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4下西洋時帶回2只“神獸”,看到圖像後,大家都笑了

“鄭和下西洋”是我國航海史上的一次壯舉,在大航海時代來臨以前,它應該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偉的一次海上外交之旅。

鄭和4下西洋時帶回2只“神獸”,看到圖像後,大家都笑了

鄭和先後7次下過西洋,成功將海上“絲綢之路”推向頂峰。在他的7次航行中,帶回過無數奇珍異寶,其中,最具轟動效應的當屬他第4次下西洋的時候帶回的2只“神獸”了。

為了迎接這兩隻“神獸”,明成祖朱棣還親自迎接,百官朝賀,百姓爭相圍觀,朱棣還命人作賦、畫圖以作紀念,這到底是兩隻什麼“神獸”呢?

原來,這兩隻“神獸”就是咱們傳說中的麒麟。真有麒麟嗎?麒麟不是傳說中才有的嗎?鄭和帶回來的這兩隻“神獸”真是麒麟嗎?請接著往下看。

我們來看看鄭和的這次航線圖:

鄭和4下西洋時帶回2只“神獸”,看到圖像後,大家都笑了

如圖,鄭和穿過馬六甲海峽後,經孟加拉灣來到了榜葛剌(今孟加拉),榜葛剌在這之前已經和大明建交好幾年了,所以這次見面非常友好。

時值榜葛剌老國王去世,新國王賽弗丁熱情接待了鄭和,並進貢一隻“神獸”給大明。鄭和見到“神獸”後,大為驚異,不敢怠慢,趕緊命手下將“神獸”帶回國,自己則繼續向前進發。

接下來,鄭和沿著印度洋又去了很多地方,最遠到達了非洲東部,鄭和聽別人說,這裡是“神獸”的故鄉。

鄭和來到一個叫麻林的國家,這裡果然盛產“神獸”,麻林國(今肯尼亞馬林迪)大方地進獻了一隻給大明。根據當地的語言,此“神獸”名Giri,音譯為“基林”,所以鄭和更加“確信”此“神獸”就是東方傳說中的麒麟。於是,鄭和帶著這個原產國的“麒麟”踏上了歸國的路程。

鄭和4下西洋時帶回2只“神獸”,看到圖像後,大家都笑了

在“麒麟”到達大明都城前,鄭和早就派人向朱棣稟報了“神獸”的事情,滿朝文武均翹首以盼。對於中國人來說,麒麟乃是祥瑞神獸,但從來沒人看到過,這次終於可以“一開眼界”了。

史書記載,當麻林國使者進獻麒麟時,整個北京城轟動了,大家“莫不引領快睹,頓足駭鄂,以為希世之罕聞,中國所未見。”“臣民集觀,欣喜倍萬。”

百官趁機歌頌朱棣“陛下聖德廣大,被及遠夷。”朱棣還命大臣寫下《麒麟賦》紀念這次盛事:又命翰林院修撰沈度作畫記錄下這隻“神獸”,這幅畫叫《瑞應麒麟圖》,目前已經被公佈,如圖:

鄭和4下西洋時帶回2只“神獸”,看到圖像後,大家都笑了

看到這幅畫後,作為現代人的我們不禁錯愕,這不就是

長頸鹿麼?但轉念一想,那個時候的中國人怎麼可能知道呢?所以又不禁啞然失笑。由於榜葛剌的長頸鹿先到北京,所以這幅圖畫的是榜葛剌進貢的那隻,鹿身上是沒有花紋的。後來,有人又臨摹了一幅《瑞應麒麟圖》,在鹿身上畫上了網紋,如圖:

鄭和4下西洋時帶回2只“神獸”,看到圖像後,大家都笑了

看來這只是麻林國那隻,和榜葛剌的還是有所不同。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大明人是怎樣形容他們看到的“神獸”的吧:

“麒麟,前二足高九尺餘,後兩足約高六尺,頭抬頸長一丈六尺,首昂後低,人莫能騎。頭上有兩肉角,在耳邊。牛尾鹿身,蹄有三跲,匾口。食粟、豆、麵餅。”

還真是這麼回事兒,從側面也印證了鄭和帶回的“麒麟”就是長頸鹿。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賨人客》,號“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注於不同角度看歷史,探索不一樣的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