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市場化,何談IPO

原創: 記者 徐雅玲 華夏酒報 今天

沒有市場化,何談IPO

圍繞上市目標,郎酒像一個即將衝刺高考的畢業生,不斷提升“各科成績”,除了保持自己多年的醬香酒優勢之外,濃香戰略也不斷升溫。

11月24日,“寶國窖池”命名儀式在郎酒瀘州基地舉行,著名錶演藝術家陳寶國首次親臨郎酒,開啟了為期兩天的郎酒品質之旅,併成為了順品郎形象代言人。

郎酒相關負責人告訴《華夏酒報》記者,順品郎是一款兼香型高線光瓶酒,是郎酒全力發展“都市光瓶酒”的重要戰略產品,也是推動郎酒規模化發展的基座產品,煥新升級順品郎是建立在品質和社會認同之上的市場選擇。

沒有市場化,何談IPO

一系列動作的背後,是郎酒正式開啟IPO的倒計時。對此,東部投資基金創始合夥人胡志東分析指出,酒企作為傳統行業啟動IPO方面的諸如商標歸屬、稅收掛賬、土地確權等一系列歷史問題解決的關鍵,是控制上市主體的多方力量必須達成IPO目標實現的共識。

《華夏酒報》記者瞭解到,綜合其他幾家擬IPO的酒企來看,郎酒似乎有著更加積極的態度。

沒有市場化,何談IPO

順品郎被委以重任

今年2月24日,在2019年度青花郎全國經銷商大會上,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告訴《華夏酒報》記者,未來5至10年,郎酒設定了三個目標:一是在白酒行業內具有重要地位;二是與赤水河對岸的茅臺各有特色,共同做大高端醬酒市場;三是把郎酒莊園打造成白酒愛好者的聖地、一個世界級莊園。

據汪俊林透露,按上市公司要求,企業擁有50億元銷售收入和1億元的淨利潤就夠了,郎酒不存在為了上市而緊盯短期的規模提升,“不會因為上市做影響我們戰略目標的事,郎酒現在的規模、利潤、上繳稅收、管理水平等方面,比很多已上市公司要好”。

據介紹,目前郎酒醬香型酒已具備3萬噸年產能、13萬噸儲存量,未來將達到年產能5萬噸,佔據全國優質醬酒產能的四成左右,而儲存量將達到30萬噸。在濃香型方面,郎酒濃香型白酒將達到產能10萬噸,儲存量25萬噸,加之郎酒在環境、工藝、技術、生態等方面的優勢,從根源上保證了青花郎、郎牌特曲、小郎酒等全品系的高品質生產。與此同時,隸屬於郎酒小郎酒事業部的順品郎,亦被委以重任。

《華夏酒報》記者從多個區域經銷商處瞭解到,今年以來,順品郎已在長沙、醴陵、遂寧、湘潭、衡陽、株洲、成都、南昌、南寧及深圳、瀋陽、濟南等更多重點城市持續推進上市。業內人士指出,評價小郎酒已經建立的渠道體系,順品郎上市後得到市場認可,將成為郎酒問鼎資本市場業績方面的又一保障。

沒有市場化,何談IPO

掃清障礙進入輔導期

事實上,作為川酒“六朵金花”之一,郎酒在上市路上一直坎坷不斷。資料顯示,早在2007年,郎酒就曾謀求上市,但受其自身企業規模、經營業績等因素的影響,暫停了上市計劃。2009年8月,郎酒再次恢復上市計劃,但次年上市計劃再度終止。直到2017年2月,郎酒集團董事長汪俊林表示,郎酒已完成股改,預計上市時間是2019年。

2019年8月20日晚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四川監管局網站更新了郎酒的輔導備案基本情況表。信息顯示,郎酒輔導備案日期為8月16日。自此,郎酒IPO進程正式開啟。

《華夏酒報》記者瞭解到,郎酒從2017年謀求上市以來已經進行了一系列準備工作,包括引入資本、調整組織架構、打造業績等多方面。不過,郎酒進入上市輔導期比另一大醬香白酒企業國臺酒業有限公司晚了一步。資料顯示,2019年6月4日,國臺就提交了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輔導備案材料,爭搶“醬香酒第二股”的頭銜,且兩者都計劃在明年上市。

“郎酒IPO進程得以順利啟航除了其業績方面的用心經營以外,關鍵在於解決了其商標所有權問題和稅收方面的問題。”上海鑲宜資產管理公司董事合夥人徐祥華告訴《華夏酒報》記者。擁有郎酒商標權的古藺縣久盛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久盛投資)已經納入郎酒股份體系,成為郎酒股份控股80%的子公司,而四川古藺縣國資仍持有20%股權。

據天眼查顯示,久盛投資成立於2008年11月13日,地址在四川省古藺縣古藺鎮金蘭大道財政綜合樓,法定代表人現為汪俊林,經營範圍為酒類企業的投資(依法須經批准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註冊資本50萬元,實繳資本50萬元,現有兩名股東,分別為郎酒股份持有80%,古藺縣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持有20%。

此過程共分三步:第一步是參股:2010年10月22日是個關鍵時點,久盛投資股權變更,由古藺縣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獨資,變為兩個股東的國有控股企業,分別為汪俊林控股的瀘州市寶光集團有限公司佔40%,古藺縣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佔60%;久盛投資地址也由四川省古藺縣古藺鎮火星公園路56號,變更為現在的古藺鎮金蘭大道財政綜合樓。

第二步是控股:2010年12月10日,汪俊林控股的瀘州市寶光集團有限公司持有久盛投資股權比例從40%增加到62%,古藺縣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從60%減少到38%,這樣,國資不再控股,久盛投資法定代表人也從周易平變更為楊先本。2011年11月28日,瀘州市寶光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從62%增加到73.8%,古藺縣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比例從38%減少到26.2%。2012年10月18日,瀘州市寶光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從73.8%增加到80%,古藺縣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從26.2%減少到20%。2016年4月20日,久盛投資法定代表人由楊先本變更為汪俊林。

第三步是轉給郎酒股份:瀘州市寶光集團有限公司為郎酒股份大股東,也是久盛投資大股東,形成兄弟公司,商標授權也關聯交易。2016年11月21日,久盛投資80%股權從瀘州市寶光集團有限公司持有變為郎酒股份持有,久盛投資成為郎酒股份控股子公司,最終形成了目前的股權格局。

沒有市場化,何談IPO

沒有市場化何談IPO

胡志東向《華夏酒報》記者分析指出,酒企在IPO過程中,由於歷史原因,會涉及到商標歸屬等問題,例如同為四川名酒的“劍南春”。那麼,如何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和相關規則解決這些問題,成為酒企能否成功啟動IPO的關鍵。“郎酒此番圍繞IPO目標所作出的努力,值得其他希望實現IPO的白酒企業學習。”

《華夏酒報》記者通過對多家酒企調查發現,由於許多規模以上酒企都存在股權結構、資產歸屬、稅收掛靠方面的問題,且這些問題所關聯的利益方也是千絲萬縷,那麼企業要IPO就必須解決這些問題,前提是對IPO主體有控制權的各方力量必須達成共識,除了有關上級部門的支持,建立合理的機制和市場化的思維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引入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PwC)、德勤(DTT)、畢馬威(KPMG)、安永(EY)),成立專項國資委員會等制度都是不錯的選擇。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有解決IPO各種問題和瑕疵的決心,而不是光喊喊口號那麼簡單。”胡志東指出,“擬通過IPO實現上市的酒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妨學學阿里巴巴收購螞蟻金服的決心,通過市場化手段滿足各方利益訴求,全面用市場化過程解決問題,或可在本輪行業復甦分享紅利過程中,實現酒企的IPO‘井噴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