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管院院長:推進商學+教育改革,去培養一群能改變世界的人!

在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商科與經濟學排行榜中,浙江大學商科與經濟學學科排名全球第53位。

但這只是一個起點。在10月開幕的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首屆國際週上,院長魏江堅定表示,要致力成為世界一流的中國管理學院。

魏江的底氣在於“商學+”,這是一個全新的人才培養生態體系。而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中國教育跑贏風口”的關鍵。

浙大管院院長:推進商學+教育改革,去培養一群能改變世界的人!

什麼是商學+?

2017年9月,浙大管院開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算是正式啟動了“商學+”的現實腳步。

這是中國大學中少有的商學教育改革嘗試,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商學教育,普遍採用“追隨”的模式。理念來自西方現代管理學體系、課程沿襲自哈佛商學院、MIT等美國高校,老師也均是留學歸來。

浙大管院院長魏江相信,“世界第一流,不應該是追趕,而是超越,引領。”

在這位充滿了理想主義色彩的改革者看來,商學教育跟商業環境相互映射。過去,中國商業學西方,但現在,已經有了阿里巴巴、騰訊、華為這樣的超越者。

浙大管院院長:推進商學+教育改革,去培養一群能改變世界的人!

在魏江的帶領下,浙大管院的改革步子邁得很大。圍繞師資、學科、課程、創新實踐等諸多維度,重新精準配置資源,按照“商學+科技+人文”的邏輯,以融通管理理論、科技洞見和人文精神為基本思路,於2018年8月大膽“砍”掉相關熱門專業,提煉萃取,原本的八個專業最終被優化為工商管理、會計、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三個本科專業學位項目。

當然,剛剛鋪開的本科教改,只是“商學+”的一部分。這個人才培養生態體系涵蓋了很多方面,目的正是以未來20年中國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出一流的領導者,或者管理科學家。

那麼,為什麼要進行商學+改革呢?

擊中商學人才培養痛點——“我們需要的是一群能夠改變世界的人”

“如果老師還抱著舊的東西教學生,20年後商學院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魏江在接受專訪時稱,中國目前的商學教育和人才培養已落後於企業創新步伐,以阿里新零售為代表的商業實踐應成為新商業案例。

從狹義上來說,商學人才培養要以培養企業所需的領導和經理人才為目的;

從廣義上來說,商學院要為整個社會提供廣泛而充實的通才教育,培養能夠準確把握未來發展趨勢、大膽迎接競爭挑戰、準確洞察市場機遇、大力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掌舵者。

2000年以後的大學生,常常把“就業”放在第一位,把理想埋在心底;新世紀的中國企業,分工越來越細,招聘人才時也更希望按圖索驥,減少招聘成本;大學教育,也在工業分工體系和就業指標評價標準的壓迫下有一點變了味。

“做職業教育”,追著風口跑,成了一些學校的無奈之選。

風有時起,有時停。20年後,終於有人明白,教育需要回到初心,培養符合社會需求和趨勢的人才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我國經濟活動與世界經濟活動的聯繫日益緊密,國際間的交流和合作日趨頻繁,我國企業也面臨著來自國內外企業的雙重競爭。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對於商學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 ,優秀的商學人才必須擁有豐富多樣的知識儲備和多樣化的能力,這樣才能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未來20年,中國將繼續融入全球化,而且將從追趕者,轉變為領導者;商業文明的力量將進一步顯現,深入中國的肌理;新一輪的技術革命,速度超乎想象,職業轉變的速度也將越來越快,追風教育會成為賭博,贏面極小。

於是,未來中國的高層次管理人才,最需要一群既懂商業,又有領導能力,最好對科技、人文都有了解的“全才”,一群“能改變世界的人”

如何改革?——融會貫通,方能站立於泰山之巔

在魏江看來,如果只是為了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現在的大學跟企業比,優勢不大。

“許多企業的實驗室裡,有不遜於大學的專家,許多企業的培訓體系,比大學課程更加實用。”魏江說,“對於浙江大學來說,本就不應該以就業為目標,去培養專業人才。

而應該培養竺可楨老校長說的公忠堅毅、擔當大任、主持風氣、轉移國運之人才。”

浙大管院院長:推進商學+教育改革,去培養一群能改變世界的人!

根據“商學+”的理念,浙大管院削弱了“專業”的比重,在本科、專業碩士和應用型博士的培養過程中,進行了全面改革。

在這套嶄新的人才培養生態系統內,專業、學科乃至學院的邊界都被打開,管理同工科、文科、理科、社科等要素對接起來。如,MBA醫療管理方向中,既有管理學老師,也有醫學領域學者,還有企業家。再如,MBA新金融方向,更是將金融科技與財務融合起來。

面向高級管理者的EMBA項目,創新了SMART整合培養方案,打開了科學、管理、藝術、社會責任和技術的學科邊界,推出了一系列諸如《浙商精神》《管理哲學》的“商學+人文”課程,對話院士等形式的“商學+科技”課程和圍繞國之重器展開的“商學+工程技術”課程。

培養應用型博士的企業家學者項目,以“商學智慧”為核心,融合科學、技術、經濟和哲學。

在浙大管院“商學+”的體系內,除了管理,學生還可以學習其他各種專業的課程,依託竺可楨學院推出的“管理+統計”的交叉培養項目、集財務、數學和計算機於一體的“智能財務”課程都是這樣的實踐。

由此可見,“商學+”盤活了整個學院,乃至整個浙江大學的優質資源,而如此大刀闊斧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未來20年中國社會最需要的人才。

“這裡是浙江大學,中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也是中國最具創新精神的大學。能來到浙大的學生,都是最優秀的人才,他們理應成為改變世界的領導者。”魏江說,“如果只侷限在專業邊界內,人只能在井底看到頭頂的一方天空;而當人站在泰山之巔時,就能融通地看問題。”

浙大管院院長:推進商學+教育改革,去培養一群能改變世界的人!

培養有全局觀,有領導力,還有人文精神,能理性思考,並致力於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複合型管理人才,正是“商學+”的目的所在。

工業時代已經遠去,新時代正在到來,未來的20年裡,中國也面臨從追趕者到超越者的角色變化。只有系統全面而健全的人才,才有機會說出那句話:

“任他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