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市委書記劉雪榮批示:羅田縣燕窩垸村是鄉村振興的樣板

日前,黃岡市委書記劉雪榮對黃岡市委政研室、黃岡市扶貧辦提交的《鄉村振興的樣板——羅田縣燕窩垸村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調研報告》作出批示:燕窩垸村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生動的、鮮活的、看得見、摸得著的鄉村振興樣板。

鄉村振興的樣板

黃岡市委政研室、黃岡市扶貧辦

燕窩垸村是羅田縣的一個偏遠山村,9年前村級負債近百萬元、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村裡幹部無人當、駐點幹部不願來,是大別山區典型的深度貧困村。如今的燕窩垸村,花木成蔭,詩情畫意,百姓安居樂業,遊客絡繹不絕,歡聲笑語滿村莊。面對今昔兩重天的巨大變化,讓人情不自禁地問:燕窩垸村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對全市鄉村振興工作有哪些啟示和借鑑?帶著這些問題,調研組深入實地調研,形成專題報告。

燕窩垸村的變化

燕窩垸村位於大別山腹地南麓,因三面環山、形似燕窩而得名。過去因為窮、亂、差,被戴上了一頂“厭人垸”的帽子;現在風光秀美、生機盎然,不僅出去的人又回來了,外面的人也爭相前來旅遊觀光、投資興業,成了一片承載夢想的“燕兒谷”。從“厭人垸”到“燕兒谷”,地名之變,名副其實、令人信服;變大之大,翻天覆地、令人羨慕。

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批示:罗田县燕窝垸村是乡村振兴的样板

產業活了

曾經單靠種田,如今三產融合

過去的燕窩垸村人在泥土裡扒食、汗水裡掙錢,種糧賣錢是主要生產方式,經濟效益低,遇上旱澇災害,收入就沒保障。如今的燕窩垸村,不僅有了中國最大的茶梅基地,還建成了燕歸園、茶梅小鎮、茶梅園、苗圃基地、梅嶺、玉蘭園、桂花衝、櫻花園等一大批特色苗木基地,配套新建了農家旅館12家、農家樂45家、旅遊觀光服務站點10處,觀光旅遊風生水起,以休閒養老觀光研學教育為方向的全產業鏈逐步形成,“農旅”“農文”“農養”“農教”等多種業態融合發展、互促互進、全面開花。有了旅遊的帶動,村民說同樣是種地,過去種的是口糧,現在種的是商品。2018年,全村接待遊客20多萬人次,旅遊營業收入1900萬元,2019年上半年旅遊營收達到1100萬元。

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批示:罗田县燕窝垸村是乡村振兴的样板

生態美了

曾經滿眼髒亂,如今四季有景

過去的燕窩垸村,山上茅草叢生、荊棘密佈,出門道路坎坷不平,採石場養雞場亂挖亂建,豬圈廁所雜亂無章,河塘溝渠汙水橫流,一到夏天蚊蠅亂飛。如今,道路平整寬敞,房屋修葺一新,路燈古色明亮,5000畝山水田林錯落有致,260萬株花卉草木掩映村中,草如茵、樹成行、花爭豔、蝶戀舞,春有山花爛漫,夏有綠樹成蔭,秋有碩果飄香,冬有茶梅傲雪,一年四季遊人如織,到處是綠的世界、花的海洋、人的笑容,成為了燕子、大雁等候鳥的棲息地,有1萬多隻喜鵲在這裡搭了安樂窩。

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批示:罗田县燕窝垸村是乡村振兴的样板

鄉風好了

曾經美德淡化,如今向上向善

過去,燕窩垸村是個矛盾多、難管理的“問題村”,村民思想道德滑坡,鄰里之間、親朋之間時有糾紛,純樸的人情味兒淡了,串門拜年的少了。如今的燕窩垸村,成立鄉風文明理事會,建立孝德文化基地,鄉賢榜、能人榜、學子榜成為弘揚孝德文化的“加油站”,群眾見賢思齊,爭當先進,向上向善、互助互愛、鄰里和睦、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回來了,比文明、比友善、比貢獻成了新風尚。村民的公共意識、誠信意識更強了,路邊的花草無人隨意踐踏,樹上的鮮果無人私自採摘,來村的遊客不擔心被任意欺詐。徜徉在燕兒谷,彷彿進入一座文化大觀園,“樊登讀書會·星空下的演講”讓靜謐的鄉村充滿文化氣息,一年一度的花朝節,吃軟萩粑、賞民俗、趕廟會,為人們留住了鄉愁,為村民找回了鄉情。

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批示:罗田县燕窝垸村是乡村振兴的样板

治理強了

曾經軟弱渙散,如今和諧有序

過去的燕窩垸村,黨組織軟弱渙散,村“兩委”、黨員、群眾之間隔閡多,一些村幹部不理公事,一些黨員不參加組織生活,村民“平時沒事不找幹部、有事辦不成罵幹部、辦事不順心告幹部”是當時的真實寫照。如今,以村黨委為核心的村級治理體系紮實有力,黨員幹部個個肩上有責任、人人身上有幹勁,老百姓辦事有人管,村幹部說話有人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人之間和諧相處,9年沒有發生一起刑事案件和進京赴省非訪事件。他們把法治文化植入小山村,成立巡回法庭,打造“燕兒谷鄉村振興法治論壇”,為“法治鄉村”提供鮮活樣本。在有效治理的催生下,村裡火了,人氣旺了,越來越多的外出村民選擇“燕兒歸巢”,147名返鄉農民在家門口就業,7名大學生回家創業,今年還引來了金鳳凰,畢業於清華大學的張新越、西安交大的馬鵬飛、賈小博三位80後碩士研究生加入燕兒谷團隊。

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批示:罗田县燕窝垸村是乡村振兴的样板

生活富了

曾經一窮二白,如今村強民康

過去的燕窩垸村債務纏身,村集體積貧積弱,村民辛辛苦苦一年下來,人均收入不足千元,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佔全村的35%。為了過日子,年輕力壯者外出打工謀生,留守的老人婦女守著“一畝三分田”,因為窮找媳婦也成了難題。如今,村“兩委”通過與燕兒谷公司聯合開發打造燕兒谷景區,集體經濟有了穩定來源,群眾致富有了寬廣路子,全村2016年脫貧出列,村集體的腰桿挺起來了,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了。2018年,村民通過出租土地、在村內務工獲得收入403萬元,通過銷售竹筍、軟萩粑、甜柿、臘肉、油麵等特色農副產品增收300多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10630元,是9年前的10倍。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燕窩垸村由過去的軟弱村、渙散村、貧困村,蛻變成為遠近聞名、網絡知名、人才慕名的生態花園、幸福家園、夢想樂園,先後獲得中國特色旅遊名村、國家旅遊扶貧示範村、湖北“十大示範農莊”、湖北省宜居村莊、首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單位、全省文明村等榮譽稱號,實現了從“天賜燕窩垸”到“人造燕兒谷”的深刻轉變。燕窩垸村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生動的、鮮活的、看得見、摸得著的鄉村振興樣板,完全符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要求。仔細端詳燕窩垸方方面面、由外到內的變化,我們有一個共同感覺:燕窩垸村好比一個生命體,經過脫貧攻堅的洗禮,這片土地脫胎換骨,窮山窩變成了聚寶谷,這裡每天都在生長,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新變化,一幅具有鄂東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徐徐展開。

燕窩垸村的路徑

我們在調研走訪中感到,燕窩垸村這9年的蛻變不是等政策等來的,不是“堆盆景”堆出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而是在黨的領導下、在回鄉能人的帶動下,燕窩垸村民齊心協力、苦幹實幹的成果。總結燕窩垸村脫貧攻堅、振興鄉村的探索實踐,可以用“四個一”來概括。

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批示:罗田县燕窝垸村是乡村振兴的样板

引進一名回鄉能人

帶來理念,帶領發展

燕窩垸村的變化、燕兒谷的發展,離不開回鄉能人徐志新的紮根鄉村、精耕細作。9年前,他響應市委市政府“一派兩聘”號召,回村擔任第一書記,從一個京城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轉身為山區小村脫貧致富帶頭人。他認為脫貧攻堅需要一個市場載體,就用自己的半生積蓄創立了燕兒谷生態觀光農業有限公司。燕兒谷是一條長12公里的山谷,沒有工業只有青山綠水,綠色發展最適合,他帶領群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治理環境、修復生態。公司成立之初,他堅持村企共建,將公司發展和集體建設、村民獲益高度融合起來,村委會以荒廢的橘子園、村小學荒地入股公司持股10%,鼓勵村民通過各種形式就業、入股。他利用一切機會宣傳燕兒谷,去澳門參加世界旅遊經濟論壇,帶了篾匠師傅創作的“愛我中華”和“福”字的竹編贈送給參會嘉賓。在徐志新的帶動下,小山村有了旅遊公司、法治論壇、工匠學校、森林康養公寓,還與華中農業大學、黃岡師範學院、黃岡市藝術學校等院校結上了“親戚”,燕兒谷成了群眾眼裡的百寶箱;村民的市場意識有了,生意頭腦也有了,彷彿換了腦筋、換了活法,越來越多的人把心思用在發展生產、改善環境、鄉風文明上,手裡都是勁,眼裡都有活。用徐志新自己的話說,“離開故鄉是為了改變自己,回到故鄉是為了改變父老鄉親貧困的生活。村裡變美、農民變富,讓我特別有成就感。雖然這幾年帶領鄉親們脫貧辦企業,工作強度大,青絲變白髮,但我甘之如飴!”他的遠見、情懷、擔當、實力,對黨的忠誠、對事業的追求、對群眾的感情,贏得了老老少少的真心點贊。村幹部何從志說:“跟徐志新幹,心裡踏實,幹得有勁!”

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批示:罗田县燕窝垸村是乡村振兴的样板

打造一張生態名片

外樹顏值,內提氣質

生態美是鄉村的最亮底色,也是振興的最大本錢。圍繞建設美麗鄉村,他們把整治村容村貌作為第一道工序,痛下決心關養雞場、停採石場、拆豬圈,一鼓作氣改旱廁、改管網、建沼氣,系統推進垸落整治,建成了人工湖、外婆橋、徐家老屋、燕歸園等特色人文景點,河道治理、溼地改造、安全飲水等一批工程築牢了生態環保基礎,汙水橫流、垃圾亂倒的現象不見了。他們堅持不規劃不建設,請中國地質大學旅遊發展研究院編制《羅田縣燕窩垸村旅遊扶貧規劃》,把景區規劃、村莊規劃與產業規劃相結合,按照武漢設計院專家的設計,投資8000多萬元建成佔地600多畝桂花衝、500餘畝採摘園、650餘畝茶梅園、100餘畝盆景園,1200畝坡地退耕還林,所有通村通組的路旁種上行道樹,實現了村在景中、景在身邊。他們因地制宜、道法自然,沿著將軍寨下的“一河兩岸”種樹植綠、栽花鋪草,做到“綠化景觀化、景觀特色化、特色產業化”,改造出了燕兒谷3A級景區。在燕窩垸村黨員幹部看來,環境美人人美、生態好事事好,搞環境治理好比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是一個外樹顏值、內提氣質的好辦法。群眾算了一筆賬,抓生態保護至少有四重功效:一是改善村容村貌得人心,二是創造生態公益崗位暖人心,三是增加人氣流量聚人心,四是拉近黨群幹群距離穩人心。

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批示:罗田县燕窝垸村是乡村振兴的样板

搭建一個產業平臺

三產融合,共同發展

燕窩垸村“兩山夾一溝,十種九難收”,依靠傳統農業難以翻身,怎麼辦?燕兒谷公司圍繞羅田“生態立縣、旅遊興縣”的發展舉措,瞄準建設美麗鄉村這個目標,緊扣發展鄉村旅遊這條主線,充分利用“兩山夾一溝”的特色地形,以山區自然溝域為單元,以旅遊為紐帶,以股權為聯結,連片挖掘整合溝域範圍內的自然人文資源,著力打造“旅遊+”產業平臺,形成了“公司+集體+農戶”的利益共同體。經過5年的投資發展,以一產休閒農業、二產農副產品加工及園林建設、三產鄉村旅遊與森林康養為主體的特色產業加快成型,帶動土地流轉面積近5000畝,2018年連片六個村新增市場主體8家。緊跟發展形勢的變化,公司對貧困戶的扶持逐漸從扶戶變為扶村,從扶個體變為扶主體,以小香薯等專業合作社、特色種養專業戶、農家樂等形式推進多層次市場主體的融合發展,提供固定員工和臨時工崗位200多個。公司建立“燕兒谷美食鋪子”“九佬十八匠”等電商平臺,把遊客吸引進來,把產品推送出去,推出的羅田特產軟萩粑被評為湖北十大名優農副產品,創造了日銷售1萬個的紀錄。公司堅持短期脫貧靠租金工資、長期致富靠股份合作,引導部分村民以承包經營權作價入股,從農民變為員工、再從員工變為股東,實現了身份轉換和就業增收方式轉變,更好地共享了發展成果,越來越多的村民提出入股願望。一批鄉村手藝人依託景區平臺,做豆腐、扯油麵、打餈粑、做篾器、做木器、畫畫、打鐵、織布、繡花、雕刻,既活態展現了非遺文化,又培育了鄉村體驗新項目,深受遊客喜愛。得益於燕兒谷這個“旅遊+”產業平臺,不少村民自稱是擁有租金、薪金、售金、股金的“四金”農民。60多歲的貧困戶郭志才因要照顧做過兩次手術的妻子,把田地給燕兒谷公司,每月務工收入3138元,加上田租,年收入達到4萬元,今年每月工資又增加了100元,他逢人就誇:“黨的政策好,燕兒谷公司好,家門口就業好!”

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批示:罗田县燕窝垸村是乡村振兴的样板

創新一個發展機制

黨建引領,村企共建

對燕兒谷來講,“谷”既是地形特點,也是產業形態,更是創新高地。燕兒谷不斷前進的內在動力,在於他們從一開始就堅持抓黨建促發展,探索建立了“七個聯合”的發展機制,即聯合黨建、聯合決策、聯合規劃、聯合投資、聯合辦公、聯合環保、聯合雙創,七個聯合以黨建為引領,以村企共建為核心,激發、整合了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村民勤勞之手的智慧和力量。比如,為了把握產業發展方向,他們建立“公司+集體+群眾代表+專家”的決策機制,重大決策採取現場會議、通訊會議等形式,組織群眾代表和專家共同商討和決策,養老公寓、馬場等項目都是通過集體民主決策定下來的。為了打造鄉村旅遊的“一站式”服務,由公司出資、村委會出地,聯合建設1100平米的辦公樓,既是黨群服務中心,又是遊客接待中心。他們堅持“傾聽民聲、服務民生,尊重民俗、疏導民怨,推進民主、聚集民心,提升民風、引導民富”的黨建理念,組建成立全縣第一個村級組織和非公有制企業聯合黨總支—燕兒谷聯合黨總支。以聯合黨總支為基礎,2017年燕兒谷連片6個村成立了聯合黨委,又進一步創新了“聯組織、聯規劃、聯資源、聯產業、聯文化”的村村聯合機制,把黨組織建在產業上。村企聯合建設黨支部,增強了組織戰鬥力,提升了治理凝聚力,也讓很多老黨員煥發了新活力,90歲的老支部書記毛金元不顧年老體衰,經常拄著柺杖四處巡查,義務當起了村裡的環保監督員。

燕窩垸村的啟示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內在要求。當前,全市進入脫貧攻堅決戰決勝、鄉村振興全面開局的歷史交匯期。堅持五級書記抓、堅持發展產業是根本等脫貧攻堅中形成的基本原則、經驗做法,必須進一步體現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同時,燕窩垸村從脫貧摘帽到振興鄉村有效銜接的成功實踐,給了我們幾點有益啟示。

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批示:罗田县燕窝垸村是乡村振兴的样板

啟示一:必須堅持精準這個根本方略

“精準”二字是脫貧攻堅的靈魂,“六個精準”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明瞭法門。燕窩垸村從一片窮鄉僻壤建成了美麗鄉村示範村,在於他們貫徹精準方略,從實際出發定目標、找路子,尊重規律抓發展、搞建設。全市3800多個行政村,村情不同,鄉風不同,基礎不同,有的甚至千差萬別,鄉村振興不能一個模式齊步走,更不能搞一刀切,應該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精準振興。要在精準分類上下“繡花”功夫。結合全市即將開展的行政村撤併調整,順應村莊發展規律和演變趨勢,逐村分析研判,科學劃分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護、搬遷撤併四類村莊,分類推進,從容建設。要在精準規劃上下“繡花”功夫。通盤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佈局、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堅持多規合一,科學編制村莊規劃,抓緊扶貧規劃向鄉村振興規劃優化調整,做到先規劃後建設、不規劃不建設。要在精準實施上下“繡花”功夫。根據區位條件、發展基礎、資源稟賦和鄉風民俗的差異,選擇不同建設模式,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遊則遊,因地制宜,注重質量,不搞脫離實際的瞎指揮,不搞違背規律的大呼隆。立足發展階段,有序引導各地打破行政區劃界限,統籌謀劃、循序漸進,連片建設、抱團發展。要在精準投入上下“繡花”功夫。鄉村振興資金需求大,不能撒胡椒麵,不能九龍治水,不能重複建設。要整合資金辦大事解難事,堅持和完善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機制,集中各個部門的力量、資源、項目,統一佈局、統一標準、統一實施,積小錢為大錢、積小力為大力。要集中力量補短板強弱項,以縣為單位,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採取三年行動、逐年攻堅的方式,每年集中解決一到兩個系統性全局性的問題,積小成為大成、積小勝為大勝。

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批示:罗田县燕窝垸村是乡村振兴的样板

啟示二:必須用好能人這個重要法寶

燕窩垸村山是那些山,水是那些水,因為有了一個回鄉能人,有了一批市場主體,經過9年的發展,實現了脫貧摘帽、煥發新顏的山鄉鉅變。燕窩垸村的實踐證明,人才是第一資源,是鄉村振興的第一法寶,實施能人回鄉創業“千人計劃”這條路走對了。要千方百計再引一批。對全市在外能人信息再摸排,回鄉潛力再挖掘,上門對接再強化,做到求賢若渴招能人、三顧茅廬請能人、人盡其才用能人。把能人回家鄉和人才到基層結合起來,用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用一個“大能人”吸引一串“人才”,形成人才雁陣。要千方百計做好服務。用項目化、方案化、機制化的方式,打好政策牌、資源牌、親情牌、特色牌、服務牌,優化發展環境,落實政策服務,創新回鄉方式,持續推動信息回傳、能人回鄉、資金迴流、企業回遷、項目迴歸。結合能人回鄉創業“千人計劃”實施三年,總結經驗做法,樹立先進典型,做好工作謀劃。要千方百計發揮作用。樹立各盡其能、各盡其用的理念,堅持“能人所能、鄉村所需”,既盯緊商界翹楚、行業領袖、科技精英等“大人物”,也抓住能工巧匠、創客、大學生、退休人員等“小人物”,讓能人有渠道回到家鄉,有平臺建設家鄉,有錢投資的搞投資,善於管理的搞管理,擅長宣傳的搞宣傳,讓鄉村成為能人各顯神通、發光發熱的一片樂土,成為人人嚮往、共建共享的美麗家園。

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批示:罗田县燕窝垸村是乡村振兴的样板

啟示三:必須發揮生態這個最大優勢

燕窩垸村優勢在生態,未來也在生態;燕兒谷公司成在生態優先,贏在綠色發展。燕兒谷公司成立後打的第一仗就是環境整治這個硬仗,這一仗打開了燕窩垸村的貧困“枷鎖”,打出了脫貧致富、振興鄉村的新天地,“綠水青山”加速變成“金山銀山”。生態是鄉村最大的發展優勢,振興鄉村毫無疑問要把這個最大優勢充分發揮出來。要堅持保護是前提,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高質量完成“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任務,持續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要堅持提升是常態,堅守農村生態環境只能變好不能變差的底線,全面實施鄉村綠化行動,綜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風貌,建設一批美麗鄉村示範村。要堅持轉化是關鍵,深入實施地標優品工程,加快發展大健康產業和全域旅遊,發揮自然資源多重效益,挖掘鄉村多種功能價值,大力推進生態產業化,開發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打造各具特色的鄉村生態產業鏈。

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批示:罗田县燕窝垸村是乡村振兴的样板

啟示四:必須激發改革這個內在動力

走進燕窩垸村,這裡聽不見大聲喊改革,但處處有改革。他們推行的“七個聯合”村企共建模式,就是鄉村振興實施方式的改革,激活了市場、激活了主體、激活了要素。他們打造鄉村旅遊綜合體,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集中體現,帶動了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促進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他們鼓勵和支持村委會、農戶以各種方式入股公司,為做實農村“三變改革”搭建了平臺。農村改革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一招。當前,要以土地制度改革為牽引,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深化新一輪農村改革,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體制機制。依託“三權”分置改革,盤活土地要素,擴大經營規模,提高農業綜合效益。依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抓住股份制合作這個著力點,推進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依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破解農村建設錢從哪裡來的難題。探索財政支農資金市場化運作機制,將部分財政支農資金形成的資產折股量化為村級集體股份,將財政支農資金變為支農基金,做大支農資金“蛋糕”,撬動市場力量。農村改革的主體是農民,要發揮群眾首創精神,在把握方向、堅守底線前提下,把創新的主動權多交給基層,鼓勵積極探索、試點先行,在鄉村治理、利益聯結、文化傳承等方面創造一些接地氣、泥土味的改革典型。

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批示:罗田县燕窝垸村是乡村振兴的样板

啟示五:必須抓實黨建這個根本保障

燕窩垸村走上鄉村振興的大路,關鍵一點是建立聯合黨組織,以黨建引領村企共建,把黨建、發展、治理等工作緊緊扭在一起,推動村、企、民懷揣一條心、攢足一股勁,齊心協力幹出個新樣子。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振興鄉村必須依靠組織振興,必須抓實基層黨建,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圍繞治理抓黨建,圍繞黨建抓支部、強隊伍、建機制。要整縣推進支部建設,每年選樹一批先進支部,整頓一批後進支部,帶動中間支部提升,推行先進村輻射周邊村、強村帶弱村、村企聯建,以支部強引領鄉村興。要深入實施“紅色頭雁”工程,以縣為單位集中調整優化村黨組織書記,建立第一書記長效機制,注重把優秀的農村人才、回鄉能人發展成黨員、培養成村“兩委”班子成員,大力推進村黨組織書記擔任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組織負責人,帶領群眾幹大事、創大業。要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改進農村黨員教育管理,儲備一批青年黨員和村幹部,深化無職黨員設崗定責,讓無職黨員多與群眾拉家常、多向百姓作示範、多為發展出力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