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爆炸式創新的前夜,我們如何準備才能成為下一個時代的受益者

幾天前,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發表署名文章《我們處在爆炸式創新的前夜》,文中

任正非“堅信,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社會必然走進智能社會。今天,人類社會正處於新理論、新技術再一次爆發的前夜。”

在爆炸式創新的前夜,我們如何準備才能成為下一個時代的受益者

正如任正非的判斷,一些被我們忽略的現象,而它們可能預示著一場鉅變。這些現象可能是單個領域的飛速發展,而整體卻顯得波瀾不驚,人們對於整體科技發展止步不前的無力感,正是鉅變前的預兆,不安和興奮交織於所有人的內心。

在爆炸式創新的前夜,我們如何準備才能成為下一個時代的受益者

一切技術都是手段,目的是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服務,而從當前開始,信息技術將成為所有技術手段的手段。

在爆炸式創新的前夜,我們如何準備才能成為下一個時代的受益者

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基因技術、航空航天等單獨領域這幾年處於飛速發展階段,似乎每個領域再前進一步就能實現大的突破,而這些領域卻都在這一步前徘徊,這就是突破前的無力感。

我們同意任正非的預測,也實實在在感受到突破前的不安。這些突破即將到來,而突破呈兩個形式,一個是各個領域的單點突破,另一個是跨領域的跨界突破,這兩種突破完成後,緊接著將進入科技的整體突破。

打破這種無力感的將是信息流和對信息流處理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術突破又可以分解為算力、算法、數據、通訊技術的突破。算力突破以量子計算機的出現為標誌;通訊技術突破以光網、5G、6G為標誌;數據突破以物聯網普及為標誌。

今天,材料科技已經進入分子層面,可以合成嶄新的新材料;石墨烯的應用有望在納米級別繼續摩爾定律;基因技術將促使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納米醫療產生巨大進步;區塊鏈將改變社會結構,產生新的發展模式;光伏發電、核聚變發電也在突飛猛進。所有這些單學科技術創新都將產生信息流量的爆炸增長,而這些信息流正是實現跨領域科技突破和實現下一步整體科技突破的前提,這些超大容量的數據的存儲、傳送、處理就是信息技術進步的動力。

信息流本身和對信息流的處理能力的提高將徹底解決突破前的無力感。

單點突破靠本領域的技術積累和信息技術的助力,而跨界突破靠的是對信息流本身和對信息流的處理、存儲和傳送能力的提高。各領域產生的信息流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串起來,產生跨界知識並迭代,形成全新的跨領域跨行業增長點,實現跨界突破。“跨學科的“鏈式反應”是這一波科技創新的新特徵”,任正非如是說。

在實現跨界突破後,信息流又將成倍增長,依靠強大的算力和算法對數據進行實時處理,數據的含金量越來越高,進而實現科技整體突破。

“站在智能社會的門口,我們要展望二、三十年後在這個新的社會結構中扮演什麼角色。我們想象得到信息洪水的巨大,疏導巨大信息洪流就是我們公司未來二、三十年的戰略定位。疏導分發、存儲與處理數據流量,就是我們的戰略方向,也是我們長期的奮鬥方向,奮鬥必須在大方向上要有連續性,在不同階段應有適應性。”看樣子,“緊隨數據”成為華為管道戰略的延伸。

華為的戰略考慮到未來二三十年的發展,而我們個人,尤其是現在的學生們該如何應對突破前後的變化,如何確定自己的位置,成為時代發展的受益者呢。

很顯然,人類發展已經由工業革命的設備階段進入科技階段,正在由實體為主的硬件轉變為更依賴信息流的軟件。由此,對於那些面臨專業選擇的年輕人,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握機遇,靠近未來二三十年即將突破的行業,儘量掌握跨界知識,迎接即將產生的增長點,跟著新的領域成長,一定會成為時代的受益者。

生物科技和新材料跨界,新能源和新材料跨界,新能源和生物科技的跨界等等等等都可能成為新興行業,而這一切的基礎就是信息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