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開發商,遲早他們也有權對貝殼說不...

本文作者:一文;本文首發於南京知名房產公號:孟祥遠

貝殼找房再也想不到,比起燒錢般的投放,還不如今天這般免費的方式狠狠地刷了個存在感。

從綠城的委屈開始,房產行業內部開始持續發聲,大家才發現,原來平時不可一世、氣大財粗的開發商,在面對一個更可怕、更囂張的吞金獸的時候,居然是如此渺小,心力交瘁。

然而作為買房人,即便平日裡對開發商的恣意、房價的高漲如此不爽的群體,在面對貝殼,或者貝殼的後臺鏈家,或者中介,竟然也能同仇敵愾,只是買房人作為個體,發出的聲音太小,很快這些控訴就淹沒於大大小小的信息流中。

今天,就讓我們來整理一下買房人在這件事情中的立場。

如果說開發商對以貝殼為代表的渠道綁架自己的行為深惡痛絕,那麼買房人可能連恨都不知道恨誰——

事實上,今天十有八九的買房人其實根本無法去分辨,這幾天成了過街老鼠的貝殼找房和一系列的中介之間的關係:

其實,鏈家是中介企業,德祐是另一家中介企業,中環也是中介企業,住商不動產還是中介企業,以後也會有不同的品牌的中介,林林總總不一而足,而貝殼找房,是一個“平臺”,自稱整合了以上中介品牌,統一放在一箇中立的平臺上,這個平臺就是貝殼找房。

然而去天眼查上一看,貝殼找房、鏈家、鏈家網的老大都指向同一個人——左暉。

除了開發商,遲早他們也有權對貝殼說不...

再看貝殼找房目前的CEO,一人兼職兩個公司;另一個正是鏈家網。

除了開發商,遲早他們也有權對貝殼說不...

說貝殼找房是一個純平臺無疑是說不通的,因為“鏈家”兩字確實揮之不去的陰影,給貝殼找房的模式烙下深深的“鏈家”系的陰影。

01

中介鏈家的陰影

雖然貝殼找房一再宣稱自己是平臺,鏈家僅僅是平臺上的一個品牌,但是除了大老闆左暉和CEO彭永東,貝殼找房的其他高層組織架構上,仍然無法脫離“鏈家”的班底,早期的貝殼找房更是基本以鏈家班底,我們不再追蹤它的沿革,僅僅看最近的一次調整:

2019年1月,左暉大刀闊斧的重新調整了組織架構如下:

除了開發商,遲早他們也有權對貝殼說不...

在這之前的組織架構如下:

除了開發商,遲早他們也有權對貝殼說不...

其中幾個重要人物:

彭永東,貝殼找房&鏈家網CEO

徐萬剛,貝殼找房COO,原成都伊誠地產創始人,早在2015年2月就合併至鏈家地產;

黨傑,原成都伊誠地產創始人,早在2015年2月就合併至鏈家地產;

祁世釗,德佑COO

王擁群,鏈家常務副總裁,現任鏈家COO(首席運營官)

張海明,2005年加入鏈家地產,歷任成都、深圳鏈家總經理

可以看出,說是打造平臺,事實上整個鏈家系的團隊、處事風格在貝殼找房這個平臺中,有著揮之不去的影響。

所以,自貝殼找房誕生之日起,關於能否“既做運動員、又做裁判員、還做售票員”的質疑聲就不絕於耳。

之所以有這樣的質疑,在於外界始終認為,進入貝殼找房平臺,等於放棄其他平臺、合作,失去原有品牌,完全屈服於鏈家體系的管理、整合,從收費標準到行事作風都開始“鏈家化”;另一方面,買房人對貝殼找房的認知,很大程度上還真是“貝殼=鏈家”。

在南京,鏈家被買房人戲稱為“綠皮”,相信這種指代性的稱呼絕對不是買房人對它的褒獎。

鏈家在多年前相對混亂的北京中介市場,鏈家“靠著同行的襯托”殺出血路,走向全國擴張的道路。

但是,在南京買房人心中,南京的中介市場並沒有惡化到曾經北京上海的樣子,鏈家雖然宣稱服務更好,但是顯然和其他中介相比,也沒有更多的優勢,性價比並不突出,但是2.4%的中介費用卻是實實在在的太高。

畢竟,在房價高企的今天,南京房價動輒200萬起步的房價,如果通過鏈家買房,中介費高達4.8萬+,但是作為中介所提供的核心服務卻未必跟得上這個價格。

其實細算整個中介服務過程的價格,核心組成部分為:

1、房產信息諮詢費。

其實在信息完全透明的今天,基本上只要有心一定可以學到房產、板塊的知識、再不濟多看多比也可以學習到相對客觀的房產知識,實在不行,隨便找個知識付費,價格不超過1000元;滿打滿算按法律諮詢收費,信息費也沒到驚人程度。(事實上大部分的鏈家中介專業水平達不到收費水準)

2、帶看費。

無論中介以何等煽情的態度去粉飾帶看的不易,事實上帶看相當於一個“導遊”“導購”的過程,而看房說實話也沒像導遊那麼長的持續時間,而目前市面上的一個導遊價格是300元/天

3、過戶服務費。

事實上,過戶服務是可以自己在房產局完成的,之所以中介代辦完全是因為買房是一個極其低頻率的事件,所以買房人基本就不去學習瞭解。


真的要自己瞭解,沒問題,房產局免費諮詢,包教包會,唯一的花費就是買個合同的錢。

所以,滿打滿算也就是3000塊不能更多的服務費用,就是因為在二手房、新房房源信息端人為製造的不透明,居然就敢收4.8W+鉅額費用....

當然貝殼找房也好,鏈家也好會說自己整合了真實房源、提供了有效信息,這也是成本付出,但是這種成本前置付出,帶來的卻是信息壁壘。

02

製造信息不透明瘋狂收割

最近對貝殼的稿件貶褒不一,其中也有一些觀點認為貝殼找房已經成功打通線上線下,是堪比”淘寶”之於改變零售業格局的功績。

事實上這樣的觀點非常可怕,它偷換了以淘寶為代表的電商利用“互聯網”起到的正面作用。

淘寶等電商通過互聯網技術的開放性減輕了因地域、通訊、渠道造成的信息壁壘,買家可以通過平臺直接獲取商品信息,參數、價格都是透明的;同時也可以通過平臺直接聯繫賣家實現交易,減少交易層面的冗餘環節,提高效率,減少成本。

而貝殼找房的線上,則在互聯網時代瘋狂製造買房信息壁壘。

先從新房說起——

從綠城的控訴中我們可以看出,貝殼找房因綠城找了其他渠道而威脅貝殼旗下所有中介停止向該項目導客,對於開發商來說,沒有客戶,很糟糕。

但是反過來想,對買房人而言,其實更加糟糕——在貝殼和綠城沒有達成新的協議的這段時間裡,有不少買房人對綠城這個項目的知情權被貝殼找房旗下所有的中介、工作人員消除了。

在這段時間,適合買綠城、想買綠城的買房人可能被誤導去買了其他項目。大幾百萬的大宗商品購買決策,被誤導買錯。

不少外地來寧剛落戶的買房人,事實上在選擇樓盤的時候也有如此經歷,以江北新區為例,部分開放合作的樓盤由貝殼找房瘋狂導客,很多買房人甚至不知道核心區熱盤開盤消息就匆匆買了其他版塊的樓盤,雖然後期未必後悔,但是必須說的是,這一時期買房人被貝殼找房製造的信息壁壘用以自身牟利,而欺騙了買房人。

而和貝殼找房成功買到房,拿到所謂優惠的買房人,同樣知情權受到干擾,因為貝殼和開發商提前達成的合作協議,買房人基本上已經不可能知道真正的房價,渠道2-8%(全國範圍內看)的主流費用,事實上包含在買房人支付的總費用中,相當一部分是開發商的利潤,也是房價可以下降和優惠的空間。

但是開發商一旦啟動貝殼找房的渠道帶看,優惠空間就再也沒有了。所以看起來貝殼給了你返現,事實上買房人卻對真實的房價信息、房價調整、優惠政策徹底的失去了知情權。

於二手房,貝殼找房的信息壁壘更加嚴重——

因為門店、線上線下無孔不入,房主選擇將房源委託給貝殼找房,貝殼找房打造的信息封閉,讓其他非平臺中介無法獲取房源消息,久而久之,貝殼找房整合的中介、加盟的中介越多,買房人越是無法選擇,只能在貝殼找房上尋求帶看、成交。

買房人一旦因為信息壁壘喪失選擇中介品牌的權利,服務費的上漲就是一步之遙,而且必然無力反抗。

比如給大家看一條新聞,上海鏈家中介費上漲至3%,無需通知無需聽證,漲了就是漲了...

除了開發商,遲早他們也有權對貝殼說不...

在今天,上海還有其他多箇中介可供買房人選擇;但是下一步中介被整合到貝殼找房平臺後呢;再下一步二手房源信息被封閉在貝殼找房平臺內部呢;再再下一步沒得選了呢,是不是買房中介費上漲到8%,買房人也必須認呢,畢竟現在貝殼找房就是敢和開發商收8%的渠道費用。

我們一定要相信,在沒有規則,野蠻生長的時候,資本的嗜血性是沒有止境的,而“鏈家”系關聯的各類產品,“嗜血本性”從未改變。

03
嗜血本性從未改變,被服務者一直是弱者
開發商控訴貝殼找房只給了他們兩個選擇:Join Me,Or die。

如果選擇前者,自然是豐厚的利潤悉數交出;開發商哭喊不迭,事實上這只是鏈家系眾多產品中,向開發商砍出的一刀。
砍買房人的大刀,早就試探性的砍出很多刀,曾經更加嗜血、更加兇殘。

鏈家金融:被監管部門下架的水蛭

2016年,根據《北京商報》《界面新聞》等多家媒體報道,鏈家利用自己房產交易需要大筆用錢的便利,推出“鏈家金融”。

當時新聞報道如下圖:

除了開發商,遲早他們也有權對貝殼說不...


從報道中可以看出,“鏈家系”在有金融業務的背景下,對買房人實施信息壁壘(如文中“簽訂居間合同之前從未被告知要買的房產正處於抵押當中”)從而獲利,月利2%基本是利用買房人的專業知識欠缺而狠狠“吸血”的行為了!

該報道同時指出,除了“套路買房人“,””鏈家金融當時兩大業務產品——鏈家理財和理房通涉嫌:高利貸、自擔自保、超額擔保和設資金池。

除了開發商,遲早他們也有權對貝殼說不...

除了開發商,遲早他們也有權對貝殼說不...

大家對以上兩個頁面或者logo還有印象嗎?

好在同年4月,以上海為代表的相關部門緊急叫停上海鏈家所有金融產品,鏈家刪除了朋友圈所有關於金融產品的消息,所有櫥窗廣告也全部下架了,鏈家金融成了整個體系內的短命產品。

自如:囤積房源推高房租,曾遭北京住建委約談

很多人只記得自如的毒公寓,卻不知道其實自如也是鏈家旗下的公司。

這是鏈家官網對自如的品牌解釋——

除了開發商,遲早他們也有權對貝殼說不...

2018年8月,北京房租價格暴漲,引發社會關注,中國房地產協會官方網站中房網轉載了《工人日報》關於《誰在操縱北京房租上漲?房產中介高價搶收房源》的報道,報道稱——

除了開發商,遲早他們也有權對貝殼說不...

而將自如壟斷房源吸血租客推向高潮的是原我愛我家胡景暉炮轟自如,引發社會關注。

最終8月19日,北京住建委稱,針對近期媒體關於個別住房租賃企業哄抬租金搶佔房源的報道,我委高度重視,聯合市銀監局、市金融局、市稅務局等部門

集中約談自如、相寓、蛋殼公寓等主要住房租賃企業負責人。

直到如此,包括自如在內的囤房漲租金的鬧劇才算落下帷幕。

而這些事實也證實,鏈家系野蠻生長的任何領域,吸血的本性都無法剋制、愈發猙獰。


談到這裡,作為深深刻上“鏈家系”烙印的貝殼找房,在今天的新房戰場上向開發商展示肌肉、秀出獠牙;改日如果換到二手房戰場上呢?買房人是否也會重複今天開發商經歷一般任人宰割。

作為買房人,比起找房大平臺,一站能齊備;可能更需要的是一個可供多樣選擇的市場,多箇中介品牌有序健康競爭的買房環境。

今天的貝殼找房能對開發商如此,未來買房人何敢奢求他能手下留情,是時候呼籲行業監管和良性競爭了。

畢竟,雪崩的時候沒有一個人能倖免,也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