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影業背靠“爸爸”為何無法扭虧為盈

沒有寒冬,只有陣痛

阿里影業背靠“爸爸”為何無法扭虧為盈


11月27日,阿里影業發佈2019年半年報,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9月30日,阿里影業營收15.01億元,同比下降2 %,期間虧損為-3.96億元,同比增長156%。

對於虧損擴大,阿里影業解釋稱,由於投資減值準備的計提,以及本期間確認的彙總收益不計過往期間。

阿里影業背靠“爸爸”為何無法扭虧為盈

在阿里影業的各項業務中,互聯網宣發是絕對的支撐。據財報數據,今年上半年,在阿里影業的總營收中,互聯網宣發佔比近78.61%,為11.8億元,同比增長0.67%,而去年同期,其增速為19.2%。


在互聯網宣發業務中,以淘票票平臺為主的票務服務則是大頭。今年上半年,票務服務營收5.14億元,約佔其營收的一半。

阿里影業背靠“爸爸”為何無法扭虧為盈


近幾年,淘票票依靠補貼與貓眼搶佔市場,導致阿里影業的支出居高不下,利潤也受此拖累。


今年,淘票票的補貼有所降溫。阿里影業銷售及服務成本為6.029億元,同比減少18.37%;銷售及市場費用6.583億元,同比減少24.48%。

但在票補減少的同時,阿里影業依舊在虧損中,其與自身的發展、行業環境有不小的關聯。

一方面,淘票票在市場上面臨著強大的競爭對手,同時,阿里影業的內容製作業務還處於燒錢的階段。

儘管淘票票通過燒錢補貼的方式搶佔市場,但貓眼通過併購微影、娛票兒等平臺將淘票票甩在了身後。據貓眼娛樂招股書,其市場份額已超過60%,同時有媒體稱,淘票票的市場份額為34%,兩者之間的差距可謂不小。

依靠淘票票的宣發業務面臨著不小的困境。

在內容製作方面,截止2019年9月30日,阿里影業出品及聯合出品的電影總票房突破210億,其中不乏爆款電影,但阿里影業能獲得的紅利寥寥無幾。今年上半年,阿里影業內容製作業務營收2.05億元,去年同期為3.1億元。但在除去相關費用後,此項業務虧損7500萬元。

從數據上來看,阿里影業對內容製作的投資是遠高於其收益的,為了擴大內容規模,阿里影業未來也將在低迴報下持續輸血,而“無底洞”式的投入,無疑將拖累阿里影業的業績表現。

另一方面則是行業整體的不景氣。

自去年5月影視行業掀起了查稅風暴,在監管趨嚴的態勢下,不少影視劇都改檔、撤檔,備案的影視作品數量也呈下降趨勢,回款慢成為了壓倒眾多影視公司的一根稻草。據天眼查數據,2019年以來,有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具體表現為公司狀態註銷、吊銷、清算、停業。

不過,阿里影業最大的依仗便是阿里。


在今年3月,阿里巴巴完成了對阿里影業的增持,阿里影業與阿里集團並表。而後,阿里大文娛在6月進行了組織升級,阿里影業也成功擁有了阿里大文娛與阿里集團的資源支持。

背靠阿里,又有多個爆款影視劇的口碑加持,阿里影業的未來似乎也不用擔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