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救趙成英雄,唐雎卻勸他:記住他人的恩德,忘記自己的功績

我們常說讀史明智,那麼我們能從歷史中獲得哪些智慧呢?

唐太宗李世民說過這樣一句話: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當我們翻開一本本史書的時候,上面所記載的人物都是那個時代的風雲人物,他們的一生影響著時代的走向,也給後人帶來了很多為人處世的經驗

今天,筆者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施恩和報恩的事情

信陵君救趙成英雄,唐雎卻勸他:記住他人的恩德,忘記自己的功績

【報恩】

1、

長平之戰時,趙孝成王臨陣換將,讓缺乏實戰經驗的趙括取代老成的廉頗,統領45萬趙軍和秦軍決一死戰,結果中了白起的圈套,最終全軍覆沒。

這一戰,趙國的主力都折損殆盡,秦國便藉機直取趙國都城——邯鄲

在這危難時刻,廉頗再次掛帥出山,承擔起了救國存亡的重責。

但此時廉頗統領的趙軍,不過是臨時招募的士卒,他們前一刻還是農夫,正面戰力壓根無法和秦軍相提並論。

莫得辦法,趙王只好像其它國家求救,而魏國便是其中之一。

原本魏安釐王派了將軍晉鄙率領十萬大軍前去支援,秦昭王給他寫了一封信:“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

這赤裸裸的威脅,嚇得魏安釐王急忙六百里加急,讓人告知晉鄙:別打了!別打了!停下來看看風景,就當給眾將士放個假吧,千萬別讓秦軍誤會才好。

信陵君救趙成英雄,唐雎卻勸他:記住他人的恩德,忘記自己的功績

【信陵君劇照】

趙王那邊傻眼了,這什麼情況?說好的盟友呢?

人和人之間的信任去哪兒了……

2、

晉鄙的援軍不動了,趙王只好去找素來知大局的信陵君,求他想想辦法。

信陵君想的辦法非常冒險,他知道魏王的性格——

要救趙,必須得弄到兵符,自己出手才得行。

於是,信陵君兵分兩路,一路去找魏王寵妃如姬,求她幫忙,另一路就去找願意陪自己冒險奪權的壯士。

也許信陵君真是主角光環護體,他的計劃相當順利,從如姬竊兵符,到朱亥殺晉鄙,一氣呵成,毫不拖泥帶水。

信陵君取代晉鄙,統領十萬大軍救了趙國之後,他知道魏國自己是回不去了,便想著在趙國避避風頭。

趙王一聽他想留下來,很高興的賞賜給了他五座城池作為領地,這一下子本來是有家不能回的信陵君,突然又找到自信了:

瞧瞧,我走到哪兒都這麼受歡迎

信陵君救趙成英雄,唐雎卻勸他:記住他人的恩德,忘記自己的功績

【趙勝劇照】

有恩於趙,和要在趙國發展可是兩碼事,報恩的方式雖然有許多種,但把信陵君這樣有實力、有影響力的人留在趙國,對於趙國的高層而言卻未必是他們所期望的事情

就拿待遇來說吧,信陵君是救趙國的英雄,按理說自然是越豐富的報答越好,但具體落實下去,需要金銀多少?封地多少?官職多大?

這一連串的封賞都是趙國百姓出的,原本經過秦朝二次大戰之後,趙國便元氣大傷,信陵君此時留在趙國吃資源的行為便成了原來享有這部分資源的貴族們的眼中釘!

加上信陵君,本人也以自己是趙國恩人自居,認為他們對自己好是理所應當“意驕矜而有自功之色”,其實此時,信陵君的處境並不怎麼好。

因為信陵君聯繫魏王寵妃偷竊兵符,殺死晉鄙的行為,已經到了謀反的邊緣,魏國對他而言短時間是回不去了。

信陵君此時最好的歸宿就是趙國,但他若此時因為封地問題,得罪趙國貴族階層,那他留在趙國恐怕也很難受,畢竟他在趙國是沒有勢力根基的。

3、

就在這信陵君逐漸膨脹的時候,唐雎站出來了。

唐雎,便是課本里,那個90多歲拿劍威脅秦始皇的老人,他是一位相當出色的謀士

信陵君救趙成英雄,唐雎卻勸他:記住他人的恩德,忘記自己的功績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對信陵君說:“臣聞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我聽說,事情有可以不知道的,有不能不知道的;有不能忘記的,有不能不忘記的)

“何謂也?”

(這是什麼意思呢?)

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人,存趙國,此大德也。今趙王自郊迎,卒然見趙王,臣願君之忘之也

(別人內心憎恨我,這是我不可以不知道的;我討厭別人,這是不能讓別人知道的。別人對我有恩德,這是不能忘記的;我對別人有恩德,這是不能不忘記的……)

聽完了唐雎的勸說,信陵君才發現自己得意過頭了,竟然在自己有求於人的情況下,以恩人自居,差點釀成大禍。

信陵君很恭謹的對唐雎說道:“無忌謹受教。”

幾日後,趙國的慶功宴上,趙王親自來迎接信陵君,但信陵君聽過唐雎的話後,知道自己這樣是不行的,他以臣子禮回應趙王,不願意接受趙王大禮。

《史記》:趙王埽除自迎,執主人之禮,引公子就西階。公子側行辭讓,從東階上。

當趙王想封賞他五座城時,信陵君急忙推辭:罪過,以負於魏,無功於趙,不敢受

信陵君救趙成英雄,唐雎卻勸他:記住他人的恩德,忘記自己的功績

【插圖】

一番謙讓之後,信陵君只接受了鄗作為自己封邑,對於信陵君這樣懂事示好,趙王很高興。

這場宴會,便在雙方皆大歡喜的情況下,收尾了。

有恩報恩,能夠讓大家認識到我們是一個靠譜,值得信賴的人。

但恩情並不是無限存在,每一個願意報恩的方式和程度是不同的,如果居功自傲,那麼很可能一場恩情,就變成仇恨的源頭了。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