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賺1000戶,中國移動成攜號轉網小贏家

作者|馬繼華

來源|北國騎士(Nknight)

在工信部宣佈攜號轉網正式開始一天之後,中國移動召開媒體溝通會,面對現場20多位記者,中國移動相關領導介紹了26省攜號轉網試運營期間的實際情況。

在會上,中國移動鄭重宣佈,只要符合號段範圍且滿足“國五條”,用戶就可自由轉網,絕不附加任何條件,絕不進行任何阻攔。

另外,針對用戶重點反映的合約期問題,中國移動表示,用戶合約期不會超過20年,合約期超過20年的一律調整為20年,按新協議執行。關於靚號,如果用戶攜帶所謂的靚號進入中國移動,中國移動將不對這些用戶設置最低消費。

中國移動負責人特別強調,攜號轉網是一個服務舉措,並非是優惠行動,公司將主要依靠更好的網絡和服務來吸引用戶。中國移動認為,長期的提速降費將三家運營商的業務資費拉平之後,隨著中國移動在寬帶用戶數上的提升,公司在網絡和服務上的優勢會更加突出,使得攜號轉網中對用戶的吸引力增強。

日賺1000戶,中國移動成攜號轉網小贏家

針對最近兩天網絡上被頻頻轉發的所謂“工信部”數據,中國移動也做出了官方回應。按照中國移動公佈的官方數據,11月10日-26日的26個省攜號轉網試運營期間,中國移動攜入用戶數達到36413戶,在三家運營商中數量最大,淨攜入用戶數為6248戶,也在三家運營商中數量最多。與此同時,中國移動用戶的攜出率只有0.003%,為三家運營商最低值。

此前,一些媒體報道,“11月27日啟動儀式上,工信部有關領導透露了三家運營商用戶轉入轉出的情況,總體上來看,截至11月26日,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轉出的用戶數佔全部轉出用戶的比例分別是16.3%、57.6%和26.1%,轉入的佔比是49.3%、28.1%和22.6%”。這個數據也並非“假數據”,只是在分析方法上存在“歧義”。

這份所謂的工信部公佈數據是將每一家運營商的攜出用戶數除以三家運營商總的攜出用戶數得到的百分比,因為中國移動的用戶量相對更大,就全國來看大概佔到市場份額的60%多,即便按照57.6%的比例看,也並沒有達到移動的市場份額程度,中國移動的攜出比例並不高。

應該說,工信部的數據分析並不錯,使用的指標是“比例”,也很嚴謹,但很多媒體在轉發中卻有偷換概念為“率”的嫌疑,以致造成了“誤導”,給人的感覺是中國移動成為攜號轉網中受損者,但實際上,因為中國移動攜出的用戶比例還沒有達到市場份額程度,移動在“偷著樂”。

從中國移動公佈的數據中更可以看出,以中國移動龐大的用戶群和高比例的市場份額,在26省的總攜出量卻與友商相差無幾還實現了盈餘,可算是“小賺了一筆”。

另外,這份數據的計算中,工信部是將此前從2009年開始進行試點的五省市累積攜號轉網用戶量計入了分母,而事實上,此前的五省試點是非對稱轉網,有很多附加限制條件。在當時,秉承非對稱管制思路,中國移動的攜出容易而攜入限制,加上當時中國移動的資費相對不佔優勢,多年在這五省處在淨流出狀態。

以此來看,如果將2009年以來十年的非對稱轉網數據和最近10幾天的全國性試點數據累加來做計算,並不合適。

中國移動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即便在此前非對稱攜號轉網的省份,中國移動經過多年的努力,也已經逐漸實現了“扭虧為盈”。比如,在湖北,湖北移動已經在攜號轉網中實現了淨攜入。

我們也看到,不管數據怎麼分析,不管以什麼為標準,中國聯通都成為了攜號轉網初期最大的吃虧者,攜出用戶多,攜入用戶不足。有人評價,長期的忽視網絡建設與寬帶發展惡果在攜號轉網的時代暴露無遺,中國聯通需要努力了。

日賺1000戶,中國移動成攜號轉網小贏家

實際上,就很多人關注的攜號轉網,無論是此前的五省十年試點,還是最近的全面自由攜號轉網,實際轉網用戶並不多,也不足以改變三家運營商目前的市場格局。

數據顯示,整個攜號轉網的攜出率不過是1.8%,但三家運營商的離網率往往在3%左右,也就是攜號轉網率遠遠小於離網率,全網全量用戶的投訴率是萬分之84,但攜號轉網的投訴率只有萬分之0.03,由此看,攜號轉網的投訴問題也並不突出。相對來看,攜號轉網是媒體熱、用戶冷,市場相對平靜,這也符合社會預期和用戶利益。

中國移動還特別呼籲,所有的運營商都應該將攜號轉網作為工作動力,嚴格遵守監管部門的規定與行業自律規範,不做惡性競爭和宣傳,將選擇權交給用戶。根據中國移動公佈的數據,因為競爭的存在,帶客攜轉和帶客投訴現象比較嚴重,甚至在一些地區的友商帶客升級投訴佔比已經超過50%,這絕非正常的市場經營舉措。

我們相信,攜號轉網為廣大用戶提供了最大的自由選擇的權力,比服務,比用心,比產品質量,應該成為運營商未來應對攜號轉網的主要思路,也會成為中國通信市場走向良性競爭健康發展的好契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