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門華聯改頭換面後又重新開業了,還換了個高大上的名字

廣安門華聯商廈對於居住在廣安門附近的居民們來說並不陌生,如今,它換了另一個名字重回大眾視野——北京越都薈。那到底改造後的商場到底什麼樣子,小編帶你去逛逛。


廣安門華聯改頭換面後又重新開業了,還換了個高大上的名字

小編進入商場後發現,客流明顯增多,但業態也有了明顯變化。

一層都是以餐飲為主,並沒有服裝品牌的“正經”店鋪,雖然也有賣鞋、買衣服的攤位,但幾乎都擺在過道,有點清倉甩賣的感覺。地下一層是以超市為主,引入了生鮮超市7Fresh。二、三層則為兒童教育機構,如新東方和摩比未來等,業態佔比高達50%。此外,一層和二、三層已經隔開,想要進入二層以上,需從通過直梯到達,扶梯已經被封住。

廣安門華聯改頭換面後又重新開業了,還換了個高大上的名字

廣安門華聯改頭換面後又重新開業了,還換了個高大上的名字

小編曾分別在工作日和週末多次進行了走訪,與之前的華聯商廈相比,北京越都薈的客流增加不少,週末客流更是可觀,而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商場引入了培訓機構。一位消費者表示,北京越都薈開業以後,給孩子的課後補習提供了不少便利。“我們就住附近,平時孩子放學後或者週末都會來這上補習班,對我們來說確實方便不少。孩子上課,我們還能在咖啡廳休息會,孩子下課後,就直接在這吃完飯然後回家。”

廣安門華聯改頭換面後又重新開業了,還換了個高大上的名字

小編了解到,此前的廣安門華聯商廈,已於2018年5月底閉店改造,時隔不到一年就正式開業了。北京越都薈定位為集中型社區商業,以向周邊居民提供生活服務為主。

廣安門華聯改頭換面後又重新開業了,還換了個高大上的名字

事實上,與其他華聯商廈改造有所不同,由於廣安門店難以滿足社區商業需求,所以華聯集團最終將該項目出售。

2017年12月底北京華聯商廈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宣佈以5.33億元出售北京華聯廣安門購物中心。出售的原因是由於廣安門購物中心建築面積較小,房屋結構、空間設計難以滿足目前社區型購物中心的經營需求。為減少物業盈利水平薄弱對該公司整體經營業績的持續影響,華聯決定對廣安門物業的權益進行對外轉讓,交易的受讓方則為錦和集團。

對改造前的華聯商廈有何感想時,附近消費者坦言:“雖然我們對這個品牌有感情,但是孩子不願意去,更何況旁邊還有一個天虹百貨,不管是服裝品類還是整體購物環境都比華聯商廈強太多了,轉型改造也是必然。”

其實,北京越都薈的項目改造方案並不多見。不管是定位於社區商業,還是瞄準年輕客群,多數商場的改造都是通過增加業態類別或增加線下體驗活動來吸引客流。從整體上看,北京越都薈除了滿足附近居民日常需求以外,更多的是圍繞青少年需求進行的業態調整。

小編走訪看到,緊挨著北京越都薈的就是天虹百貨。改造前,兩相對比之下,天虹百貨業態品類較為豐富,體量也很大,購物環境更為舒適,也就凸顯了原華聯商廈存在競爭力不足的問題。而改造後的越都薈卻與天虹百貨進行了差異化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引流的效果。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來北京不少商場都進入了調整轉型階段。無論是突出養老、教育還是文化,各商場的差異化調整則與商圈特點和自身資源相關。如今兒童教育發展迅速,且廣安門周邊分佈眾多高質量學校,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增加客流。但從長遠看,僅僅增加兒童教育業態還是不夠,商場還需突出藝術、時尚、品牌和沉浸式體驗等內容,來增強企業競爭力。

王瑩瑩/文並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