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大罵其“蠢豬”!今人看來也愧對其“春秋五霸”的地位

中華上下五千年,在位的國君數以萬計。能讓開國領袖毛主席暴罵“蠢豬”的,估計也只有他了。為啥被罵成這樣?您聽我慢慢道來。

這位被稱為蠢豬似的國君,咱們之前也講過,就是那個和楚國“乘車之會”的宋襄公。都說吃一塹長一智,宋襄公已經吃過楚國的苦頭了,也該注意點了。但這人可能腦子被門給擠了,依舊我行我素。

毛主席曾大罵其“蠢豬”!今人看來也愧對其“春秋五霸”的地位

宋襄公:長個不長心

公元前638年,也就是宋襄公被楚國俘虜後的第二年夏天。宋襄公率領軍隊進攻鄭國。不是冤家不聚頭,鄭國求救於楚國,楚成王還真發兵了。但他玩兒上了兵法,不去營救鄭國,而是“圍宋救鄭”。宋襄公趕忙率軍迎戰,兩軍就在泓水這個地方正面“剛”上了。

開戰前,宋襄公的哥哥目夷跑過來苦勸:

天之棄商久矣,不可。

上天拋棄我們殷商後人已經很久了,這一仗打不得啊。

宋襄公的牛脾氣上來了。

不行,非打不可。

那就硬著頭皮打吧。

毛主席曾大罵其“蠢豬”!今人看來也愧對其“春秋五霸”的地位

泓水之戰:爭議最多的戰爭之一

兩軍對決,宋國作為守方佔盡地利,以逸待勞;而楚軍勞師遠征,師老兵疲,宋軍未必沒有一戰之力。

果然,宋軍早就陣仗整齊,旗幟鮮明列好隊伍,而楚軍慢慢悠悠,不慌不忙。不僅如此,楚軍還做了一件極為大膽的事情——

竟然當著宋軍的面渡河。

要知道,這可是兵家大忌。渡半而擊之,那就可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啊。

目夷見狀,趕忙向宋襄公請命:

“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戰場風雲瞬息萬變,有時候,也隨著主帥的心情而定。

宋襄公見狀,搖搖頭,說人家還沒渡完河,太卑鄙了。等到楚軍渡完河,又開始慢慢悠悠列隊,絲毫沒把宋軍放在眼裡。這分明就是赤裸裸的挑釁啊!目夷見狀,再度建言:

咱們打吧!

用近乎哀求的語氣。

宋襄公仍舊搖搖頭,不可。

等到楚軍列隊整齊後,兩軍開始正面交鋒。結果沒的說,宋軍大敗。江漢一帶的霸主,豈是等閒之輩?宋襄公也掛了彩——大腿中了一箭。

宋襄公敗逃回國內後,全國上下罵聲一片。面對質疑,宋襄公似乎不以為然,淡淡地回應道:

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

咱們可以把上述話語概括成宋襄公的“四不該”:不該攻擊受傷者,不該捉拿頭髮花白的敵人。打仗時,不該依靠關隘取勝,不該攻擊沒有列成陣勢的敵人。

毛主席曾大罵其“蠢豬”!今人看來也愧對其“春秋五霸”的地位

仁義之師:宋襄公彪炳的仁義

宋襄公彪炳自己是仁義之君,哪怕亡國,也要將仁義擺在首位。這個故事,就是後世“宋襄之仁”典故的出處。面對宋襄公之舉,後世評價不一。有人認為他過於迂腐,有人認為他恪守禮制。毛主席在《論持久戰》中的評價最為一針見血:

“我們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種蠢豬式的仁義道德。”

所以宋襄之仁,我們不學也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