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綿陽科技城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啥?探尋科技創新的密碼...

翻開中國(綿陽)科技城的建設年鑑,可以清晰地看到:200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建設綿陽科技城的重大決策。這既為綿陽市探索科技創新發展新路徑提供了歷史性機遇,也為綿陽在全國版圖中確立自身發展定位指明瞭“航向”。

推動綿陽科技城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啥?探尋科技創新的密碼...

轉動時光的齒輪,能依稀聽見“科技城”號巨輪啟航的聲響

推動綿陽科技城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啥?探尋科技創新的密碼...

從上世紀50年代起,地處西南腹地的綿陽開啟了自己的國防科工發展歷程:“一五”期間,長虹、九洲、華豐等一批大型電子工業基地部署於此;上世紀60年代“三線建設”啟動,一批國防重點科研院所也先後入駐;隨著大批三線企業的出現、大量三線產品的問世,構築了綿陽現代工業的骨架。

進入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後,隨著國家戰略重心轉移,國防科研單位訂單銳減。國防科研單位的“二次創業”漫長而艱難。第一個“吃螃蟹”的是長虹。

從上世紀70年代生產黑白電視機開始,以長虹為代表的綿陽國防科研單位,邁出了艱難自轉的第一步。上世紀80年代末,長虹從一家神秘的國防科研單位成為了全國家喻戶曉的彩電品牌企業。

傳承國家使命,革新發展之路,這是綿陽探索科技創新發展的初衷。如今,一個形似五角星的建築群——國家科技城創新中心二期,已成為綿陽新的城市地標。中國科技城發展也逐漸邁入新階段。

在科技城,興起一股“共建共享風潮”,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里”

推動綿陽科技城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啥?探尋科技創新的密碼...

日前,在位於綿陽的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臺大廳的屏幕上,滾動著的一組增長數據,勾畫出該平臺的成長軌跡:網聚科學儀器3000多臺、服務產品11000餘項、共建單位200餘家、累計服務3000餘次……

根植綿陽,面向全國。通過儀器設備共享這個“邊門”,人流、物流、信息流實現了交融互動,催生了更多意外財富,這正是科技城以“共享平臺”為橋樑,推進科技創新最期待的狀態:從外圍切入,不斷帶動核心。

近年來,中國科技城興起了一股“共建共享風潮”,打通了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里”,為支撐中國創造提供了重要力量。

去年,四川旭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突破製備屏幕保護玻璃關鍵技術難題。“我們將繼續加大新產品研發,對產品進行升級換代。一方面超越國際上同類產品的性能,另一方面把產品擴大到其他的領域。”公司研發總監宮汝華說。

在綿陽,像旭虹光電這樣受益於科技創新發展、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企業還有很多。

推動綿陽科技城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啥?探尋科技創新的密碼...

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大力實施“六大工程”,破解科技城建設中的難點和堵點

推動綿陽科技城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啥?探尋科技創新的密碼...

今年4月,綿陽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如約而至。梳理獲獎項目,能發現一個有意思的數據:和傳統觀念中高校打主力不同,2018年度綿陽市科技進步獎中,由企業牽頭和參與完成的項目佔13項、佔比50%,妥妥站穩大會“C位”。

四川鐵騎力士實業有限公司是今年各類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的“常客”,牽頭完成的優質生豬產業集成技術創新工程項目、天府肉豬繁育技術集成創新與產業化開發先後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綿陽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公司從探索建立產學研一體結合新模式至今,已在生豬產業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近年來,隨著一系列政策舉措綜合發力,高新技術企業已成為綿陽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去年,綿陽市企業研發投入達到46.2億元、同比增長21%,企業研發投入佔全市研發投入比重達到34.1%、同比提高4.3個百分點。

體制是困擾科技成果轉化的一道坎。今年2月,中國(綿陽)科技城加快發展動員大會召開,並印發《中國(綿陽)科技城加快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確立實施創新主體培育、創新生態營造、創新活力激發、創新產業壯大、開放合作深化、發展環境優化“六大工程”,破解科技城建設中的難點和堵點。

沒有的,有了!將死的,活了!弱小的,大了!千千萬萬個案例的背後,科技創新已成為推動中國科技城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

推動綿陽科技城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啥?探尋科技創新的密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