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虎,90年前呼倫貝爾草原上的老照片,帶你走進古老的部落


巴爾虎,是一個以遊牧地區名稱而得名的部族名稱,這個遊牧區域歷史上專指大興安嶺以西草原地區,主要範圍包括現在中國呼倫貝爾草原及蒙古國東方省。圖為90年前的呼倫貝爾草原。

巴爾虎部落是蒙古族中歷史最古老的一支,至今已經有1300多年的歷史,最早其遊牧駐地在貝加爾湖的東部和南部區域,隋朝稱之為撥野固,唐朝稱之為撥野古,元朝稱之為巴兒忽,明朝稱之為巴爾戶,清朝稱之為巴爾虎,並沿用至今。圖為90年前的巴爾虎族人正在禮佛。

呼倫貝爾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而其中最好的牧場因為巴爾虎蒙古人的駐牧,而被稱之為巴爾虎草原。圖片中是堆積的是羊毛。

清朝康熙年間,一部分巴爾虎蒙古人被編入八旗,駐牧在大興安嶺東面的布特哈,另外一部分成為喀爾喀蒙古的一部分。圖片中蒙古包牌匾上的“阿爾泰面”,就是如今內蒙古新巴爾虎右旗駐地阿拉坦額莫勒鎮。

為了防範沙俄戍邊,1732年,駐牧在布特哈的巴爾虎蒙古人遷移到了如今的陳巴爾虎旗。兩年後,又從喀爾喀蒙古部落遷來一部分巴爾虎蒙古人來到了如今的新巴爾虎左右兩旗。圖為90年前巴爾虎蒙古人在草原放牧的情景。

巴爾虎蒙古人的服飾,還較多保留著古代蒙古民族服飾的特點。不論男女都穿著右衽的交領式長袍,其服裝色彩鮮豔,圖案美麗,裝飾豪華。圖為當時正在擠牛奶的牧民一家人。

巴爾虎婦女在喜慶節日或探親訪友時,都會搭配精製頭飾,這種頭飾呈盤羊角形,在條形銀飾上鑲嵌珊瑚、松石等寶石。頭上一般還要戴一個鏤空銀質或珊瑚編的帽圈。其造型獨特,在和其它蒙古部族婦女頭飾相比,是最具有鮮明特色的。圖為90年前居住在克魯倫河附近的新巴爾虎右旗的牧民一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