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狠,站不穩。從狠人姜維“一計害三賢”說起,談如何成功

公元263年11月,後主劉禪向魏將鄧艾投降。

人不狠,站不穩。從狠人姜維“一計害三賢”說起,談如何成功

後主劉禪

而此時的姜維,正面臨著人生第二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抉擇。

姜維本是魏國臣民,他的父親姜冏還是郡中功曹,在平定羌族、戎族叛亂時戰死疆場。於是姜維被曹魏任命為中郎,管理本郡軍事。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人也。少孤,與母居。好鄭氏學。仕郡上計掾,州闢為從事”。他的父親姜冏“昔為郡功曹,值羌、戎叛亂,身衛郡將,沒於戰場”。魏朝體恤先烈,於是“賜維官中郎,參本郡軍事”。 《三國志蜀書姜維傳》記載

公元228年(魏太和二年),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聽聞天水有麒麟兒姜伯約,因考慮一生所學後繼無人,就想收其為徒。蜀軍攻天水,諸葛孔明設計騙過天水太守馬遵,讓其以為姜維已經投降。此時姜維正在前線對敵,發現被謀算後直奔天水,結果被太守馬遵攻擊,無奈向諸葛孔明投降。

人不狠,站不穩。從狠人姜維“一計害三賢”說起,談如何成功

魏國滅亡蜀國地圖

這是姜維的人生第一次最重要的抉擇,而姜維提交的答卷無疑是正確的。

降蜀後的姜維備受丞相的重用,在蜀漢依靠自己的才能與戰功實現了封侯拜將的理想。這與姜維在曹魏所受的待遇是完全不同的,蜀國對姜維的重視和培養以及魏國隊他的排擠與懷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所以說 “選擇大於努力”要想成功,絕不是努力就能做到的。更重的是選對方向,同時還要有機遇的推動。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姜維,選擇的眼光姜維有,三國互相攻伐的大環境也給姜維創造了非常多的晉升機會。所以說,姜維在蜀漢能取得成功,絕非一種偶然!

人不狠,站不穩。從狠人姜維“一計害三賢”說起,談如何成功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但後主劉禪降魏,此刻的姜維又面臨著第二次的抉擇。擺在姜維面前的選項並不多,就那麼幾條路可走。一是抗拒劉禪的命令,繼續對抗北伐。二是投降魏國,做個安樂將軍。

選擇前者可以成就自己美名,殘軍尚有一戰之力。縱然兵敗身死,九泉之下面見諸葛丞相,也可安心。

選擇後者,在曹魏也能混個官職,了此殘身。生前能盡享榮華富貴,何必管死後罵名滾滾。

但小孩子才做選擇題,成年人當然是我全都要。一個人想要優秀,就要對自己狠一點,姜維以生命為餌,為蜀漢末年帶來了一些不一樣的精彩。

人不狠,站不穩。從狠人姜維“一計害三賢”說起,談如何成功

我全都要

對自己狠的前提是對敵人更狠!在對投降對象的選擇上,在曹魏朝廷、鄧艾與鍾會三者之間,姜維選擇了投降鍾會。

這是赤裸裸的陽謀,姜維如此這般選擇的目的就是要離間鄧艾與鍾會。為何鄧艾與鍾會都沒有識破姜維的計策呢?特別是鄧艾,一直是姜維的老對手,彼此知根知底。

其實,鄧艾與鍾會都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二人兵分兩路滅蜀,如今勝利的果實已經摘下,面對利益兩者已經開始了“二士爭功“。事實上,無論是鄧艾與鍾會面對姜維納上的投降書都只有接受一個選項可以選擇!那就是接受!

人不狠,站不穩。從狠人姜維“一計害三賢”說起,談如何成功

大家好,我是鍾會

為什麼投鍾會而非鄧艾?鄧艾是事實上滅亡蜀國的人,對於姜維而言,目前的局面就是鄧艾“偷渡陰平,直取蜀漢“造成的。姜維對鄧艾恨意十足,自然不可能對鄧艾投降。這點可以從劉禪發來降書後姜維手下的士兵的表現看出,知道朝廷已經投降後,士兵們氣憤到以劍砍石。士兵尚且如此,身為領兵之將的姜維自然更為氣憤。

狠人姜維的目的,第一步就是要搞死鄧艾!

人不狠,站不穩。從狠人姜維“一計害三賢”說起,談如何成功

蜀漢投降,劉禪交給鄧艾多少東西呢?蜀國“共戶二十八萬,男女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官吏四萬,倉糧四十餘萬,金銀二千斤,錦綺彩絹各二十萬匹。餘物在庫,不及具數。”

面對這樣的利益,鍾會能不眼紅?明明說好了二個人一起攻打蜀國,結果我在劍閣牽制了姜維全部兵力,你鄧艾跑到敵後摘果子,這種行為誰能忍得了?

對鍾會投降後的姜維果斷的利用了這種心理,並且派遣敵後特工隊到洛陽去製造謠言。謠言很簡單,“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簡簡單單一句話就能讓司馬昭疑忌。

人不狠,站不穩。從狠人姜維“一計害三賢”說起,談如何成功

很難說鄧艾究竟有沒有造反的心思,但姜維一路用計、鍾會落井下石、朝廷疑心四起,鄧艾之死已經是一個定局了!

狠人姜維的目的,第二步就是要鼓動鍾會造反!

對鍾會的心思,姜維是熟悉的。鍾會擔心的是什麼?擔心的是功高蓋主,鳥盡弓藏。

“我自淮南以來,畫無遺策,四海所共知也。我欲持此安歸乎?”

鍾會期待的是什麼呢?司馬昭架空曹魏皇帝,成功上位。這樣的事情,你司馬氏做得,我鍾會也做得。

準確的利用鍾會的心思,併為鍾會準備好後路。姜維對鍾會講道:“事不濟,如劉備般割據蜀地”。

於是公元264年的正月十五,鍾會抵達城都後,決意謀反。正月十六,以為郭太后致哀為由,將不願意謀反的手下將領胡烈以及相關官員全部軟禁,公然謀反。可惜蜀國剛剛平定,魏軍人心思歸,無心打仗更無意謀反。加上監軍衛灌不支持鍾會,到最後僅有百餘名士兵的鐘會所有人都被殺死。衛灌約束諸將,這場風波才告一段落。

人不狠,站不穩。從狠人姜維“一計害三賢”說起,談如何成功

慫恿鍾會謀反,亂中取利,是蜀國以及姜維的唯一希望所在。即使不能實現復國,也能讓敵人承受相應的苦果。姜維想要的是獨贏,那怕以自己生命為代價,也要復仇,也要敵人沒有好果子吃。最終的結果也如姜維所願,鄧艾、鍾會生死、司馬昭也因這場風波遭受損失。

82年後,一封《秘書通後主》的秘信為我們揭曉了姜維的上述意圖。其中有一句“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姜維“一計害三賢“的計謀的前因後果以及過程才能為我們完整的解讀。

那麼怎麼樣才能成為姜維這樣的人呢?

“人不狠,站不穩”“不瘋魔,不能活”通往成功的路上會遇到許多的障礙,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制定適合自己的遠大目標,一點一點的朝目標努力。要對自己狠一點,堅持不懈,不輕易放棄

人不狠,站不穩。從狠人姜維“一計害三賢”說起,談如何成功

實現夢想

生活中很多人或許沒有姜維的天賦與才情,但如果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忘掉舒適區;對自己狠一點,在惡劣的環境中依舊堅持自己的初心與目標,並且為之奮鬥,未嘗沒有成功的可能。

成功之人之所以能獲得成功,是因為他們有著常人所不能及的定力和遠大的抱負,捨得折騰自己,不給自己一絲一毫的喘息,讓自己可以集中精神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

我們不鼓勵大家像姜維一樣,以自己的生命為賭注去為之拼搏。但這個故事是否能給予大家啟迪,讓大家瞭解“人不狠,站不穩“的真正含義呢?

人不狠,站不穩。從狠人姜維“一計害三賢”說起,談如何成功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