穿越時間後更是會湧現出一股強大的“力”,可以讓一個品牌始終超越行業,站在領先的潮頭。

海康威視核心產品的市場進入期始終可以做到領先行業大約1年。在硬件方面,從AR鷹眼到槍球到全局到雙艙,到今年安博會展出的多攝系列智能攝像機,海康威視領先的同時還在重新定義AI攝像機形態,並推動了監控攝像機價格的“平民化”。

後安防時代,海康威視的信心與底氣在哪?

因為專注,海康威視沉澱了非常深厚的用戶需求洞察,對視頻感知技術運用的場景有了穿透式的理解能力。在海康威視等安防巨頭看來,場景定義了攝像機。這是一個無限碎片化的市場。

三年前,海康威視總裁胡揚忠曾將安防行業比作撿芝麻,因為應用場景化和碎片化,用戶需求多樣化。每一位用戶,對於智能攝像機的功能訴求都不一樣,比如,一家便利店,除了常規功能上的監控,還可以用來攝像機統計客流量,做貨架貨品管理等等。

此外,攝像機的設計有分辨率、紅外補光、寬動態,低照度等不同功能屬性的搭配,在每個技能點上,都可以分出高低中檔次來,形成不同梯度。在實際使用的時候,需要根據場景選擇最合適的技能點。

後安防時代,海康威視的信心與底氣在哪?

也就是說,要結合應用場景,只有形態、光學等物理結構確定了,才能疊加合適的軟件、算法模型,最終為用戶提取到有用的數據。

即便在同一場景下,也會存在多種需求。

以路口場景為例,用戶需要對整個路口的車流人群態勢進行把控,需要一個短焦鏡頭對路口大場景進行全場景覆蓋,同時還需要對所有移動的目標進行全結構化屬性提取,這就需要一個遠焦鏡頭對目標細節進行捕獲,現在海康威視推出多攝系列智能攝像機,實現了功能的一體化,可以更好的滿足場景化和碎片化。

基於場景化、碎片化的現實,海康威視在兩年前就提出了AICloud,通過雲邊融合,為不同行業、場景的具體應用提供底層支撐,並在2018年推出了致力於滿足用戶碎片化需求的海康威視AI開放平臺。

未來的安防行業,企業核心優勢是什麼?

是算法?算力?還是雲服務?

上個月的深圳安博會或許可以讓我們一窺大概。單純展示算法、算力的企業少了,頭部企業普遍傾向於解決方案、應用案例的展示。

後安防時代,要硬件+軟件+解決方案+集成能力+運維服務,競爭能力變得體系化、立體化。技術構成了重要但不唯一的角色,這是因為算法算力的飛速進步所帶來的邊際效果正逐步體現。

後安防時代,海康威視的信心與底氣在哪?

後安防時代沒有捷徑可走,頭部企業在技術上的差距難分伯仲,後期更多地體現在一對一的線下推進和服務能力。專注變得很重要。

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對行業、應用場景的理解外,渠道依然為王。

資料顯示,截止2018年12月31日:

海康威視在中國內地擁有32家省級業務中心、一級分公司,在港澳臺地區及海外國家、地區有44個分支機構,並已將渠道滲透到地市、區縣、鄉鎮一級,即便在邊遠山區,都做到了人員駐紮。

此外,海康威視產品和解決方案還應用在1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後安防時代,海康威視的信心與底氣在哪?

創業十八年來,作為頭部的海康威視在全國所編織的龐大的渠道商、集成商、經銷商體系,恰如一張牢不可催的神經網絡,形成了與合作伙伴的共生共贏,並與企業“黑寡婦”行為劃清界限。

一線的營銷人員個體,與客用戶建立起來的合作關係和情感鏈接,如同密集的神經元節點。他們時刻向母體大腦傳輸著用戶需求,以此淬鍊出新的產品思路和業務方向,確保機體的靈活運轉。

從七大行業到三大BG(事業部)到省級業務中心,到深入到縣市,海康的架構體系因勢利導。

而通過統一軟件技術架構、物信融合數據開放平臺等數據中臺,海康威視將更多技術資源下發到省級中心層面,以更加靈活、省時高效的方式快速響應用戶需求。

這種歷時多年打磨成型的渠道體系和服務體系,在響應用戶需求方面,將明顯優於鬆散的、尚未成型的商業聯盟。

2

花開百業,使能千萬用戶

結合用戶需求,科技創新為行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而脫離實際應用的純學術派大多走向了空中樓閣。在未來,AI、雲計算、大數據無疑會成為類似於水電煤氣般的存在,改變著整個安防行業的發展態勢。

2006年,傑夫·辛頓教授提出了著名的深度學習的概念,讓人工智能的應用變為了現實。

也就是在2006年,海康威視組件算法團隊,開始研究機器智能,於是便有了後來的“獵鷹”、“刀鋒”等國內首款結構化服務器及前後端系列人工智能產品,及以普惠AI為願景的海康威視AI開放平臺。

據海康威視高級副總裁徐習明透露,目前海康AI開放平臺已經擁有千級的大中企業用戶,進入國內AI開放平臺的一級梯隊。

在今年的安博會上,海康威視重點展示了AICloud架構落地兩週年後的成果,其中最為亮眼的便是AICloud軟件家族。

後安防時代,海康威視的信心與底氣在哪?

此次亮相的軟件家族圖譜包含57款典型軟件產品,覆蓋公共安全、交通、製造、零售、教育、物流等20餘個行業。

此外,在今年3月份召開的“智湧錢塘”峰會上,海康威視重磅推出了物信融合數據平臺。目前,該數據平臺已經覆蓋全國24個省區、近百個城市,為公共安全、應急指揮、民生服務、城市運營、交通管理等領域提供智能物聯網解決方案和大數據服務。

我們可以看到,海康威視在強化AI能力、計算能力的同時,堅定地實現從硬件為主的研發模式向軟硬件協同研發模式的轉型,在AICloud架構下持續推出高質量軟件產品,以此更好地響應客戶需求。

最終,集中體現了海康威視領先的解決方案能力。

從IaaS、Paas、Daas到SaaS,從產品開發到運維服務,海康聯合生態,使能千行百業。未來藍圖已日漸清晰。

在AIoT萬億級的市場中,憑藉對行業場景的深刻理解、對渠道的牢固掌控及對技術應用的不斷創新,海康威視前景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