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新區:揚帆遠航正當時……

哈爾濱新區:揚帆遠航正當時……

美麗的松花江畔,一幅日新月異的發展畫卷正呈現在我們面前——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創新活力、新舊動能轉換提速增效、頂尖人才競相匯聚、智慧城市拔地而起、自貿試驗區煥發生機……這裡就是第16個國家級新區——哈爾濱新區,黨中央“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推進東北振興”的重要指示精神,正在這裡變成生動實踐。

哈尔滨新区:扬帆远航正当时……

增速領跑 新區發展勢頭強勁

今年前三季度,哈爾濱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9.2億元,同比增長9.4%,各項指標增速持續領跑全省,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和較強的帶動引領作用,成為黑龍江經濟發展和東北地區全面振興的新亮點和新引擎。

黑龍江省委常委、哈爾濱市委書記王兆力告訴記者,作為省會城市,哈爾濱在全省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居於龍頭地位,必須發揮其重要的輻射帶動作用,建設能承載綜合改革示範功能的重大平臺。哈爾濱新區的設立與發展,正是著眼於此的重大決策。

“哈爾濱市委、市政府始終把高標準建設哈爾濱新區作為持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關鍵著力點,從國家總體戰略佈局和黑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高度來認識新區、定位新區、建設新區,舉全市之力加快推動新區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王兆力說。

哈爾濱新區充分用好國家級新區的改革權、試驗權、先行權,解放思想、打破老舊束縛,瞄準“痛點”“難點”,形成倒逼機制,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深化改革,走出了一條體制機制創新的新路子。

今年9月1日,深圳(哈爾濱)產業園區正式在哈爾濱新區開工建設。跨越近3500公里,祖國南北兩端的兩個重要節點城市,如何碰撞出這樣的火花?原來,哈爾濱市按照“能複製皆複製、宜創新即創新”的原則,積極主動與深圳市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對口合作。建設深圳(哈爾濱)產業園區,就是要通過“帶土移植”深圳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市場機制,創新園區服務體制和運作模式,為哈爾濱全面學習深圳經驗、創新體制機制推開一扇窗、打開一扇門。

“透過這扇窗,哈爾濱可以就近對標深圳模式、深圳標準、深圳質量,進一步更新觀念、開闊視野;通過這扇門,哈爾濱可以複製深圳政策,引進深圳管理團隊,探索深圳審批事項在園區直接落地。”哈爾濱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王鐵立說。

“這種體制機制創新是一種很有意義的改革試驗,也將進一步激發新區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東北問題研究專家王琛偉認為,在東北經濟仍舊低迷的困境下,新區之所以能夠逆勢突破,根本原因在於思想能夠再解放,改革能夠再深化,放權能夠放到位。

投資跟著環境走,金盃銀盃不如企業家的口碑。“抓發展必須從環境抓起,抓環境必須從作風抓起。”王兆力表示,哈爾濱新區作為全市優化營商環境的主戰場,在負面清單、項目審批制改革、承諾即開工、容缺受理、全程代辦等方面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全力培育創新創業沃土,吸引眾多金鳳凰落地築巢。

“新區對企業重點發展項目實施專人跟進、專人對接、專人服務,有效推進了項目建設,為企業贏得了發展時間。”哈爾濱萬鑫石墨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方振輝說。對此,哈爾濱博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宋錦東也深有感觸,“2019年哈爾濱新區行政審批局率先在全省將‘發照權’授予銀行網點,打造‘10分鐘辦證圈’,為企業經營提供了便利條件”。

環境好了,企業家就會“用腳投票”。近兩年來,哈爾濱新區新註冊企業1.29萬戶,呈快速增長態勢。2019年以來,哈爾濱新區江北一體發展區推進億元以上重點產業項目60個,華為、寶能、綠地、融創中國等一批高水平大項目接連落戶,形成了招商“磁吸效應”,“投資正過山海關”的勢頭初步顯露。

創新驅動 產業實現多元化發展

在這裡,平均每4天產生1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以生物製藥、新能源、高端裝備、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工業產業,2018年產值增長33.9%;以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服務業,2018年營業收入增長41.2%。

哈爾濱新區實現產業“突圍”的密碼來自哪裡?調研發現,新區在多年的探索和實踐中,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注重培養實體經濟和高新技術企業,逐漸將區位優勢變成發展強勢,形成了多點支撐、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產業新格局。

傳統產業在創新發展中實現成功轉型,在新區已屢見不鮮。九洲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電氣設備製造起家的哈爾濱本土企業,目前正通過技術創新逐步向可再生能源投資和綜合管理轉型。該公司已與國家電投等央企建立起長期合作關係,先後成立多隻清潔能源基金,目前基金規模合計已超過20億元。公司將充分利用哈爾濱新區區位條件、科技產業基礎及經濟戰略地位,加快推動黑龍江能源結構調整,為黑龍江全方位振興發揮更大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哈爾濱新區在服務貿易業創新發展方面也成效顯著。作為全國唯一一家以對俄合作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哈爾濱新區充分發揮區位和政策優勢,鼓勵區內金融企業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及業務發展模式,努力打造對俄金融特色品牌。“目前哈爾濱新區對俄金融中心已初步形成,必將為‘一帶一路’互聯互通之路的建設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注入金融動力,拓寬對俄合作渠道。”哈爾濱銀行對俄部負責人孟夢說。

與此同時,一批高新技術企業也因創新傲然崛起。東北地區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哈爾濱新光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曲波告訴記者,“公司在申報科創板上市過程中,相關部門積極配合企業在最短的時間內辦理手續,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極大地鼓舞了士氣,有利於激發更多科技創新型企業積極參與資本市場的信心”。

據瞭解,新光光電的光電成像制導相關技術成果多光譜變電站巡檢系統,首先應用在黑龍江電力維修公司項目中,實現了在電力安全方面事故的預警,已被列入國家電網2019年重點技改項目,試點結束後,將進一步推向全國範圍。以新光光電為代表,一批同類企業將進一步加快集聚資金、人才、技術等高端生產要素,壯大產業集群,加快新區科技創新、釋放發展潛能。

人才是創新的核心要素,吸引人才的關鍵在於讓人才與產業形成良性互動,讓供給與需求互相匹配。長期以來,哈爾濱新區不斷完善人才政策體系,積極探索校企政多方聯動的人才培養引進合作模式,在引人才、聚人氣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作為哈爾濱市博士後創新創業實踐基地、青年就業見習基地,哈爾濱安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黑龍江網絡空間安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等相關專業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與高校共建多個聯合實驗室,培育了大量網絡安全方面的人才。目前該公司已經成為對標國際一流標準、國內頂尖的反病毒引擎供應商。“園區為企業提供了公寓樓、職工食堂用房,為科研人員的生活和成長給予堅實保障,一系列補貼政策也為青年人才免去了後顧之憂。”公司負責人肖新光說。

截至目前,哈爾濱新區江北一體發展區已經吸引集聚各類人才30.1萬人,其中迴流反哺家鄉的黑龍江籍優秀人才2000多名,高層次創新型人才隊伍規模已達1.31萬人。

智慧前行 推進城市治理體系現代化

以構築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新型智慧城市為抓手,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應急響應能力和便民服務能力,推進城市治理體系現代化,已成為哈爾濱新區在智慧城市建設熱潮中的主旋律。

當前,東北地區在建設高水平新型智慧城市、提升智慧城市治理能力、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等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建設智慧城市、發展數字經濟正是推動哈爾濱新區趕超發展、跨越發展的必然選擇和內在要求,未來新區一定是‘用智慧發展,用數據說話’。”王鐵立說。

“我們的優勢在於新區像白紙一樣,在初期建設時就把智慧城市真正融入到城市發展中去。”松北區區長助理、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投資聯盟首席專家萬勇說。

今年3月,歷時220天,新區智慧城市大數據中心全面步入試運營階段,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深哈合作、新區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環境治理和提升城市綜合管理6大重點工作,數據價值的充分流通正助推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事實上,大數據中心既是城市的“智慧大腦”,也是聚合“雙創”資源的示範基地。“通過引企入園參與建設、企業先期提供服務由政府購買等舉措,我們的目標是建設一個智慧城市大數據中心,發展一個大數據產業,佈局一個大數據產業集群。”萬勇表示,新區未來還將發揮大數據中心輻射帶動作用,朝著數字經濟產業化、傳統產業數字化方向不斷邁進。

就在不久前,一場別開生面的數字經濟創新系列大賽在新區圓滿落幕。來自30個省份的500名選手參賽,角逐這個國內首次以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為核心的最高規模賽事。參賽內容以“展示+應用+招商”的形式呈現,覆蓋智慧數據、政務時空雲、柵格雲等24個方面的智慧城市應用領域,目的就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牽引,調動優質社會企業、行業精英的創新示範效應,大力推進新區智慧城市和數字經濟建設。

當前的哈爾濱新區,正處於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期和窗口期。今年8月30日,中國(黑龍江)自貿試驗區正式授牌,其核心區域全部位於新區範圍內,為新區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與勢能。目前擺在哈爾濱新區面前一個最大的課題就是如何把握住、把握好這個難得的歷史機遇,實現新的更大突破。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哈爾濱新區正乘著新時代的勁風揚帆遠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