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科書越改越“獨”!民進黨又對臺灣青少年下“獨”手

上海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周天柱在《中國評論》月刊11月號發表專文《民進黨又對臺灣青少年下“獨”手》,作者認為:2019年8月30日,註定是臺灣教育史上一個非同尋常的日子。就在這一天——臺灣中學秋季開學之日,被稱為“史上最獨”教科書公然進入高中課堂。島內高一新生所拿到的《臺灣史》,竟公開鼓吹“臺灣地位未定論”、“一邊一國”和“兩國論”。民進黨利用手中的權力,霸佔歷史的解釋權,控制檯灣下一代的頭腦,完全違背教育主旨,是對教育專業的僭越和對學子的糟蹋。兩岸各界應對此予以高度重視和強烈抨擊。

一、25年來臺灣教科書越改越“獨”
  臺灣教科書之亂,始作俑者就是李登輝。1994年3月,李登輝與日本極右作家司馬遼太郎的對話發表。李在此一對話中一再聲稱,臺灣“本土歷史”受到不能容忍的長期忽視。臺當局歷史教科書課綱委員會和審定委員會的綠色成員聞風而動,歷史教科書率先中“獨”變質。自1997年9月新學期開始,凡臺灣初一學生都要加學《認識臺灣》。由此開始,臺灣初中歷史教科書的中國史和臺灣史分開。2000年陳水扁上臺,變本加厲大搞“臺獨”分裂活動。杜正勝被委任為 “教育部長”後,教科書的“獨化”動作擴大到高中,炮製出所謂“95暫行綱要”。從2006年起,臺灣高中教科書也將中國史和臺灣史割開。從此,“本國史”不再是“中國史”,“中國”也不再是“我國”。2008年民進黨下臺之前,抓緊最後時間又炮製更“獨”的“98課綱”。雖然馬英九2008年上臺後宣佈凍結“98課綱”,責成重新擬訂“101課綱”,但早已被綠營滲透的課綱委員會修訂出的“101課綱”,只作了微乎其微的“微調”,大多還是維持李、扁時期的“臺獨”史觀。2016年蔡英文執政,迫不及待第一道行政命令就是廢止馬時代“課綱微調”,緊接著就強行推出“史上最獨”課綱與教科書。由此可見,臺灣教科書“中獨”已久,“獨害”至深。


  2018年3月,已上臺執政的民進黨當局的主要喉舌《自由時報》報道,“歷史課綱今定調 拋棄中國史天朝史觀”,臺灣教科書不再以中國史為依歸,要讓學生學習“正確史觀”。2018年原議將高中國文文言文與白話文比例維持在45%至55%,可2019年在民進黨運作下,下調至35%至45%;高中歷史課綱改為主題式教學,部分中國史內容確定劃入東亞史進行論述。南一版將“領土”指為“臺澎金馬”;課文中置入“臺灣地位未定論”及“外來政權”,則引發更多的爭議。

  從《認識臺灣》教科書,到民進黨執政以來的多次課綱調整,一步步深化“臺獨”思想,加強“去中國化”的教育。教師手冊中爭議內容的補充資料,多出自綠營學者的著作。在如此偏頗的知識灌輸下,臺灣青年支持“獨”派的比例自然越來越高。而“臺獨”教材吹鼓手認為,臺灣教科書改革幅度仍太小,對“形塑集體記憶”與“彰顯轉型正義”仍嫌不足。從民進黨一系列的政策與作為可明確看出,該黨為鞏固政權,推行“臺獨”理念,創造“臺灣民族”的歷史,以達到從文化到政治“獨立”於中國之外的目的。目前臺灣的中小學教科書,讓學生將臺灣史視為“國史”,而中國史教學時間短,內容簡略,年輕一代對中國認識尚且不足,根本難以認同甚至產生情感;高中課綱進一步削減中國史內容,甚至納入東亞史與日韓同等。2019年開始,各大學通識課程中國史部分遭全部刪除。“欲亡其國,先滅其史”。民進黨便以此力求量產“天然獨”的青年。


  至於兩岸關係的論述,現今版的課文裡處處充斥著“臺灣獨立論”,例如“當‘中華民國’‘國名’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打壓時,便以‘中華臺北’參與奧運和其他賽事。但是,如此容易產生‘中華民國’隸屬於中國的誤解,也無法代表全體民眾,民間便醞釀以臺灣名義參與2020東京奧運”。接著介紹蔡英文上任以來,“改變以往從中國走向世界的策略,積極展開新南向政策,‘中華民國’的‘外交’處境仍然艱困,‘邦交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刻意挖角下數量下滑,名稱與地位也遭到矮化。所幸美國通過《臺灣關係法》,提供對臺軍售,並維持與臺灣的交流,成為支持臺灣的重要力量”。經由這幾個段落的闡述,臺灣簡直是形同“獨立”。而蔡英文強調的“維持現狀”,沒做到甚至已變調,課文卻將其合理化:“即使在馬英九任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依然沒有減輕對‘中華民國’的打壓和軍事威脅,日漸熱絡的兩岸經貿連結,引來臺灣民眾疑慮,2014年由於服貿協議在‘立法院’的強行闖關,引發‘太陽花學運’。2016年蔡英文不再主張‘九二共識’,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切斷雙方的官方往來,對‘中華民國’各種不友善措施的力道更強”。
  僅以上述的摘登及分析便清晰可見,所謂的新課綱、新教材已完全脫序教科書應該具有的公正、權威、嚴肅的特質,經別有用心的政治目的的驅使與篡改,越改越亂,越改越“獨”,已不加掩飾地公開為蔡英文當局的“臺獨”政治路線服務。

  二、本次篡改教科書與以往最大的不同
  為何島內教育界、媒體界對本次臺當局篡改教科書反應如此迅速,群情如此激烈?其主要的原因並不僅僅是民進黨“教育臺獨”的範疇越來越廣,步伐越走越快,內容越來越荒唐,而更重要的是,與李登輝、陳水扁相比,如今這根決然影響數百萬青年學生國史觀的“臺獨”接力棒,一經傳到蔡英文手裡,“教育臺獨”的內涵不僅呈數量級的累積外溢,還第一次以品質級的迸發,雖極其差強人意卻初步完成了所謂的理論創造,更強詞奪理地具有以往所不具備的欺騙性與迷惑性、煽動力。
  與歷屆臺灣地區領導人相比,對教育、文化的“重視”程度,蔡英文堪稱首屈一指。因為她深知:沒有青年的選票,民進黨就無法執政,而要影響廣大青年,唯有大力推行“去中國化”的文化與教育。因此儘管前任馬英九放棄擔任“臺灣中華文化總會”會長,蔡英文卻迫不及待指使下屬為其抬轎,很快奪回了會長職位。蔡英文上臺執政3年多來,經濟復甦雖毫無起色,卻在“去中國化”的“教育臺獨”方面屢屢先聲奪人。與以往的“臺獨”教科書相比,此次新版書最大的不同集中體現在以下至關重要的幾個方面:

  一、杜撰“臺灣民族論”。任何史觀都必須要有主體論述。當下的臺灣總人口主要由四部分人組成,即“原住民”以及閩南、客家及1949年隨蔣軍撤退來臺灣的“外省人”。在總人口中,人數最多的無疑是漢人,但如果依此認同漢人是主體,那麼“臺獨”勢力將無法從血緣上建構“臺獨”的民族主體性。


  為切割兩岸血緣關係,建構“血緣”上的“去中國化”,教科書內煞費心機地加入“南島語族”與“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等概念。他們先是創造“只有唐山公,沒有唐山媽”的謊言,然後再用粗糙與錯誤的資料,力主臺灣近85%以上的人都有平埔族的“南島語族”血統。這種“臺灣國族血統論”自然經不起遺傳學的科學檢驗,但是卻被民進黨拿來作為“教育臺獨”和“文化臺獨”的依據。蔡英文在2017年出訪南太平洋時,即別有用心地定名為“尋親之旅”。在蔡英文的眼中,太平洋島國的原住民才與臺灣是一家親。進而想盡辦法杜撰了莫名其妙的“臺灣民族論”,認為:“臺灣原住民屬於南島語族”,強調臺灣是該語族地理分佈的最北端,並配上一張圖把中國大陸與臺灣完全劃開;講大坌坑文化時不再提及與大陸的關係;教師手冊則直接寫明“臺灣原住民人種屬於馬來人,語言屬南島語系”。無視許多學者認為南島語族源於華南的論述,以及亮島人被發現於馬祖的事實。這樣做的玄機何在?蔡當局幻想用“南島語族”取代“中華民族”地位,甚至從DNA角度否定兩岸同胞同根同源,試圖從民族角度“去中國化”。另外還無厘頭地認定清朝治臺初期,以渡臺禁令限制移民,女性家屬不得同往,因此推斷漢人開拓者皆與“原住民”女性通婚,血緣已與中國相異。此種觀念古籍上均未提及,實在是配合捏造“臺獨”理論中的重要支撐——“臺灣民族論”。

  與此同時,新版高中《臺灣史》重在截斷“中華文化”的起源。在講述臺灣民間信仰、風俗習慣、宗教倫理、傳統藝術以及臺北故宮博物院等情況時,根本不提這些文化的源頭來自中國大陸,都屬 “中華文化”,只是一味強調臺灣所謂“多元文化”,以此否定臺灣文化以“中華文化”為主流與核心價值的事實,企圖以此割斷兩岸文脈關係。
  二、以“多元論”認敵為友。《認識臺灣》出版前,不少學者就質疑“日據時期”的篇幅過多,且罔顧事實,對在日本學者眼中表現平平的技術官僚如後藤新平、八田與一等一味讚譽。更有臺灣學者撰文強烈批判該教材以“多元論”對日本殖民統治給了過多正面評價。日本佔據臺灣50年殺害臺民甚多,光從《員警沿革志》中逐案統計,至少殺害民眾16萬餘,還不包括三鶯走廊、桃園臺地、雲林等地日軍的屠殺與憲兵的鎮壓,但新版教科書中對這一切卻隻字未提。教師備課手冊中,竟以“原住民”立場控訴鄭成功開拓期間屠殺族民。以往教科書皆敘述三國及隋代以來的兩岸交流,新版盡刪不提。對清代統治的敘述也盡力“汙名化”,說康熙曾打算放棄臺灣,後勉強保留,從不建設臺灣等。
  三、以“轉型正義”貶損國、共。課程中凡提到國民黨當局治臺,全面負評:官員貪汙腐化、濫用特權,管制民生物資、限制經濟活動,導致引爆“228事件”,最終以軍隊鎮壓民眾。緊接著“戒嚴”,實行“白色恐怖”,壓制反對意見,數十年人心惶惶。反對國民黨統治的幾次“學運”如“野百合”、“太陽花”都納入教科書,並予以高度評價。

  初中教科書中國史最後一章分成三節:第一節講述內戰與建國;第二節為“共產中國的發展”,分建國初期、大躍進、“文化大革命”三部分;最後一節為改革開放。這三節全都歪曲事實,一味抹黑,將大陸描繪為“人間地獄”,將共產黨視為“土匪惡魔”。
  全球已進入21世紀,教育青少年的臺灣教科書竟還如此顛倒事實,肆意詆譭大陸,令人噓唏不已。

  三、“臺獨”教科書對臺灣帶來巨大沖擊
  “最獨”教科書進入課堂,到底會對臺灣帶來多大沖擊?這個重大問題值得每一個研究兩岸關係的學者深思。對於這個問題,欲具體量化其危害性,或許很難;但從定性這個角度可以確定,必將遺禍無窮。教科書是年輕人學習文化、認識社會、瞭解歷史的重要載體,中學階段更是形塑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歷史觀的重要時期。蔡英文和民進黨當局看到了教科書具有其他任何載體無法替代的作用,把政治黑手伸進校園,把“臺獨史觀”和“皇民化史觀”塞進教科書,從割裂中國史與臺灣史的聯繫著手,踐踏中華民族歷史,解構中華文化,破壞臺灣民眾的“民族認同”與“歷史認同”,進而改變他們的“國家認同”,妄圖以此為其“臺獨建國”奠定基礎。


  島內有識之士曾表示,如果不知道兩岸歷史聯接與淵源,沒有了中華文化,臺灣人將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麼人,也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又將要往哪裡去。新版高中《臺灣史》上路後,臺灣嘉義大學歷史系教授吳昆財表示,按一本教科書10年版權計算,每年約20萬臺灣學生使用,10年就是200萬,加上外溢效果,估計全臺灣有400萬人受到這種“去中國化”歷史課本影響。若得不到及時撥亂反正,其後果一清二楚,拖越久問題就越嚴重,“獨”害越深,臺灣社會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就越高。
  2019年秋季中學開學之日,臺灣教育團體和媒體再次聚焦新課綱的“臺獨”化,批評民進黨當局以政治凌駕教育,用“臺獨”給學子洗腦。臺灣“高中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於開學前夕舉行記者會,批評高中歷史課內容以“多元”為名,漠視兩岸地緣與歷史關係,試圖讓中華文化對臺灣的影響力等同於東洋、西洋等文化。《中國時報》在開學之際發表評論指出,民進黨當局竟然將民進黨的政治主張寫進“108課綱”中,歷史課本充滿“臺灣地位未定論”等民進黨的政治語言,也將一些存有重大爭議的政治主張描繪為無可置疑的定論,簡直是將教科書當作政黨的文宣品。民進黨利用手中的權力,霸佔歷史的解釋權,控制下一代的頭腦,完全違背教育主旨,是對教育專業的僭越和對學子的糟蹋。民調顯示,絕大多數臺灣民眾認為自李登輝始臺灣進行的“教改”是最大的亂象,每一次“教改”都是失敗的,學校成了實驗室,學生成了白老鼠,教材成了政治攻防議題。民進黨執政後課本越改越“獨”,這就是蔡英文口中“天然獨”的來源。新學期“108課綱”上路,新的麻煩和亂象更是四處蔓延。

  1987年《中國論壇》曾對1000多位臺灣大學生的“國家認同”進行統計,其中認為自己是臺灣人的僅佔8%,認為是中國人或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佔65%,認為兩者沒差別的佔20%。但2015年政治大學的統計中,認為自己是臺灣人的佔59%,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佔33.7%,認為自己是純正中國人的僅有3.3%。有如此大的差異,全都是民進黨,尤其是蔡英文極力推動“教育臺獨”政策的惡果。

  四、針對臺灣越演越烈“教育臺獨”的若干思考
  從古至今兩岸同胞的血緣、文化連結實在太過緊密,無論是河洛族群、客家人還是“外省人”,任何人都否定不了自己的先輩是從大陸各地渡海來臺的事實。長期以來,島內“獨”派視《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宣言》為公開搞“臺獨”的眼中釘、肉中刺,通過教科書、各類媒體將這兩個《宣言》貶低為未經簽署的不具有國際法效力的新聞公報,進而否定中國對臺灣的主權,為鼓吹“臺灣地位未定論”張目。然而,根據《維也納條約法公約》規定,在國際法中,宣言、公告、公報、議定書,甚至新聞公報,只要符合條約的定義,就產生、變更或廢止相互間權利義務達成一致,都可以視為國際條約。《開羅宣言》白紙黑字載明中日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波茨坦宣言》對此進一步確認。兩者名為“宣言”,實為“條約”。民進黨當局將自撰的似是而非的謬論,當作正解強行灌輸給青少年,實在是顛倒歷史,害人子弟,為國人所不齒。


  面對島內公開施教“最獨”教科書的現實,再審視當今因迴歸22年放棄必不可少的“公民教育”,而被“港獨”綁架的香港青少年亂港施暴的罪行,如何全力“排獨”必須放置於臺灣教育界的首位。
  島內有人把希望寄託於國民黨2020年重新執政,聲稱國民黨有了執政權就有話語權,也就有了廢止與修改課綱的主動權。不可否認,國民黨重新執政或許是一個“撥亂反正”的契機,但2020“大選”,國民黨能否如願上臺至今仍是一個大問號。即使韓國瑜擊敗蔡英文執政,能否讓“臺獨”教科書完全翻轉仍值得懷疑。如果這一重大目標可如此輕鬆予以翻轉,那早在馬英九執政的8年,國民黨處於完全執政的黃金時期,即可兌現,何必拖延到今?!據實而論,要讓臺灣教科書徹底正本清源,過程將會異常艱辛與曲折,還需要更多普通民眾的覺醒和給力才可能完成。
  針對蔡英文不顧一切拋出史上“最獨”教科書,大陸官方高層有必要通過最權威形式,如《白皮書》等,嚴厲批駁民進黨曾杜撰的“教育臺獨”的各種謬論,重點抨擊最新謬論,如“臺灣民族論”等。兩岸臺灣問題學者、教育專家、歷史學家肩負義不容辭的重大責任,須充分運用詳盡、科學、客觀、公正的研究成果和基礎資料,揭示臺灣人口的組合、各組合群的具體成分與演變,以最科學的分析,戳穿、駁斥民進黨以“教改”為名,實為“臺獨”政治服務的種種謊言,尤其是“臺灣民族論”、“多元論”、“轉型正義論”等。

  根據筆者長期跟蹤研究蔡英文所得出的結論,在不遺餘力著重推進“教育臺獨”和“文化臺獨”的蔡英文當局的眼裡,沒有“最獨”,只有“更獨”。已決意將“臺獨”之路走到底的蔡英文,應該不會就此止步,不斷創意、變化新招是她的個性所驅。對此我們應該始終保持高度的警惕,並予以精準的打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