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中日馬關議和的珍貴影像


1895年的中日馬關議和,是近代史上眾人皆知的重大事件。然而,關於議和的人物與場景一直少有照片流傳,各種書籍使用的一般都是日方繪製的幾幅圖畫,可謂一件憾事。圖為李鴻章被刺後的肖像照。李頭戴瓜皮小帽,身著便服,神情冷漠,隱隱有幾分陰沉,與背後繪有花鳥的屏風形成了鮮明對照。由於刺客手槍造成的創口不大,而且得到了一流水準的醫治,他左眼下的傷痕此時已經很不明顯。不過,左眼似乎受傷口牽動,稍顯眯縫。

圖為日本首相、全權辦理大臣伊藤博文的肖像照。在日本,有人將這次議和稱為“兩雄之會見”。不過,李鴻章與伊藤所處的地位與心境可謂天壤之別。

4月10日的談判中,伊藤對中方的議和方案提出最終修改案,依然要求割讓遼東與臺灣,賠款白銀二億兩,並聲稱“但有允、不允兩句話而已”。這一天,正是日方規定的最終答覆期限。圖為春帆樓外景。

李鴻章13日發電向清政府請求籤約。14日,清政府回電:“如竟無可商改,即遵前旨與之定約。”但這份電報當日未到馬關,李鴻章因此不敢擅自向日方表態,只得懇求推遲一日再作答覆。圖為春帆樓樓梯口,旁邊拉有長繩作為扶手。

15日,李鴻章收到電報之後與日方會談,在“無可商改”的情況下最終確定了《日清講和條約》即《馬關條約》的內容,兩天後,條約簽字,改變了中國近代史的進程。圖為談判會場。

李鴻章休息室

參與準備會場的日方官員在李鴻章休息室前的庭園合影。前排左起:土木課長三宮,外務省官員近藤錦太郎,外務省事務補助兒玉雅尚;後排左起:外務省官員大杉正之,山口縣參事官志賀平藏,外務書記官井上勝之助。

伊藤、陸奧休息處的風月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