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區給人給錢給權 撬動“街道力量”

南京江北新區探路街道改革——

給人給錢給權,撬動“街道力量”

“責任如西瓜,權限如芝麻”“看得見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見”……南京江北新區實施綜合改革大半年,這些調侃街道管理跟不上城市發展的“順口溜”正在被改寫。

整合“一張網”,資源齊下沉

11月19日上午,江北新區泰山街道網格員陳潔如在旭日上城三區巡查,發現一處消防通道有雜物。拍照、聯繫居民、勸說……半小時後,雜物被搬離。這位90後的網格片區有423戶家庭,她每天穿著紅馬甲巡查、和居民照面,對小區情況瞭如指掌。

轄區內滅火器有沒有過期,小餐館“三證”全不全,有無私搭電線、垃圾亂倒,哪些小店易主……事無鉅細,不分類別,陳潔如就是這片網格的“總管”。她的目標是儘快成為“全科型”網格員,每兩週至少得參加一場培訓,從城管、安全到民政、消防,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都要熟悉。

今年4月,江北新區全面推行街道體制改革,將資源下沉到百姓身邊。7個街道成立“大工委”、79個社區成立“大黨委”,將高校、部隊、企事業聯結為緊密黨建共同體,大幅提升基層凝聚力和調度資源的能力。整個江北新區被劃分成992個網格,每個網格聘請一名專職網格員,原有社工和各類協理員都下沉到網格。網格員每天巡查,動態收集社會治理相關信息,小問題不出社區快速解決、大問題第一時間上報。在泰山街道,95%以上工單如今在網格或社區層面自行處置。

隨著人員下沉,資源同步整合,原先的數字化城管、綜治網、市場監管網、12345工單等多個網格平臺被整合成街道“一張網”。11月22日下午3點,大廠街道網格化雲平臺上12345工單顯示四周社區有居民投訴“公共綠化帶被佔用”,工單直接被傳給網格員處理。此前這類工單要先轉到街道物業科,再派給社區安排人處理。網格員加上“一網通”,基層有啥問題,信息一路暢通,從社區、街道直接流向能解決的部門,辦理過程“堵”在哪,網上一目瞭然。

人員到位,機制理順,將事情做細做深,這背後是以基層為重心、以百姓為中心的理念迴歸。11月9日,網格員朱園又來到長蘆街道東窯五組的宋福洲家,替老人填報其孫子為事實孤兒相關材料。老人說,東窯五組拆遷後,自己租住的地方離社區有十幾里路,每次填材料、領補貼,都是網格員跑上門幫忙。在江北新區,失業證辦理、養老金申請等十餘個民生事項都可由網格員上門代辦、上門送證。

只要看得見,就能管得到

在江北新區研創園工地,頂山街道綜合執法大隊隊員蔣利海每天查看灑水防塵、安全措施是否到位,排水是否規範,巡查事項涉及城管、安監、環保多部門。

頂山街道原先只有175名城市協管員,今年一下子新增39名執法隊員。新區實施街道體制改革,包括綜合行政執法總隊在內,規劃國土、環保與水務、市場監管等五大職能部門的390名執法人員被派到各街道組建綜合執法大隊,實現基層“一支隊伍管執法”。

江北新區黨群部部長王安偉介紹,與此配套的是“一張執法清單”,新區梳理出300項行政處罰事項委託給街道。他認為,各地情況不同,進行街道體制改革沒有現成模式可照搬。比如北京東城區的街道只有兩三平方公里,我省江陰市徐霞客鎮有110平方公里,前者的街道“吹哨”、部門來得及“報到”,徐霞客鎮則難以做到,乾脆承接了所有市級權限。江北新區的街道面積和人口介於二者之間,新區梳理出普遍需要的執法事項和常用的服務事項,直接交到街道。

11月初,頂山街道一工地旁冒出一排集裝箱集市,其間存在煤氣包安全隱患以及垃圾亂倒、非法經營、私自排水等問題,涉及多個執法部門。頂山街道實施全域執法,執法隊員24小時巡查,發現違法現象即快速處置。

街道執法隊員來自不同職能部門,原先績效待遇、制服等均有差異。到明年春節前,江北新區所有執法隊伍實現“五統一”:不分街道、不分執法類別,執法證以及執法服裝、裝備、標誌標識和文書全部統一。

過去“抓經濟”,如今“重服務”

“江北新區是國家級新區,新區‘新’在哪?絕不僅僅是城市面貌新、產業新,更多要體現在城市管理、社會治理的‘新’,最終要反映到百姓感受上。”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羅群說,原有的“街道小馬”拉不動“新區大車”,必須要改,讓“街道力量”推動新區發展。

江北新區組建伊始就是“大部制”,管委會內設15個部門,比一般行政區37個內設部門少了一大半。7個劃入新區直管的街道大多脫胎於涉農鄉鎮,從街道職能、機構設置到運轉效能,都和新區追求不匹配。江北新區進行改革,街道全部實施“6+1+3”架構,即6個街道機關部門、1個街道綜合執法大隊、3個辦事中心。部門變大、人員變少,原先街道班子成員從分管部門領導變為新機構部門負責人,管理層級減少一層。無論是部門負責人還是工作人員,相應要成為“全科型”,比如要管理社會事業辦,就得熟悉教育、醫療、民政等各項工作。

機關崗位實施競聘制,改革後科級幹部平均減齡兩歲多,擁有大學學歷者佔比提高10%以上。新區精簡機關、下移重心,將優秀青年幹部下派,還為各社區增配35歲以下社區助理。葛塘街道觀塘村黨總支書記王超說,今年新區實施鄉村環境大整治,相關投入前所未有,僅觀塘村財政投入就達上千萬元。鄉村面貌隨之大變樣,不到半年,他帶領隊伍拆除旱廁450座,實現26個自然村汙水管網全覆蓋。

長期以來,發展經濟是街道的工作重心,現在新區考核主要看社會事業、民生服務,爭先進位考核大多也是選取民生髮展類指標,以此引導街道從“抓經濟”走向“重服務”。新區還賦予街道對職能部門績效考核評價權,倒逼部門改進工作。

考核“指揮棒”一變,街道發力方向隨之而變。新建幼兒園、增加養老機構、佈設便民服務站、強化網格員培訓……百姓需求越迫切,街道行動越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