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媒體盤點十位戰功卓越蒙古可汗


蒙古帝國存在於第十三和第十四世紀,是歷史上最大的毗連土地帝國。原產於中亞的大草原,蒙古帝國最終從東歐到日本的大海,向北延伸到西伯利亞,向東、向南印度次大陸,印度支那和伊朗高原,並向西黎凡特和喀爾巴阡山脈。蒙古帝國是在成吉思汗領導下的蒙古民族遊牧部落統一的產物,於公元前一年宣佈成為蒙古的統治者。


國外媒體盤點十位戰功卓越蒙古可汗


10:札薩克圖汗

孛兒只斤·圖門(1539年~1592年),蒙古族,庫登汗的長子。喀爾喀蒙古的汗,蒙語尊稱為札薩克圖汗,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十九歲時即汗位。在位時間三十五年,終年五十四歲。札薩克圖汗,喀爾喀蒙古的汗,察哈爾第三任可汗。庫登汗達賚遜的兒子,1557年繼位。

札薩克圖汗,喀爾喀蒙古的汗,察哈爾第三任可汗。庫登汗達賚遜的兒子,1557年繼位。在他統治期間,對內頒佈法典形成內政外交的統一(扎薩就是蒙古的法典,扎薩克圖的意思就是法典的制定者);對外征服了達斡爾族和額里克特人(鄂溫克族的祖先)。他還多次入侵明朝邊界,明朝稱之為土蠻。由於他在位三十餘年,明朝將察哈爾蒙古也稱為土蠻。

1636年喀爾喀蒙古停止對衛拉特蒙古的戰爭,1640年9月在塔爾巴哈臺的和碩特部鄂齊爾圖汗的固有領地烏蘭伯勒奇爾,在喀爾喀札薩克圖汗素巴第的主持下,召開了喀爾喀和衛拉特的聯盟會議,制定了121條規則,被後人稱為法典,名稱有《蒙古·衛拉特法典》(條款是稱“蒙古和衛拉特”,此“蒙古”是狹義蒙古,衛拉特是成吉思汗時期歸附於蒙古而成為廣義蒙古族的)、1640年《喀爾喀—衛拉特法典》,有的人簡稱為衛拉特法典。

國外媒體盤點十位戰功卓越蒙古可汗


9:博迪阿拉克汗

名博迪,1504年(甲子年)生,巴圖蒙克達延汗的長子圖魯博羅特的長子,父早卒。1519年(己卯年),博迪臺吉帶領左翼三萬戶官臣到鄂爾多斯成吉思汗八白室祭祀,並威脅其叔叔。巴爾斯博羅特看局勢不妙,給博迪讓位。17歲的博迪在成吉思汗八白室前即汗位。1547年(丁未年)去世,終年44歲,在位 28年。稱博迪阿拉克汗。


國外媒體盤點十位戰功卓越蒙古可汗


8:額森(也先)汗

名額森(也先),1407年(丁亥年)生,衛拉特的首領、太師,原衛拉特的首領脫歡太師的兒子。也先的父親脫歡統一了蒙古東部地區,也先在明正統四年(1439年)繼承成為瓦剌的首領,他向東發展,征服了女真,勢力到達朝鮮北境,並以明朝拒絕貿易之名進攻明朝。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在土木堡之戰中,打敗明軍,俘虜了明英宗幷包圍北京,明朝形勢危急,後圍攻不成,退回蒙古,並釋回明英宗。他統治時,致力於加強大汗的統治力,控制各部酋長,明景泰四年(1453年),也先在擊敗岱總汗脫脫不花後僭稱“大元田盛大可汗”,建年號”添元“,但也引起一些不滿和反抗,後被其部下阿剌知院暗殺,終年 48歲,在位1年,去世後瓦剌逐漸衰微。後分為其長子博羅納哈勒統領的杜爾伯特部和次子阿失帖木兒統領的準噶爾部兩部分。


國外媒體盤點十位戰功卓越蒙古可汗


8:林丹庫圖克圖汗

名林丹,1592年(壬辰年)生,布延車臣汗的長子莽和克的長子,父早卒。1604年(甲辰年), 13歲即汗位。1632年,後金重兵攻打林丹汗所在的察哈爾萬戶,林丹率部遷至青海,1634年(甲戌年)去世,終年43歲,在位31年,是蒙古王朝最後一位汗。諡號庫圖克圖汗,稱林丹庫圖克圖汗。林丹庫圖克圖汗去世後,其長子額爾克洪果爾(額哲)於1635年(乙亥年)5月攜汗印投靠滿清。

國外媒體盤點十位戰功卓越蒙古可汗


6:巴圖蒙克達延汗

名巴圖蒙克,1474年(甲午年)生,父親為阿噶巴爾吉汗的兒子哈爾古楚格臺吉的兒子巴顏猛克濟農。1480年(庚子年),7歲時在滿都海徹辰夫人(原為滿都魯汗的夫人)的幫助下即汗位。1517年(丁丑年)去世,終年44歲,在位38年。諡號達延汗,稱巴圖蒙克達延汗。

國外媒體盤點十位戰功卓越蒙古可汗


5:蒙哥汗

孛兒只斤·蒙哥(1209年1月10日—1259年8月11日),蒙古帝國大汗,1251年7月1日至1259年8月11日在位,史稱“蒙哥汗”。為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孫、拖雷長子,其四弟即元世祖忽必烈。母唆魯禾帖尼。蒙哥即位前曾參加拔都統帥的長子軍西征,活捉欽察首領八赤蠻,進攻古羅斯等地。即位後主要致力於攻滅南宋、大理等國,並派遣旭烈兀西征西亞諸國。1259年死於合川東釣魚山下。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廟建成,制尊諡廟號,元世祖忽必烈追尊蒙哥廟號為憲宗,諡號桓肅皇帝。

國外媒體盤點十位戰功卓越蒙古可汗


4:貴由汗

孛兒只斤·貴由(1206年—1248年),蒙古帝國第三任大汗,1246年—1248年在位,史稱“貴由汗”。貴由是前任大汗孛兒只斤·窩闊臺的長子,母為乃馬真後。他早年參加征伐金朝,俘虜了其親王。又曾經和拔都西征歐洲。1246年通過忽裡臺大會即位,1247年吐蕃歸附蒙古帝國,翌年貴由死亡,汗位轉入拖雷一系。1266年忽必烈追尊貴由廟號為定宗,諡號簡平皇帝。

國外媒體盤點十位戰功卓越蒙古可汗


3:忽必烈汗

忽必烈(1215年—1294年),名字全稱孛兒只斤忽必烈,蒙古族,拖雷正妻唆魯禾貼尼的第二子(總第四子)。元朝的創始皇帝,廟號世祖,謚號聖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語尊稱薛禪皇帝。他也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其兄蒙哥在1259年去世後,忽必烈自立為蒙古帝國大汗。其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選作大汗,與忽必烈爭奪汗位。雖然忽必烈在這場鬥爭中獲勝,但西方的四大汗國則因他違背大汗選舉傳統以及他的"行漢法"主張而紛紛與他斷絕了來往,脫離了他的統治範圍。至此,他的政權只包括中原地區、西藏和蒙古本土。

國外媒體盤點十位戰功卓越蒙古可汗


2:窩闊臺汗

孛兒只斤·窩闊臺(1186年—1241年12月11日),蒙古帝國大汗,史稱“窩闊臺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1225年受封於也兒的石河(今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一帶,建斡耳朵於也迷裡城(今新疆額敏縣)。1229年忽裡臺大會被擁戴登基,管理整個蒙古帝國。他繼續父親的遺志擴張領土,南下滅金朝,派拔都遠征歐洲,他在位期間疆域版圖曾擴充到中亞、華北和東歐。在位期間,任用契丹人耶律楚材為中書令,採用漢法,並且開科取士,重用中原文人,奠定元朝的基礎。

國外媒體盤點十位戰功卓越蒙古可汗


1:成吉思汗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Genghis Khan),意為“擁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宋開禧二年(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宋寶慶三年(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時候去世,之後被密葬。

國外媒體盤點十位戰功卓越蒙古可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