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涵江:真改實改 在主題教育中巧解“群眾煩憂事”


莆田涵江:真改實改 在主題教育中巧解“群眾煩憂事”

涵江區安置房業主領到不動產權證書。 林亦霞 攝

安置房辦證難,看病難、看病貴,停車位緊缺,養老機構不完善……群眾關注的焦點,就是要解決的重點。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啟動以來,涵江區持續聚焦民生難點熱點問題,緊盯百姓的煩心事、操心事,開展專項整改,“真刀真槍”解決突出問題,以實實在在的成效回應群眾期盼,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涵江區針對主題教育中調研和檢視的問題,堅持專項整治和專題整改相結合,制定清單式整改項目,為整改落實提供精準靶向。緊扣“關鍵少數”,區委書記示範帶動區級領導掛鉤整改民生重點項目問題49個、信訪問題積案24個、生態環保治理難題52個,實現任務清單化、整改項目化、提升效能化。

  建章立制 提升效能化

  “為民服務解難題”是這次主題教育的具體目標之一,如何把整改落實成果轉化為推進涵江社會治理工作創新發展的有效對策與生動實踐?

  “便民高效的社會治理是直接惠及群眾的身邊事,也是涵江創新發展的主攻點。”涵江區委書記陳萬東總結出涵江治理經驗——把黨建引領作為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的關鍵路徑,著力將城市管理、環境保護、河道管理、流動人口管理等多個網格整合為“多心合一”綜合網格,讓群眾真正享受到黨委政府精準、高效的服務。

  隨著臺胞在莆創業就業人數增多,臺灣、大陸兩地參保水平不一、報銷手續不同,報銷難、報銷久等問題成為臺胞享受醫保服務的痛點、難點。

  對此,涵江區衛健、醫保等部門及時與省、市醫保部門對接,與臺灣醫療管理公司和保險經紀公司合作,在全國首創設立臺胞醫保服務中心,由專人為在閩就醫臺胞代辦醫療報銷手續,實現“一站式”醫保報銷服務。臺胞蕭銘召表示,有了臺胞醫保服務中心後,能很好解決在大陸就醫回臺灣報銷的難題。

  病有所醫、老有所養。針對養老機構不完善問題,涵江區把加快養老服務項目建設作為推進民生工作重點。上月,該區萩蘆鎮深固村農村幸福院投用,這是涵江區計劃年內落地114所農村幸福院的其中一家,此外還有6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日間照料中心,將為社區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臨時託養、康復護理等服務。

  群眾出題,政府答題,由點及面,凝結成發展動力。如今,一項項惠及民生的政策新規都成為“守初心擔使命”的最佳註腳:區市場監管局在全市率先推行銀行網點代辦企業註冊登記業務;行政服務中心設立投資項目綜合服務窗口,全程代辦或陪同代辦項目審批,全面推行延時、預約、上門、代辦、網上預審、週末窗口無休輪班等服務;開展“減證便民”專項行動,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對涉企辦事流程、審批事項進行再梳理,持續精簡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全區各類審批辦理時限均壓縮至法定時限的40%……

  加壓加碼 任務清單化

  11月20日,涵江區江口鎮召開領導班子成員對照黨章黨規找差距專題會議;21日,區人大常委會黨組召開對照黨章黨規找差距專題會議……連日來,涵江區各鄉鎮、部門紛紛召開對照黨章黨規找差距專題會議。“對照黨章黨規找差距,是主題教育學習教育和檢視問題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黨員領導幹部主動檢視自我、自覺修正錯誤的重要措施。”陳萬東說。

  根據實際,逐項梳理盤點,找準痛點、抓住關鍵,結合主題教育參加單位的特點,涵江區著重圍繞思想政治、擔當作為、組織建設等方面分類查找“行業病”“職業病”,共梳理出問題450個,制定措施662條,做到立行立改、邊查邊改、真整真改。

  機關企事業單位重點開展“雙報到”“三亮三比三評”等活動,著力破解不作為、不會為、不善為等問題;農村(社區)重點深化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社會綜合治理、移風易俗等工作,推行“紅色代辦”,著力破解思想保守、戰鬥力不強等問題;“兩新”組織重點深化“亮身份、亮承諾、比作為”活動,著力破解黨員教育管理難、組織生活活力不夠等問題……

  嚴格對標黨章黨規,讓黨建機制健康運轉,同時圍繞兩手抓兩促進,在“效”上見真章,涵江區以問題為導向、抓短板釐清整改任務,聚焦“8+7+1”專項整治要求,全力推動民生項目、信訪積案、生態環保等三項清單落地見效。

  城區停車難,是群眾普遍反映的突出問題。涵江區住建局結合調研開出處方:在有條件的地方建設一批停車場。今年計劃建設15個停車場,投入使用泊位數1130個。涵江不少地下管道年久失修,存在堵塞、破損等問題。為此,區住建局聯合市水務集團,對城區道路雨汙水管道全面疏通清淤。目前已完成福廈路、東環城路等17條道路汙水管道疏通清淤約30公里,總造價約1000萬元,該區汙水流向閩中汙水處理廠日處理量增加約2萬噸。

  各項與群眾息息相關的民生項目,都被列入整改清單。涵江區積極發揮“清單式”工作法與中央部署的專項整治工作有機融合,將確定的101個問題逐一立項,實行清單式管理、銷號制推進,明確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確保改一件成一件,力爭把這些問題在主題教育結束前銷號、在年底前清零。

  精準施策 整改項目化

  “老百姓來到鎮上,只管提供材料、簽字,交80元工本費,就能拿走屬於他們的不動產權證,之後依法納稅即可。”涵江區國歡鎮司法所所長鮑意欽說。

  安置房歷史遺留辦證工作是一項取信於民、造福於民的重要民生工程,而涵江區的安置房歷史遺留問題已長達20多年,持證安居成為1.7萬多戶涵江居民的心頭大事。今年1月起至明年12月底,莆田市開展政府主導性項目安置房辦證工作攻堅戰,涵江區先行先試,從規劃、消防、稅務等方面著手解題,率先破局。

  檢驗主題教育是否取得成效,歸根結底要看履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的實效。在這場辦證攻堅戰中,涵江區從幹部擔當作為上找原因,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對全區44個16686套安置房辦證項目逐一細化措施、明確節點,優先安排、及時撥付辦證所需資金,指派專人指導、跟蹤收集辦證所需材料,開闢綠色通道,快速辦理業戶的契稅核算及徵收工作,對一次報送100件內的當天完成核算,大批量的5天內完成核算,加快辦證進度。目前已完成18個項目9263套,辦理登記3038套。

  近日,國歡鎮黃霞二期項目現場,房屋拆除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該片區自2012年5月開始動遷,因用地範圍餘下141戶約4萬平方米民房尚未拆遷,影響安置區建設,導致原拆遷戶未能回遷。

  為此,徵遷組把辦公室設在村裡,“5+2”“白加黑”入戶宣講,面對面聽取群眾意見……經過努力,拉鋸7年之久的拆遷工作成功破冰,黃霞二期項目現已基本完成簽約選房,項目有望在年內交付淨地施工。

  真改實改更要精準施策,落地有聲。在推進整改落實的過程中,涵江區注重“快整改、見實效,真整改、見長效”,對群眾反映的問題,第一時間處理,最快速度整改,及時回應群眾期盼。(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林愛玲 通訊員 林亦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