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鈣有什麼表現?應該如何補鈣?醫生:健脾是關鍵

“補鈣”這個問題時刻困擾著家長們,而且是持續到孩子成年,那麼孩子缺鈣有什麼表現呢?又應當如何補?

我們先來看看缺鈣的孩子有什麼表現

人體內的鈣質吸收和維生素D密切相關,嬰幼兒缺鈣的話,我們並不能通過血液中的鈣來評測,更不能用體表探測鈣的密度來評測,這些結果均不能代表孩子體內的鈣儲存量。如果我們要明確孩子體內是否缺鈣需要做哪些檢查呢?我們可以檢測孩子體內的“25-羥基維生素D3”才是準確的代表孩子體內的鈣儲存量,所以兒童“缺鈣”在醫學上被稱為“維生素D缺乏症”。

孩子缺鈣有什麼表現?應該如何補鈣?醫生:健脾是關鍵

缺鈣的早期會有容易煩躁、多汗、夜啼等表現,年齡較小的嬰兒還會有枕突,這是我們還不會看出孩子的骨骼有變化。如果我們仍然不加以干預的話,孩子的的症狀就會進一步的發展,出現“O”型或者“X”型腿,還有肋骨串珠,肋弓反張等骨骼改變。所以我們要早期識別孩子是否“缺鈣”,並及時干預。

我們應該如何幫孩子補鈣?

說到補鈣,家長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吃鈣片,但是,如果孩子沒有缺鈣的表現,一歲以內的孩子並不需要補充鈣劑,而且補充維生素D,因為一歲以內的孩子仍然以奶液為主食,其中的含鈣量已經足夠供應正常生長髮育。我國嬰幼兒餵養指南推薦,嬰幼兒出生後三週即可補充維生素D400-800Iu,可持續到2週歲,並且建議定期檢查孩子體內的維生素D含量。那麼,如果孩子有缺鈣的早期表現,我們就要根據孩子體內維生素D的儲存量來調整攝入量,必要時添加鈣劑。

孩子缺鈣有什麼表現?應該如何補鈣?醫生:健脾是關鍵

我們不可忽視脾在鈣吸收方面的作用

孩子之所以會缺鈣,在中醫來講和脾有很大的關係,因為脾是孩子身體吸收和消化的重要場所。脾的動力不足的話,吸收的營養物質就會減少,其中就包括了“鈣”。脾的功能不強,即使是補充大量的鈣劑,也是沒辦法吸收。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調理脾胃來幫助孩子吸收“鈣”?

我們需要從兩方面入手:

1、減少對脾的損傷。孩子的食物儘可能選擇容易消化的,比如麵食、米食等。生冷食物是孩子脾的“天敵”,它們最容易損傷脾胃,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孩子吃生冷食物。如果是剛剛添加輔食的孩子,我們就要遵循由簡單到複雜的原則,讓孩子的脾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孩子缺鈣有什麼表現?應該如何補鈣?醫生:健脾是關鍵

2、健脾。健脾方法,我們可以選擇捏脊、擦背這類容易操作的手法來提高孩子的脾胃功能。另一方面,我們孩子選擇食物健脾,能夠健脾的食物有很多,比如大家最熟悉的山藥。另外,運動也是幫孩子健脾的方法,而且戶外運動可以更多地接觸到陽光,幫助孩子促進鈣的吸收。

最後,“補鈣”要講究方法,而且不是越多越好,一旦超過了孩子身體的承受量就會超標,也是會對孩子的身體健康造成傷害的。家長們幫孩子補鈣時不要忘記健脾,它才是孩子吸收鈣的“秘密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