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424到1435,大明王朝的黃金十一年

明代的“仁宣之治”, 是我國封建社會後期出現的一個盛世。 在這個時間內, 仁宗和宣宗不僅繼承了由朱元璋開創的事業,而且還革除了洪永時期遺留下來的弊政。 為明朝開創了一個新時代。

1424年前明朝繁榮背後所隱藏的危機

明代經朱元璋和朱棣經營後, 完成了對中國的統一 。 在“ 安養生息” 政策指導下,社會經濟獲得了 重大發展。 並且擊敗了北方蒙古入侵勢力,鞏固了邊疆地區,使明朝出現了一個小康局面。然而在繁榮興盛的背後也、隱伏著社會危機。

從1424到1435,大明王朝的黃金十一年

1、統治階級內部矛盾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為了強化皇帝的絕對權威,採取措施,殺戮數以萬計地元勳,其手段之殘酷,在整個歷史上都是罕見的。 在他統治期間出現了“一不當則斥 , 一得罪則誅”的局面。甚至有的人致死都還不知身犯何罪。

而朱棣在“靖難之役”登位後,繼承了其父“以猛治國”的方針,動用駭人聽聞的酷刑對反對派進行鎮壓。 例如:方孝孺拒絕草詔,朱棣“令以刀抉其口,旁至二耳” ;大理少卿胡國被剝皮實草;兵部尚書被 “ 割其耳鼻,燕其肉,納館口中令喚之,仍被投入油鍋...... 。

從1424到1435,大明王朝的黃金十一年

一時被屠戮者達數萬人。朱元璋和朱棣實施嚴刑酷法 , 造成皇帝極端專制,使得整個朝臣惶恐不安,出現了人人自危的局面。而在永樂後期,又發生了爭奪皇位繼承權的鬥爭, 這更加劇了統治階級內部矛盾。

2、階級矛盾日趨緊張

歷史進入明朝的時候已是封建社會後期,雖然封建統治者還在兢兢求治,但是封建社會固有的矛盾還是不斷深化。早在洪武中期,就已出現 “力役繁興” 、“ 賦斂過厚” 、“ 民貧多”等局面 。 新舊地主的擴佔土地,更是加重對農民搜刮,而由此帶來的是階級關係日益緊張。據《太祖洪武實錄 》載,僅在洪武一朝的農民起義就達一百八十餘次 。

到永樂一朝,國家經濟與社會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全國統一形勢也更加拓展和穩固,國力達到鼎盛,百姓安樂。

從1424到1435,大明王朝的黃金十一年

而就在此時,朱棣五次北征蒙古,四次出兵安南,組織大規模的武裝貿易艦隊六次遠航西洋,大規模擴建北京並遷都等等。應該說,這些活動本身是富有積極意義的,如北征蒙古即為明朝的積極防禦性戰爭,保障了邊境及內地的安全;遠航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同時也加強了明朝同沿途各國的友好往來......。

但這些活動的規模、時間和消耗卻都是空前的,而且同時並舉,這使大明帝國長期處於嚴重的國力超負荷狀態。

從1424到1435,大明王朝的黃金十一年

另外加上許多省份連年遭受自然災害,使得當時的百姓的生活已相當困苦。到永樂末年,國家和百姓的經濟、勞役負擔都是異常的嚴重,彼時的朝廷採取無償徵用材料和勞動力、軍屯等形式,迫使平民百姓為國家提供無償的服務,以此來彌補各項活動中的大量虧損。

以上的種種促使階級矛盾不斷積累。最終在永樂十八年,山東爆發了唐賽兒起義 , 雖不久被鎮壓,但這次起義對統治者震動卻是巨大的。因為他們已經認識到,此時的大明王朝已經出現問題了。

朱高熾繼皇帝位,開“仁宣之治”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病死於北征途中。

1、爭奪皇位

由於朱棣的死事出非常,當時的大軍在外,此時北京城內的防務相對空虛。而一心企圖奪位的朱高煦卻利用他的“駐京辦事處”加緊活動,隨時可能武裝叛亂。可以說當時北京的局勢相當緊張。

從1424到1435,大明王朝的黃金十一年

這時身為太子的朱高熾和軍中重臣楊榮等人密切配合,從容應變。接到楊榮的消息後,高熾一面安排正常的悼念活動,一面密召北征大將陳懋、薛祿等人率精銳三千騎兵回防京師,同時命皇太孫朱瞻基前往開平出迎朱棣的靈柩,並以代理統帥的身份率北征大軍回京。並最終控制並穩定了整個局勢,在無形中粉碎了朱高煦武力奪位的企圖,保證並完成了明朝皇位的順利交接。

2、登皇帝位,改基本國策

在無形中粉碎了朱高煦武力奪位的企圖後,八月,作為皇太子的朱高熾即皇帝位,年號洪熙。即位之後,朱高熾在夏原吉、楊士奇等人的輔助下,迅速著手調整和改變了永樂時期的國策。

朱高熾登極之初發表《登極詔書》,停止遠航西洋;蠲免一大批拖欠之賦;赦免一大批各類雜役罪囚;停止各類皇家採辦和徵收物資的活動;懲治各類不法擾民的官吏……。這與永樂時期諸事迭興、四面出擊的局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1424到1435,大明王朝的黃金十一年

先前由朱棣主持進行的各項開創性活動,但是由於代價昂貴而無法繼續下去,高熾一一給予善後處,並明確指示邊將為避免戰役消耗而採取守勢。同時與太子瞻基商議,準備一旦條件成熟,即承認安南政權獨立,從安南撤軍,甩掉這個極為沉重的包袱。

3、除洪永弊端,開“仁宣之治”之基

新繼位的朱高熾,採取了各種措施開革除洪永以來的種種弊端。

  • 政治上

有感於朱棣的大肆鎮壓與迫害忠於建文之臣的做法過於殘暴和野蠻,朱高熾登極不久便發佈詔令:

“建文諸臣家屬,在教坊司、錦衣衛、浣衣局及習匠、功臣家為奴者,悉宥為民,還其田土。”

這使建文帝時期很多受害者的親屬從奴婢賤役、戍邊罪囚的地位中解放出來,恢復了平民的自由。同時,朱高熾曾多次稱方孝孺等人是忠臣。並且他在為朱棣撰寫的“長陵神功聖德碑文”中,仍然稱被追廢皇位的朱允炆為建文君,並將其死按皇帝的尊號稱為“崩”,稱其在位期間為朝廷,客觀公正地承認建文一朝的合法地位,還歷史以本來面目。

從1424到1435,大明王朝的黃金十一年

同時,高熾即位後,還連續發佈政令,明令法司辦案,全部依《大明律》科斷,禁止深文羅織。後來又指示司法部門“無罪不可濫刑”。另外為了防止自己以感情代替法律,他還告誡司法部門對他因個人好惡而法外用刑的案例要做到:

“再三執奏,三奏不允,至於五奏,同三公及大臣執奏,必允乃已,永為定製。”

為了平恕司法,減少冤案,高熾下令三法司會同大學士、府、部、通政司等部門的負責人共同審查囚犯,以減少失誤。同時從制度上和政策上堅決廢除了誹謗罪,從而杜絕了永樂時期誣告惡風。並且還下令廢除了一些嚴刑苛法,禁止法外用刑, 更禁止隨意株連無辜,全面制止了永樂時期許多人因政治大獄而被株連九族、身家破滅的局面。

從1424到1435,大明王朝的黃金十一年

而後,朱高熾發展和完善了內閣制度,他提高了楊士奇等一批文臣的權力和地位,讓他們參預決策國家大事。與此同時他還恢復了被朱棣廢除的三公三孤的官制,加封楊士奇等人為師、保傅一類的高官。提升和重用了一批從前他遭受打擊時曾代他受過、遭到朱棣關押的東宮官屬,調整了永樂時期統治集團的結構,這對於鞏固其統治,實施緩解超負荷狀態的政策和措施,穩定當時的局勢,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從1424到1435,大明王朝的黃金十一年

朱高熾在政治上鎖採取的這些措施,很快就帶來了很好的作用。朝中的風氣較為正常,朝臣很少因言事而受到殺戮和懲治, 君臣關係也較永樂時期更為融洽、密切,許多朝臣的才幹得到了較為充分的發揮和施展,整個社會面貌相對於前朝也煥然一新。

  • 經濟上

在政治上進行改革的同時,朱高熾採取了許多措施來穩定和恢復農業經濟,穩定百姓的生活,緩解永樂時期造成的國窮民困的局面。

他蠲免受災地區的田賦,下令對一些地方的饑荒提供無償的救濟,批評了戶部官員只是借糧給災民的建議。為了避免因行政手續而耽誤救災,高熾曾令楊士奇不與戶、工二部商議,直接起草詔令救濟災區。為了減輕江南地區的重賦,他派周乾等人前往江南瞭解情況,這為後來的宣德帝實施減稅方案打下了基礎。

從1424到1435,大明王朝的黃金十一年

永樂時期營建北京等項工程,許多物資由於是朝廷向民間無償徵用的,這給地方和百姓造成巨大的負擔。高熾即位後,下令“自今官司所用物料,於所產地計值市之,科派病民者罪不容”。 按市價和產地收購政府需要的物資,這種較為公平合理的採買制度既方便了百姓,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胥吏做弊害民的行為。

總之,彼時大明帝國在高熾的統治下,大明王朝從此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安寧的新時期。

朱瞻基繼承高熾未竟的事業

洪熙帝朱高熾在即位不足一年的時間內,大刀闊斧地扭轉和糾正了永樂時期施政的弊端,鞏固和穩定了當時的形勢,調整和完善了明初以來的國家制度和政策,使洪熙時期的局面大為改觀。

可是高熾在位不足一年,即撒手辭世,而由他開頭的許多活動尚未竟成。而幸運的是,其長子朱瞻基繼承了皇位,同時也繼承了高熾未竟的事業,並基本上完成了那些具有轉折意義的活動。全面保持洪熙以來的穩定局勢。

從1424到1435,大明王朝的黃金十一年

而朱瞻基的這些活動,與其父朱高熾的政治活動合為一個整體,史稱“仁宣之治”。後人以此與周代的“成康之治”和漢代的“文景之治”相媲美,稱為明朝的黃金時代。

寫在最後:

縱觀整個明朝的歷史階段,從洪武開始到永樂時期是明朝的前期,這時是由開國走向全盛;“土木之變”後,明朝進入中期,慢慢地走向發展和衰落。到洪熙和宣德時期介於明朝的前期和中期之間,是明朝由前期向中期進行過渡和轉折的時期。朱高熾和朱瞻基在這一時期內調整和改變了永樂時期的國策,實行穩定務實的“仁宣之治”,結束和扭轉了永樂時期的國力超負荷狀態,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為明朝社會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關注說歷史講考古,旨在給你帶來專業的、學術的歷史和考古知識!也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