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丨“中國梅花鹿之鄉”之“東北小上海”遼源篇

遼源篇

遼源市是吉林省中南部城市,地處長白山餘脈與松遼平原的過度帶,因東遼河發源於此而得名,地理概貌為“五山一水四分田”。

遼源歷史比較悠久,文化底蘊豐厚。青銅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是滿族重要發祥地之一,清代被闢為皇家“盛京圍場”。1902年弛禁後設立縣制,1983年升格為地級市。

因首開中國人工馴養梅花鹿之先河,被譽為“中國梅花鹿之鄉”。以其濃郁的東北黑土地文化,亦享有“中國琵琶之鄉”、“中國二人轉之鄉”、“中國農民畫之鄉”的榮譽。

吉林丨“中國梅花鹿之鄉”之“東北小上海”遼源篇

旅遊景點

遼源旅遊,有以龍首山、遼河源、鴜鷺湖等為代表的自然山水,有以道教文化、礦山文化、田園文化等為代表的東遼河文化,有以皇家鹿苑、盛京圍場等為代表的滿韻清風,有以中國農民畫之鄉、中國琵琶之鄉等為代表的特色城市名片。

1、福壽宮

福壽宮坐落於遼源市龍首山南麓,是東北最大的道觀之一,被譽為"華夏玄門第一樓"的遼源魁星樓便矗立於此。福壽宮始建於清光緒23年(1897年),開山祖師為道教金山派大師王坐全道長。選址於龍首山南麓,背依龍山之首,青山蒼翠,腳下東遼河蜿蜒東來,碧水西流。山水俱佳,鍾靈毓秀。經過王坐全等數位祖師50多年的修築、擴建,至遼源解放前夕,已建成依山而上五層大殿組成的傳統宮殿建築群。

吉林丨“中國梅花鹿之鄉”之“東北小上海”遼源篇

2、彌陀寺

彌陀寺坐落在遼源市龍首山北側,是遼源市一座最大的佛教寺院,始建於1932年。該廟由開山祖師王芝蘭(法名:釋昌般)等人各方募化得資而建。1937年至1942年,又陸續修建了大雄寶殿、齋堂和僧眾宿舍。

3、東遼縣聚龍潭水利風景區

東遼縣聚龍潭生態旅遊度假區依託於東遼縣聚龍潭水庫。位於東遼縣縣城和遼源市經濟開發區的南端。這裡打造的四大景觀已成為吸引遊客的一道靚麗風景。水文景觀:與水庫大壩東西兩側山嶺相融,形成了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景觀,周邊山嶺針闊葉混交林生長繁茂,水域周邊水草豐盛,常年有白鷺、灰鷺、野鴨等水鳥棲息。工程景觀:水庫工程建設形成了以龍文化特徵為主的工程景觀。先後開發建設了水庫東部山嶺的湖岸水榭、吟鳳亭和西山坡青銅時期古墓群遺址,龍潭寺、西岸長亭曲廊、旅遊賓館和生態餐飲園以及國家水利風景區標誌門等。生態景觀:水庫所處烏龍半截河的發源地烏龍山,屬長白山老爺嶺餘脈。這裡自然植物群落保持完整,為長白山植物區系,其野生植物共有64科,215種,大大提高了遊客的觀賞品位。文化景觀:聚龍潭景區所在地原為清代皇家獵場,聚龍潭也因此而得名。水庫西山坡現存距今2300年前,青銅時期的古墓群遺址,是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北方人類活動和葬俗文化的寶貴遺產。

4、東北淪陷時期遼源礦工墓陳列館

東北淪陷時期遼源礦工墓陳列館,是依託遼源礦工墓遺址建設的一所專題陳列館。遼源礦工墓作為日本侵略東北,瘋狂掠奪煤炭資源,奴役殘害中國勞工的重要歷史遺存,是吉林省境內重要的涉日遺存之一。它從一個側面真實記錄了,東北淪陷的十四年裡,中國人民所遭受的血腥統治、殘酷剝削以及在黨的領導下廣大礦工所表現出來的頑強革命意志和可歌可泣的鬥爭精神。

吉林丨“中國梅花鹿之鄉”之“東北小上海”遼源篇

遼源礦工墓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反映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東北,掠奪自然資源,殘害中國人民的見證地,也是全國僅存幾處保存完好的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罪證之一。遼源礦工墓過去被稱為“方家墳”、“萬人坑”。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將魔爪伸進遼源煤礦,開始了長達14年嚴酷的殖民統治。日偽統治的西安煤礦下設四個採炭所,建立了14對坑口,轄42個大櫃,推行“以人換煤”的“人肉開採”政策,野蠻開採掠奪遼源的煤炭資源,據日偽資料記載,從1931年佔領西安煤礦至1945年日本投降,從西安掠走煤炭1548.96萬噸,在獲得億元高額利潤的同時,卻留下了6個堆滿中國礦工遺骨的萬人坑,礦工墓就是其中最為典型和集中的一處。

歷史文化

中國梅花鹿之鄉

遼源的養鹿歷史悠久,清代這裡被闢為皇家“盛京圍場”,康熙皇帝曾欽敕“皇家鹿苑”。遼源市下轄的東豐縣景色秀麗,境內群山環抱,丘陵起伏,山溪交錯,四季分明,風光宜人的天然景色造就了東豐縣成為亞洲最大的人工養殖梅花鹿基地。東豐縣資源豐富,早在清朝初期就被闢為皇家禁墾圍場,野生梅花鹿在這裡生息繁衍。清光緒初年,被列為“養鹿官山”,開始人工訓養,至今已有200多年。遼源東豐,以其豐厚的文化底蘊和獨具魅力的鹿業發展史,日益吸引著世人的關注。“馬記鹿茸”被國家確定為優質鹿茸的驗收等級標準和出口質量免檢商品,暢銷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各國。1992年,清末代皇帝溥儀之胞弟、全國政協常委溥傑先生親自題詞“神州鹿苑”,寄託了他對鹿鄉發展的殷切希望。1995年,身居海外的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親筆題詞“中國梅花鹿之鄉”,表達了少帥對祖國、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和美好祝願。2000年,吉林省委書記王雲坤同志題詞“東豐--中國梅花鹿之鄉”。2004年4月,被中國農學會特產協會正式命名為“中國梅花鹿之鄉”。

吉林丨“中國梅花鹿之鄉”之“東北小上海”遼源篇

中國琵琶之鄉

遼源顯順琵琶學校是由全國著名琵琶教育家周顯順先生創辦的,是全國第一所、也是惟一一所特色品牌學校(前身為周顯順琵琶培訓中心,成立於1983年)。20餘年來,顯順琵琶學校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琵琶專業人才。截止到2006年,輸送到全國各大音樂學院的就有130多名,其中:中央音樂學院就有37名,其他學生分別考入了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廣州星海音樂學院、瀋陽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戲曲學院等院校。

寒暑假期間,培訓了來自北京、香港、廣東、廣西、河南、河北、武漢、山西、遼寧、吉林、內蒙古等地的琵琶專業在校學生及青年教師百餘名。有些已成為國內一些音樂院校的琵琶教師及各大樂團的骨幹力量。

這一備受矚目的成就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及國內外的關注和認可,為此,2004年5月,遼源市被中國民族管絃樂學會授予了“中國琵琶之鄉”的稱號。

中國農民畫之鄉

遼源東豐的民間繪畫,是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新形勢發展的。回顧他們創業的初始,是在所謂“山光地落,日子特緊”,最貧窮的秀水公社(現更名為紅石鄉),稀稀落落的草屋裡,隱伏著幾位對民間繪畫藝術的追求者,他們勞動之餘經常聚在一起用繪畫打發枯燥的日子——這就是東豐縣民間繪畫最初的藝術萌芽。是東豐縣文化館的藝術開拓者,才使秀水公社的藝術幼芽破土而出,並以他們為種子,根植在全縣。可以想見,當年的開拓者們,踏著過膝的百里雪原,忍飢受累,甚至付出血的代價,為尋訪農村的繪畫人才,是何等的艱辛。開拓者們以真摯的愛心來團結、扶持這幾位繪畫的年輕人,可以說,民間繪畫的花朵,是愛心和熱淚培植的,從而得到社會的讚許,並得到文化部授於的“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稱號。

吉林丨“中國梅花鹿之鄉”之“東北小上海”遼源篇

中國二人轉藝術之鄉

東遼縣位於吉林省東南部,地處長白山餘脈和松遼平原的過渡地帶,人口40萬,其中農業人口32萬,占人口總數的80%以上。經過歷屆縣委、縣政府和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該縣的文化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農民群眾文化生活日益活躍,縣域文化已初步形成特色。一些濃縮地域風情和鄉土氣息、展現當地農民精神面貌的特色文化——農民女子時裝隊、農民女子籃球隊、農民小劇團、農民詩社、微型剪紙等在全省聲名鵲起,其中以渭津鎮農民業餘小劇團最具代表性。這個小劇團始建於1983年,是由農民組織起來的民間業餘群眾文化團體,歷經風雨,幾經周折,始終把弘揚民間藝術與唱響時代旋律結合起來,堅持面向農村服務農民,把歡樂撒向千家萬戶。1992年這個團所在的渭津鎮被省政府命名為“二人轉”之鄉,2003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中國棉襪之鄉

遼源生產襪子自1937年開始至今已有70餘年歷史。在2005年前,遼源就有大小襪企40多家,襪機總量2000多臺,年產棉襪1.5億雙。

2008年初,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正式命名遼源為“中國棉襪之鄉”。

特產美食

1、特產

凌鎮有機大米:凌鎮村生產的有機大米口感潤滑,清香醇厚,質量優質。

龍泉春酒:以優質高粱、小麥為原料,採用中高溫大麴為糖化發酵劑,堆積網菌,入池發酵,出池蒸餾,原酒入貯酒容器內,經自然老熟、陳釀增香而成。口味綿甜醇和,香味諧調,餘味悠長。

東豐梅花鹿:東豐梅花鹿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東豐型梅花鹿近100多年來在國內外一直享有盛譽。東豐梅花鹿主要分佈在吉林省東豐縣。除被引種到本省各地之外,還被引種到北京、內蒙古、青海等十幾個省、自治區、市達10000餘隻。

遼源蘑菇:遼源市蘑菇種類繁多,有榛蘑、松傘、粘蘑、柳禿子、楊樹蘑、草蘑、白蘑、雷窩、猴腿、地茸(地皮)等種類。在春末夏初、秋季雨後為生長旺盛季節,群眾到田間或上山採集,鮮、幹蘑除自食外,多餘部分出售。

吉林丨“中國梅花鹿之鄉”之“東北小上海”遼源篇

鹿胎:鹿胎為乾燥的鹿流產的胎仔或從母鹿腹中取出的成形鹿胎及胎盤,以酒浸,整形,烘烤,風乾即為鹿胎。將鹿胎以煎煮,焙炒,粉碎,加紅糖熬製,即為鹿胎膏。

鹿茸血:鹿茸血是鋸茸時存留於鹿茸中的血液。鹿茸血中的化學成分與幹鹿茸中的化學成分相似,但激素含量高於鹿茸。鹿茸血有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總機能的功效。對神經衰弱、失眠及各種虛損症的療效甚佳。

鹿花盤:鹿花盤是鋸茸後骨化的次年春季自然脫落的殘角。 鹿花盤是有強筋、壯骨、益腎下乳、活血消腫之功效。能溫補脾腎之陽,散鬱止痛、消乳房之痞塊,治療乳腺之增生。

吉林丨“中國梅花鹿之鄉”之“東北小上海”遼源篇

鹿鞭:鹿鞭為鹿科動物的外生殖器,即陰莖及睪丸。有補腎、壯陽、益精等作用。能活血、催乳,在臨床上用於勞損、腰膝痠痛、腎虛耳鳴、陽痿和婦女宮冷不孕等症。

亮酒王:“亮酒王”酒是由皇家獵酒延續至今。追溯歷史,它與皇家圍場有不解之緣。據史料《鹿苑二百年志》記載:後金天命年間,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巡幸此間,感嘆地寶物華,遂闢作皇家圍場。駐守此地的卡倫兵驍騎校尉以當地釀造的酒供奉帝王圍獵之需。據清史記載: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均到過吉林省東豐縣境,大肚川(公司現址)行圍狩獵,帝王們譽贊此酒為“皇家獵酒”。這就使得久負盛名的清代皇家釀酒技術在此間得以流傳。

白山木畫:白山木畫又名樹皮畫,主產于吉林省的長春、吉林兩市。多以樺樹皮為主料,芸芝、銀芝、紫芒等森林副產品為輔料製成的工藝畫。長白山區盛產樺樹,其皮的表裡色彩豐富,可逐層剝離成片,外層色白微紅,裡層質地細膩,有乳白、肉粉、淡黃、赭石等色;輕而柔韌,富有彈性,為製做工藝品的理想原料。木畫製作分平貼、浮雕兩種技法。白山木畫題材豐富,感染力強。白山木畫創始於五十年代,已成為吉林省主要工藝品之一。

吉林丨“中國梅花鹿之鄉”之“東北小上海”遼源篇

玉米碴:又稱“苞米碴”,將玉米脫皮,每粒破碎三四份即成。可以煮乾飯和熬粥。把玉米加工成面,和好發酵後可做“大餅子”、“窩窩頭”、“發糕”等。

2、美食

五花酸菜卷:

酸菜卷五花肉,聽起來感覺很油膩,但吃起來卻一點都不油膩,因為蒸熟後,五花肉裡的油都被酸菜化解了,連蒸出來的湯汁都沒有油花,非常好吃。符合健康飲食並吃出花樣的飲食標準.

吉林丨“中國梅花鹿之鄉”之“東北小上海”遼源篇

關東鹿脯:鹿脯意為鹿肉乾,是一種經過了粗加工的肉制食品,而不是新鮮的鹿肉。

關東蒸餃:餃子一般只是用豬牛羊肉和蔬菜作餡的傳統小吃。但現在不光連雞、鴨、魚肉、蛋、海味、山珍、鮮蔬、乾菜、果品等都可以作餡。但凡是好吃又富有營養的材料通通都可以作餡。

遊覽的最佳季節

遼源市屬半溼潤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寒暖交替,天氣變化較大,升溫迅速、乾燥;夏季,溼熱多雨;秋季,溫涼短暫,多晴好天氣;冬季嚴寒乾燥而漫長。最佳旅遊時間為秋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