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水稻田,林科所非要讓農民種核桃

“同志,我要反映一個問題。”今年2月,四川省通江縣紀委監委幹部閆少遊在草池鄉活水溝村走村入戶時,被一位70多歲的村民拉住。

“您要反映什麼問題,老大爺?”

“我聽村幹部說,去年我們全鄉老百姓不按縣林業局的要求種核桃,鄉里受到縣林業局批評。我覺得不種核桃不是鄉里的問題,是我們自己不願意種嘛。縣林業局亂安排,問題還是出在他們那裡。”

通江縣本來就是種核桃的大縣,以空山鎮、諾水河鎮為代表的通江北部高山鄉鎮一年的核桃產量規模很大,核桃樹已成為當地農民的“致富樹”“養老樹”“綠色銀行”,核桃種植也成為部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為什麼草池鄉的老百姓不願意種核桃樹呢,這裡面有什麼隱情?

“這些核桃樹品種基本上只能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我們這裡海拔才400米左右,咋種嘛。”

“我們這裡的田地適合種水稻,哪裡還有地去種核桃嘛。”

……

周圍的老百姓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來。

“是真的喲,2013年上邊叫我們栽核桃,現在5年了只長樹不掛果。”老大爺邊說邊搖頭。

為了將事情瞭解清楚,閆少游來到了草池鄉政府,找到該鄉鄉長景中。景中解釋說,該鄉現有耕地5266畝,2018年3月被縣政府納入“中國好糧油”生產基地後,除歷年來已形成規模種植的中藥材1000餘畝外,去年還種植了優質水稻4148畝。“草池鄉的土壤適宜種植水稻,大米品質本來就好,實施了‘中國好糧油’項目後,當年的大米就賣到了每斤3元,還要別人自己到農戶家中去拉。在這種情況下,你說老百姓會種核桃嗎?”

“那你們沒有將這個情況給縣林業局反映嗎?”

“反映了。核桃種植是縣林業局下屬單位縣林科所負責,縣林科所下達任務後,當時鄉里也在群眾中進行了動員,但群眾都不同意栽植。鑑於實際,鄉黨委政府將不適宜發展核桃產業的情況報告了縣林科所,並據實上報了新植核桃面積為‘0’。但縣林科所不認可,還對我們進行了批評,認為我們沒有完成任務。”

回到單位,閆少遊將該情況向縣紀委監委相關領導進行了彙報,縣紀委監委立即對該問題線索進行了初步核查。經過深入走訪調查核實,一起不顧實際情況、不經科學論證,違反規定程序亂決策、亂拍板、亂作為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

2018年3月,縣林科所所長朱某,在規劃下達全縣各鄉鎮核桃產業任務數時,未結合各鄉鎮的實際,未參考核桃種植海拔、氣溫及耕地面積等情況,隨意將全縣核桃產業任務數平均分配到各鄉鎮,致使氣候不宜、土地面積不足的草池鄉無法完成新植核桃1200畝的任務。

“當時在給各鄉鎮下達目標任務時,沒有到各鄉鎮實地調研、核實,僅憑著經驗和感覺走。那時也覺得,栽植任務下達了,林科所的任務也就完成了。”在接受組織調查期間,朱某深感愧疚地說,“以後我們在做決策時,首先要實地調查清楚情況,一定要符合當地實際。”

本該是給群眾辦的一件大好事,但因“想當然”“憑經驗”“只圖完成任務”,知錯又不改,結果越過了紀律的紅線。2019年5月,通江縣紀委給予朱某黨內警告處分,給予時任縣林業局分管領導陳某某談話提醒,責成時任縣林業局主要領導吳某某向縣委作出書面檢討。

隨後,通江縣紀委監委敦促全縣涉農部門開展了一次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建設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專項集中整治,共發現各類問題13個,處分幹部20人,建立各類規章制度16條,達到了“查處一案、警示一片、規範一方”的效果,全縣特色農業產業正呈現出勃勃生機。(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王小寧 四川省通江縣紀委監委 袁大坤 趙建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