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7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擬減持

□本報記者 段芳媛

大額減持頻現

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27日,今年以來1057家A股公司發佈了重要股東減持公告,涉及股東5017位。

從公告減持的公司數量看,計算機應用、化學制品、專用設備、通信設備、汽車零部件、化學制藥6個行業數量居前,分別為114家、96家、81家、66家、56家及50家,同比分別增長35.71%、47.69%、42.11%、50.00%、37.21%、16.28%。從減持規模看,醫藥、電子、銀行、計算機、通信、傳媒等行業居前,淨減持規模均超100億元。

15家公司減持規模超過10億元,分別是萬科A、招商銀行、藥明康德、合盛硅業、兆易創新、延安必康、順豐控股、匯頂科技、聖農發展、金域醫學、美錦能源、美年健康、第一創業、銳科激光、雲南白藥。其中,萬科A和招商銀行的減持規模均超過百億元,分別為208.85億元、146.78億元。

從減持主體來看,機構減持居首位,857家公司股票擬被減持。以萬科A與招商銀行為例,萬科A股票減持主體均為機構,包含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西部利得寶祿1號資產管理計劃及大家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銀行則被安邦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清倉式減持,後者於8月28日至10月25日期間將持有的招商銀行1.65%股份全部拋售,總額超146億元。

董監高是重要減持的主體,涉及796家上市公司,其中包含實控人、董事長等。

從減持的原因看,除自身需求外,還有不少其他原因。減持規模居第三位的藥明康德今年以來擬被減持金額超過60億元,減持的原因為基金投資的退出。西藏珠峰、中航機電的股東減持,則源於資管計劃屆滿清算。而太安堂、藍海華騰等公司,股東減持是為了降低其股權質押比例。

以太安堂為例,其控股股東太安堂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於3月發佈公告,為降低股權質押比例擬減持不超過5%股份。截至3月16日,太安堂集團所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累計被質押2.19億股,佔其所持公司股份的86.86%;其一致行動人柯少芳所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累計被質押3975萬股,佔其所持公司股份的99.87%。太安堂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柯少芳減持後,太安堂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累計質押其持有的公司股份1.71億股,佔其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63.34%。

股權質押爆倉、強制司法劃轉等也是重要因素。以東方金鈺為例,因債務危機爆發,其控股股東雲南興龍實業股權就遭強制性司法劃轉。

此外,宇信科技、華西證券、西部資源等公司的股東減持是為了補充資金流動性;引力傳媒、潤達醫療等減持的原因為引入戰略投資者;隆平高科兩位高管減持的原因則為繳納個人所得稅;二六三董事長減持的原因則最特別,為做慈善事業的資金需求。

招商證券團隊認為,今年減持規模較往年比創新高的原因有三:市場上漲,股東高位減持動力較強;民營企業是重要股東減持的主要來源,2018年信用收縮後,一些大股東現金流惡化,通過減持改善現金流;解禁規模比較高,從歷史看,解禁規模較高的年份一般減持規模也會較高。

市場影響不一

今年以來出現不少接力減持的情況。

中環環保股東安徽高新招商致遠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夥)、永新縣中勤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於10月27日盤後發佈減持完成公告,分別減持0.49%股份、1.11%股份。隨後,其繼續發佈公告,宣佈下期減持計劃,擬清倉式減持。

縱橫通信股東上海晨燦投資中心(有限合夥)9月25日披露減持屆滿但未減持公告,隨後於9月26日公佈新一期減持計劃。同時,9月25日、26日,縱橫通信兩位高管相繼公告減持。

不少公司在股價處於高位時股東減持。以招商銀行為例,招商銀行股價從今年年初的最低點23.74元/股一路上漲至11月最高點38.55元/股。而安邦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減持區間為8月28日至10月25日,期間股價在33.7元/股-37.45元/股之間,平均股價為35.27元/股,均值較年初最低值上漲48.57%。

二級市場對股東減持的反應不一。有的公司因公告股東減持股價應聲下跌,有的不少公司則對股東減持計劃無太大反應,甚至持續上漲。

漫步者、匯頂科技因公司股東減持,股價應聲下跌。漫步者今年年初至今股價漲幅超200%,其股價於11月14日達到今年以來最高值16.42元/股。當晚,持有公司25.45%股份的董事、副總裁肖敏發佈公告,擬減持公司2%股份。11月15日,漫步者股價應聲下跌,報收15.22元/股,跌幅為7.31%。匯頂科技持股11.85%的大股東匯發國際(香港)有限公司於11月22日(週五)晚間發佈減持公告,擬減持不超過5%公司股份。公司股票於11月25日跌停,尾盤集合競價撬開跌停板但仍下跌9.92%。

凱盛科技、瀚葉股份、德展健康、亞太藥業、億緯鋰能、光弘科技、天晟新材等公司,公告減持計劃後股價仍處於上漲狀態。凱盛科技在1月31日公佈減持公告後10個交易日股價上漲68.11%;瀚葉股份在2月20日公佈減持公告後10個交易日股價上漲35.86%;德展健康在3月15日公佈減持公告後10個交易日股價上漲36.73%;亞太藥業、億緯鋰能、光弘科技等公司在發佈減持公告後10個交易日股價有所上漲,且漲幅均超過20%。

發佈減持公告後股價仍然上漲的股票,不少都是熱門概念股。如凱盛科技為OLED概念股,瀚葉股份為養豬概念股,德展健康和亞太藥業為工業大麻概念股,億緯鋰能、光弘科技、天晟新材則分別為鋰電池概念股、華為概念股。

理性看待解禁潮

明年也是解禁規模較高的一年。Wind數據顯示,2020年將有2108家公司的限售股票解禁,月解禁規模均超過千億元。同時,明年1月有25家科創板企業股票將解禁。

對於解禁對股市的影響問題,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自2015年以來,證監會不斷調整完善減持政策,目前形成了一套以鎖定期為核心,以全鏈條信息披露、限制減持比例為配套的規則體系,起到了維護市場穩定的積極作用,需要理性看待解禁潮。

招商證券團隊指出,明年仍有一定減持壓力。考慮到企業現金流逐漸改善,通過減持改善現金流的需求預計會有所下降,預計總體不會超過今年。

新時代證券則認為,限售股解禁對應的是市場中持有的自由流通股的增加,解禁對市場產生衝擊的大小主要取決於持有人減持的意願是否強烈。從上證綜指的走勢看,即使限售股解禁規模較大,對市場的影響也很有限,多數情況下難以影響市場趨勢。

興業證券表示,減持行為是整體經濟和市場運行的結果,是市場化行為。同時,A股市場現行減持相關政策及機制,旨在維護市場穩定,降低短期波動風險。

今年是A股市場的減持大年,平均每個月有近百家公司發佈重要股東減持計劃,並出現超百億元的大額減持計劃。減持的原因較往年更加多樣,除了常規的因自身資金需求外,還出現改善生活、償還負債、改善現金流等。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已減持股份市值達1337.18億元,而上年同期為768.76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