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湖一地鐵口施工點發現隱患 施工方接投訴立即改為透明擋板

羅湖一地鐵口施工點發現隱患 施工方接投訴立即改為透明擋板

去年12月,深圳市龍崗區東昇學校兩名學生嬉戲過馬路時,一人被路過車輛撞飛,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當事雙方都被施工圍擋遮住了視線。年底,深圳施工工地數量越來越多,圍擋設置越來越頻繁。一時間,路口圍擋可否考慮穿“透視裝”,成為市民關注的話題。

女生校門口嬉戲被撞飛

去年12月,深圳布吉東昇學校幾名女初中生在校門口過馬路時嬉戲,一女生追趕另一女生。結果一名被追女生衝過馬路時,被路面施工圍擋另一側逆向行駛的小車撞飛數米,重重地摔在了地上。醫院初步診斷為左鎖骨骨折、左肱骨骨折,無生命危險。學校事後對事故進行了說明:由於街道辦雨水管道施工,施工方在校門口設置了近三米高的圍擋隔離帶,學生及過往車輛都看不見對方,導致一小車與學生相撞。

深圳對路口圍擋無明確標準

記者近日走訪多個工地觀察到,除了材質不同,高度也不一。以半通透PVC圍擋“下半板高度”為例,有的比小轎車車身還高,有的則只有70釐米高。那麼,路口圍擋到底有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呢?

記者查閱了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以下簡稱“市住建局”)2018年5月印發的《深圳市建設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標準》,關於“施工區圍擋”,該文件分別從工期、材質、風格、畫面、功能等方面做了詳細規定,但未提及路口處應該使用什麼樣的圍擋。

記者又查閱了2018年5月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現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深圳市水務局聯合印發的《關於加強建設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化管理的若干規定》(深建規〔2018〕5號),關於施工圍擋的要求有:“施工圍擋根據工程類別、工期選用適當的材質及構造形式;砌築式施工圍擋應採用再生砌塊砌築。各類圍擋高度統一為2.5米。圍擋宣傳畫面應符合本市公益宣傳要求,合理佈置,不得擅自篡改、混搭。”“施工圍擋應連續、封閉設置;腳手架外立面應全封閉;軌道交通工程豎井應採用廠棚式全封閉施工。”“沿圍擋全覆蓋設置圍擋噴霧降塵裝置。”但對路口處圍擋的規格,仍未提及。

逾九成受訪者認為路口圍擋須穿“透視裝”

近日,南方都市報NDX實驗室發起熱點站站隊話題《路口圍擋可否考慮穿“透視裝”,避免人造視角盲區釀成事故?》,收回2073份有效問卷。其中,96.8%受訪者表示經歷過被施工圍擋遮擋視線的情況,93.5%的受訪者認為路口圍擋有必要穿“透視裝”。

但是當遇到不規範的施工圍擋,80.6%的受訪者表示不會去和施工方提出,因為已經“習以為常”;僅有不足兩成的受訪者認為這個“人命關天”,會去反映。一個更驚人的數據是,96.8%的受訪者都表示,不清楚到底是哪個政府部門負責監管施工圍擋,同時約五成受訪者認為,多數圍擋混亂不規範。

記者走訪

擋板擋視線

市民聊天通過險碰上

記者走訪了羅湖區三個道路施工點,瞭解圍擋遮擋情況,發現不同的施工點使用不同材質的圍擋。在東門中興路,靠近文錦中路的路口有一處施工點,佔用了一邊車道的三分之二寬度,使用的是紅色的塑料材質圍擋。記者在此觀察到,市民從有圍擋一旁過馬路的話,需要格外注意,因為施工擋板擋住了車輛來的方向的視線,市民想看清楚路況需要小心地探出半邊身子。

但此動作在這樣的環境裡有一定的危險性,因為擋板並不是堅硬厚實的鋼板,而是比較輕的塑料擋板,來往車輛如沒留意到剛好有路人,不小心撞到該擋板,路人受傷情況可大可小,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在記者走訪時,剛好有兩個市民邊走邊聊天,正要過馬路才發現旁側有車輛經過,險些碰上了。

隨後,記者來到湖貝地鐵站C出口的施工點。該施工點佔用的是部分人行道,同樣是使用紅色的塑料材質圍擋。相比東門中興路的走訪地點安全指數稍高一點,但仍有一定的安全隱患。記者觀察的十分鐘內,就有多達近30輛電動車來往,行人從圍擋後走出,需要提高警惕,注意來往車輛和行人。

而文錦中路的施工點使用的是比較堅硬厚實的鋼板,其高度較高。該處圍擋緊靠兩處紅綠燈,市民過馬路會被阻擋視野,所幸一邊紅綠燈馬路車輛來的方向有凸出一部分,可阻擋車輛直接靠近開過;不過另一邊紅綠燈馬路沒有阻擋車來的方向,市民根據紅綠燈指示通過。

應對措施

將水馬擋板改為透明擋板

記者聯繫了湖貝地鐵站C出口施工點的施工單位負責人何先生,瞭解圍擋使用的情況。何先生表示,圍擋材質有幾種,最常見的是PVC圍擋、鋼圍擋、水馬圍擋等,圍擋的高度一般在3米左右。其表示,臨時工程通常使用的是水馬材質的圍擋,如涉及到改簽、雨汙、水管等工期較短的工程,作為臨時性圍擋設置;而施工週期較長的工程,如涉及地鐵、建築等工程,則要使用永久性的鋼圍擋。而路口位置都會注意留出一定空間供車輛拐彎,留出空間的大小和司機視線所及的弧度空間都是合理的,同時行人也可以及時注意前方情況。

在記者指出東門中路走訪時發現具有安全隱患,該負責人則馬上聯繫了相關工作人員,將湖貝地鐵站C出口施工點所使用的水馬擋板改為1.2米以上呈透明的擋板,即在擋板端頭做可視化處理,有效地解決了來往市民視線被擋的問題。

統籌記者:陳榮梅 統籌編輯:柴華 採寫:家園報記者 謝粵蕾 陳榮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