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公路:百倍鉅變書寫華章

70年篳路藍縷,70年砥礪奮進

黃岡,北臨大別山,南倚長江水。近年來,黃岡市委、市政府按照“貫通大別山,溝通大長江,對接大武漢,構建大交通”的發展思路,以“樸誠勇毅、不勝不休”的老區精神,打響一場場漂亮的“交通翻身仗”。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紅色大地上,從山水阻隔到公路連“線”成“網”,從“手無寸鐵”到高鐵飛馳,長江大橋從無到有、跨越天塹……老區黃岡,昂首建設交通強市。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當四通八達的大道如巨龍騰飛,一條條黨和群眾的連心路、老區人民的致富路鐫刻在天地間。

黃岡公路:百倍鉅變書寫華章

↑↑↑黃岡大道

黃岡公路:百倍鉅變書寫華章

這是一份令人自豪的成績單——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黃岡全市等級公路總里程全省第一、高速公路總里程全省第二、公路總里程全省第三

這是一份令人自豪的成績單——

翻開黃岡的交通史: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市僅有254公里公路勉強維持通車,且標準低、路況差,橋樑全部為木橋和木面橋;70年間,全市公路連“線”成“網”,通車裡程已達31365公里

黃岡境內,縱橫8條高速公路(滬渝、福銀、大廣、武英、武麻、黃鄂、麻武和在建的麻竹高速),形成以“兩縱三橫三聯”為主骨架的高速公路網,以7條國道、

36條省道為主幹、以縣鄉道為支線的公路運輸網,實現了縣縣通高速、縣縣通國道、鎮鎮通省道、村村通客車。

這是一份寫滿艱辛和汗水的成績單——

近10年來,黃岡公路進入了飛速發展的時期,累計完成投資450億元。全市交通運輸系統以加快國省道幹線升級改造為主線,以提升公路服務效能為重點,強化樞紐、輻射主幹、優化存量,打通“斷頭路”、改建“瓶頸路”、暢通“出口路”、連通“扶貧路”。形成以高速公路為大動脈、國省道幹線為主骨架、重要縣道為紐帶、農村公路為末梢的“外暢內通,干支相連,景區互通,安全便捷”的公路網。實現四個聯通,即沿江地區重要城鎮實現一級公路聯通,打造長江經濟帶工業走廊;山區鄉鎮實現二級公路聯通,打通山區對外的經濟通道;大別山景區實現二級公路聯通,整合旅遊資源形成旅遊產業帶;農村公路實現村組聯通,加強循環路建設,建成農村小康致富路。

修一條公路,富一方百姓,活一方山水。2011年12月19日,是一個載入黃岡歷史的日子。

全長462公里,橫貫紅安、麻城、羅田、英山、浠水、蘄春、黃梅七縣市,一線串起紅色遺蹟、綠色生態、禪宗文化三大旅遊片區38景的黃岡大別山紅色旅遊公路正式通車,大別山腹地終成坦途。隨後,完成10條396公里的大別山紅色旅遊公路支線工程和紅色旅遊公路品質提升工程建設,初步形成干支相連、景區互通的大別山紅色旅遊公路網,放大“紅旅路”的品牌效應。

黃岡公路:百倍鉅變書寫華章

70年,全市公路從“無”到“有”,從“線”成“網”,從“通”轉“暢”,從“暢”變“美”,公路與城市、經濟、生活實現和諧共生,交通實現了對地方經濟發展從制約到緩解,再到適應和引領的飛躍,為促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譜寫了濃墨重彩的華章。

黃岡公路:百倍鉅變書寫華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