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11減4等於7"會被判錯?家長內心不滿,老師:腦筋急轉彎

為啥"11減4等於7"會被判錯?家長內心不滿,找老師問了才明白。

就目前的中國教育還是以考試分數作為人才遴選的當下,我們所有的家長還是很在乎孩子的成績。從小學就開始,如果是很簡單的問題,孩子還會出錯的話,這讓很多家長都無法接受。

但家長最頭疼的還是那種明明看上去孩子沒出錯,可被老師判定為錯了的。

看以下題面:教室有11盞燈,被風吹滅了4盞,問還有幾盞燈?孩子回答是7盞,但這個看似絕對正確的答案,被老師給否了,家長生氣的跑到學校找老師要說法。

為什麼

老師的回答是:教室內的4盞燈雖然被吹滅了,但是還在教室,應該還是11盞,這算是一個腦筋急轉彎的題目。但是,這件事在網上傳開以後,卻引發了網友很大的爭議。

有人認為這麼小的孩子去接觸腦筋急轉彎的題,會讓孩子有錯誤的認知,而且也無法讓孩子形成正常的思維邏輯,甚至還會阻礙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考試數學都需要計算,解答,步驟,分步驟算分,如果出腦筋急轉彎的話步驟分沒了,結果肯定是0分。

為什麼

這個如果考的是審題,理解能力,從小教育孩子數學的嚴謹性,還是可以理解的,問的是幾盞燈,沒問你幾盞亮。

但數學陷阱不是小學生該觸及的,不然會導致錯誤認知,從而導致基礎分數差。什麼叫審題??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如果題都不會審,怎麼判斷是非對錯。

而且這個是早期的簡易型數學陷阱,以後很多很難的,這個開局審題審錯以後,題多半也答不對,而且這個本身就不是那種錯誤型的腦筋急轉彎。

為什麼

簡單的就是:小明三個哥哥,大哥叫大熊,二哥叫二熊,問小明叫什麼,大多數人答三熊,可是明明白白告訴你是小明瞭。

這屬於無法識別題目本身的嚴重問題,而無法正確認知題目,往往無法得出正確的答案,因為都錯誤理解題目,回答自然也是錯的。

這題一出來後,還是有不少爭議:如果回答是仍有11盞,那他會說7。其實這題說他滅了4盞,請問是否可以說連燈都全滅了,也沒說燈只是沒光亮了。而且原題沒說光,剩下7盞,也沒說是7盞仍是亮的,只是說被滅後的剩下7盞完好的燈。

為什麼

其實這道題不是腦筋急轉彎的問題,而是應用題要求求證結果的問題。數學泰斗蘇步青老先生說得好:要想數學學得好必須先學好語文。

本題文意沒有理解,怎麼能答對呢?細心看這道題是我們書上每次小章節都有的一個額外拓展小題,可做可不做。這類題本來就是奇思妙想,拓展思維。

筆者認為:算術和腦筋急轉彎在教學的時候最好別一起,數學是個嚴謹的科目,別搞怪,當然可作為趣味題分開來開發孩子辯證力,但用來做正式題目就有點過了。11-4=7,老師不應該給孩子打✘,應該教會孩子,這屬於問答題。

對此,您是怎麼看的?請在下方留言與我們分享。聲明:以上信息如有誤或侵權,請聯繫我們,即使修正或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