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勝阻: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亟需完善治理體系

辜勝阻: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亟需完善治理體系

辜勝阻: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亟需完善治理體系

全國政協副主席辜勝阻

辜胜阻: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亟需完善治理体系

中國經濟時報北京11月30日訊(記者 張娜)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中國經濟時報、國研經濟研究院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今日在京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辜勝阻出席並發表了題為“新形勢下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思考”的主旨演講。

辜勝阻認為,當前新形勢主要有兩大焦點,一是以智能化、數字化和網絡化為主要特徵的新一輪工業革命和科技創新浪潮席捲而來,機遇與挑戰並存。二是中美經貿摩擦和科技博弈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壓力與風險同在。為把握第四次工業革命機遇,世界主要經濟體都提出了相應的科技發展戰略,技術創新能力的較量已經成為大國博弈的重要領域。

辜勝阻強調,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亟需完善科技創新治理體系。當前中國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創新方面,處於“領跑”“並跑”“跟跑”並存的狀態,我們要揚長避短,還要力爭“搶跑”,形成先發優勢。要充分用好比較優勢,大力發展殺手鐧技術,實施“非對稱”趕超。技術創新需與制度創新形成“雙輪驅動”,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創新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為科技攻關凝聚合力,要發揮各主體、各平臺的集聚優勢,實現創新主體有效協同、創新要素合理配置。他強調,應對新形勢亟需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重點從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基礎研究投入機制、技術創新治理體系、人才培養與激勵、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與競爭五個方面完善創新治理體系。

一是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將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與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充分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兩彈一星”就是我國曆史上採用舉國體制、在國家層面組織的重大科學工程。當前,要堅持推進新型舉國體制,把集中力量辦大事、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三種優勢結合起來。

二是健全穩定、多元化的基礎科學研究投入機制,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發揮大學在原始創新中的作用。加強基礎研究,提高原始創新能力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內容。我國一些關鍵領域被“卡脖子”、原始創新能力不強,根子在基礎研究薄弱。與世界主要創新型國家相比,我國基礎研究投入比例較低,投入不足是我國基礎研究的主要短板之一。要加大中央財政對基礎研究的穩定支持力度,構建基礎研究多元化投入機制,引導和鼓勵地方政府、企業和社會力量增加基礎研究的投入。特別是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科技發展前沿的研發活動,要不斷增強關鍵領域的原始創新能力。發揮大學院所在基礎研究、源頭創新上的關鍵作用,優化科研資助、評價體系,讓醉心基礎研究者能“一輩子只幹一件事”。

三是完善企業協同合作、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打造技術“備胎”。企業在技術創新體系中居於主體地位,技術創新要發揮大中小企業的不同優勢,既要有“航空母艦”、也要有“螞蟻雄兵”,深化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銜接互動,推動技術協同攻關。促進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等創新主體高效協同,推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順利轉化。突出市場導向、應用牽引,讓“市場土壤”開出“技術之花”。強化技術“備胎”思維,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增強應對與化解不確定風險的底氣與實力。

四是加強科技人才培養與激勵,弘揚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技術是國之利器,人才是興國之本。要強化產權保護與激勵,實施股權激勵制度,讓科技人員大富起來,充分激發人才活力。科學精神是技術創新的靈魂。具有科學精神的企業家和具有企業家精神的科學家,是推動人類技術革新的核心力量。製造一顆芯片需要5000道工序,要將工匠精神滲入每件產品的每道工序,補足中國製造的“精神之鈣”。

五是積極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與競爭,參與全球創新治理。科學技術是世界性、時代性的,要破除技術封鎖,擴大科技合作的“朋友圈”。在專利、標準和規則方面,為全球技術創新治理體系的構建作出貢獻。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曹 陽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http://www.cet.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