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文能武的南宋名將,跟皇帝思想不統一,最終被雪藏,鬱郁不得志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其實是一部文化史,從春秋戰國時的百家爭鳴到唐詩、宋詞、元曲的藝術創作,湧現出無數的文人墨客,他們或揮斥方遒、或激揚文字,留下了一篇篇名傳後世的文學作品,而在歷朝歷代之中,宋朝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文化發展的又一巔峰,詩、詞、散文、戲曲、小說等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而今天李夫子就跟大家說一說中國詞壇之中非常有名的一個人物,

號稱是能文能武、能打能寫,名頭一點不弱於蘇東坡、李清照的詞壇大師——“辛棄疾”!

能文能武的南宋名將,跟皇帝思想不統一,最終被雪藏,鬱郁不得志

早年尚武的辛棄疾

對於辛棄疾,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評價,有人說辛棄疾是大宋版的戰狼!也有人說辛棄疾是大宋版的古惑仔!但不管是戰狼還是古惑仔,最起碼都反映了一點,辛棄疾剛出道的時候都是一個非常猛的人,並非大家腦海中文質彬彬的書生形象。為什麼辛棄疾會是這樣呢?這叫不得不提到他的出身了。

辛棄疾,字幼安。出生在山東濟南,南宋時期,中國北方已經淪為女真族大金國的領地了。也就是說辛棄疾最初算是金國人,祖父還當過金國縣令。雖然辛棄疾的爺爺當過金國的小官,但是從心裡還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宋國人,一直盼望者宋朝大軍能夠打過來,能夠恢復天下。所以他就經常帶著兒孫登高望遠,遙望南方,這給辛棄疾幼小的心靈種下了愛國的種子。

等到辛棄疾長大以後去燕京參加科考,他爺爺還特意囑咐說,“一定要深入敵人的政治中心,好好偵查”。這第一次科考沒考中,爺倆還很高興,因為這就有了再去一次的機會了。幾年之後爺爺去世了,辛棄疾這時候已經有22歲了,終於讓他等來了時機。那一年金國起兵,進一步南侵,辛棄疾聞風就迅速組織了一支2000人的隊伍,然後投奔了山東一個抗金起義軍將領叫耿京。耿京很賞識辛棄疾,覺得辛棄疾文武雙全,是一個好漢子,於是就任命他掌管軍中大印。

能文能武的南宋名將,跟皇帝思想不統一,最終被雪藏,鬱郁不得志

和辛棄疾一塊去的,還有一個和尚,叫義端,這個和尚據說懂點兵法,辛棄疾挺欣賞他,還特意把他推薦給耿京耿大帥。可是沒想到義端居然不懷好意,有一天晚上竟然趁著辛棄疾不防備,偷走了他保管的起義軍大印,投奔到了金軍。耿京知道這事後,覺得是辛棄疾進了奸細,大為惱怒,要把他處死,辛棄疾就慷慨立下了軍令狀,“請給我三天時間,一定把義端抓回來,如果不完成任務,願受軍法處置”。說完這話,辛棄疾就飛身上馬,直奔金兵大營,那義端還沒跑到敵營領賞,就被半路殺出的辛棄疾給抓到了,一刀砍下人頭帶回軍營。耿京大喜過望,不單不辦辛棄疾了,反而對他更加器重了。這個時候宋金兩國在南方的拉鋸戰還在繼續,北方的起義軍也在一步步地遭受金朝的壓迫。

能文能武的南宋名將,跟皇帝思想不統一,最終被雪藏,鬱郁不得志

這時候耿京就派辛棄疾和另一名武將南下,去見當時的皇帝“宋高宗”,請皇帝做好投奔朝廷的準備。但是萬萬沒想到,兩人還沒來得及把好消息給帶回去,卻突然聽到一個消息,耿京在軍中被叛徒殺害了。辛棄疾在回來的路上得到這個消息是怒髮衝冠,剛剛和南宋朝廷說好,準備下一步合作,現在主帥的腦袋沒了,這哪行?這叛徒必須要受到懲罰!叛徒叫張安國,殺了耿京之後就投奔金人,還被封了一個官,這時候整天飄飄然的,完全沒想到自己馬上就要大禍臨頭了。

這時候辛棄疾率領了一支只有50人的敢死隊,馬不停蹄地回到山東,直奔5萬人之眾的敵營,衝進營帳之中,當時張國安正在喝酒,辛棄疾直接把張安國給摁住了,來了個五花大綁,在場那些人全都看傻眼了,沒人敢動手,辛棄疾大聲說,“朝廷大軍馬上就要來了,誰願意抗金的就跟我走,其他的好自為之”!士兵們是齊聲響應,最後有上萬人願意跟著他,辛棄疾就帶著這上萬義軍奔襲千里來到了臨安,到那之後把叛徒押上刑場,就地正法。

現實的無奈,造就一代詞聖

辛棄疾的英勇事蹟在南宋朝野頓時引起了轟動,不僅老百姓敬佩非常,就連宋高宗也連聲稱讚,讓大家都萬萬沒想到的是,能做出這一番壯舉的竟然是一個英雄少年,才20出頭,辛棄疾那個時候血氣方剛,起兵造反,收復失地,回去以後,大家都覺得辛棄疾這次肯定是受到朝廷重用了,但是現實是複雜的,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回到宋朝的辛棄疾很快就被解除了武裝,讓他當了一個文管官。本來辛棄疾一直指望著領兵北伐的事兒,卻沒有了動靜。辛棄疾的一生都是以收復中原為己任,天天夢想著打回老家去,可以說是當時朝廷之中最堅定的主戰派。按理說有這樣的好部下,這朝廷應該感到高興才是,但是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宋高宗對於抗金是有牴觸的,收復中原以後把金國趕走了,父兄二人解救回來,這皇帝的位置誰坐?

能文能武的南宋名將,跟皇帝思想不統一,最終被雪藏,鬱郁不得志

再說,江南山清水秀,經濟繁榮,生活富足,這小日子過的挺舒服的,何必勞師動眾去打仗呢?所以當時在宋高宗的心裡面其實是不想打仗的,當然了表面上他也得喊著抗金,者就是一種政治口號、宣傳手段,說說而已。但是隻有辛棄疾,還有岳飛這些主戰派傻乎乎的當真了,認為宋金兩國早晚必有一戰,所以每天就磨刀霍霍準備收復失地。所以從這也不難看出,考慮不到領導意圖在仕途上是不會有多大發展的!因此辛棄疾沒多久就被封了個文官,而且從此之後,這一生之中,辛棄疾的仕途都非常坎坷。

能文能武的南宋名將,跟皇帝思想不統一,最終被雪藏,鬱郁不得志

為官40多年,始終沒有得到過真正的重用,先後擔任過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紹興知府、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務。但是大多都是地方官或者文職,就根本不給他領兵北伐的機會。而且辛棄疾的仕途還是比較坎坷的,一生六次被彈劾,多次被免職。不到30年的時間裡,工作崗位頻繁調動了37次,可以說是几上幾下、歷經波折,總之朝廷怕他、煩他,不想讓他好好工作。沒有仗打,辛棄疾心裡也很著急,就給皇上寫文章,比如著名的《美芹十論》,同時也給當朝宰相寫信,可惜這些到最後都是石沉大海。

能文能武的南宋名將,跟皇帝思想不統一,最終被雪藏,鬱郁不得志

公元1168年,他被調遣成建康府的通判,當時只能參加一些大觀園的宴會這些事。也就在這個時候,他不經意間開起了自己的詩詞創作,從此就一躍成為宋朝詞壇的大神級人物。在此之後的很長時間,辛棄疾又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了一些地方官,所以也寫了很多詩詞,比如“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就是他寫的,辛棄疾每到一個地方都是政績不錯,在湖南他有感於當地的暴動四起,就向朝廷建議,希望成立一支湖南飛虎軍。他選拔了一批健壯勇武之人,還下了大功夫製造器械、操練士兵,在此後的30多年裡,這支軍隊成了非常重要的抗金力量,被金人稱為“虎兒軍”!

能文能武的南宋名將,跟皇帝思想不統一,最終被雪藏,鬱郁不得志

做官的時候,辛棄疾雷厲風行,敢說敢做,也因此遭到一些非議。在長沙沒待多久,辛棄疾就被人彈劾,說他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乾脆就直接把他的官給免了。辛棄疾一心想打回北方,但是不被重用,甚至被罷免,於是只能回到了江西上饒,回到了他自己的莊園裡面,閒居了10年,並且以陶淵明自居!在這10年中他寫了不少有名的詩詞,比如“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真實的辛棄疾

所以很多人說別人寫的詞都是筆寫出來的,而辛棄疾的詞是拿劍寫出來的。

如此正能量的愛國者經常被人告黑狀,自然是陷害了。很多人為辛棄疾鳴不平,但是辛棄疾每次被彈劾也是確有其事,理由也都一針見血,確實是辛棄疾的軟肋,其中之一就是貪財好色。辛棄疾真的好色嗎?據記載,辛棄疾還真的是妻妾成群,除了大老婆範氏之外,辛棄疾的小妾有據可查的,至少就有7個,田田、錢錢、整整、香香、卿卿、飛卿、粉卿,等共七名,這些都在辛棄疾的詩詞中有所體現!

能文能武的南宋名將,跟皇帝思想不統一,最終被雪藏,鬱郁不得志

據說這些小妾都是各有所長,像甜甜、錢錢這兩位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主要是幫著辛棄疾抄寫一些文章,回覆一些來信。還有其他的幾個小妾,香香、整整、卿卿,以前應該都是文藝工作者,有的擅長歌舞,有的擅長吹簫,總而言之是各有所長,主要負責照顧辛棄疾的生活起居。當然了這7位只是有文字記載可以考證的,事實上辛棄疾的小妾遠不止這些。對於社會上的種種非議,辛棄疾倒是也挺坦然,大大方方的承認,比如他在一首詞中就自嘲說,“自笑好山如好色”,好色怎麼了?好色當然也得有資本,光有錢還不行,身體好,那才能真的好!辛棄疾是文武雙全,既是讀書人,也在部隊裡帶過兵,打過仗,也殺過人,武將出身,身強體壯,一般人肯定比不上。

能文能武的南宋名將,跟皇帝思想不統一,最終被雪藏,鬱郁不得志

當時他的一個朋友劉過就曾經描述辛棄疾說“精神此老健於虎,紅頰白鬚雙眼青。”啥意思?是說辛棄疾雖然老了,但是精神很好,身體像老虎一樣健壯,面色紅潤,有白鬍子,但是有一點雙眼青,也就是黑眼圈。這為啥有黑眼圈?當然就是熬夜過度,夫妻生活比較多了。一直等到60多歲的時候,辛棄疾終於又等來了一次希望,因為當時金國以北的蒙古勢力開始逐漸擴大,金國內部的內訌也越來越尖銳,這個時候大宋朝廷也突然覺得這是一個好時機,覺得可以北伐一下!於是就想起了辛棄疾。辛棄疾一心盼望抗金,但是他知道這個時候用兵不可草率。當時他在鎮江做知府,他定製了一萬套軍服,招募了一萬名壯丁,還派人連夜去刺探敵情,為大戰做好準備。

不過當時朝廷並不是真的想拉他上前線,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看中了辛棄疾的名望,說完了就算了,然後又直接把辛棄疾給安排到別的地方去當官去了,說白了這事就與他無關了。辛棄疾也知道了這一點,所以在他人生的晚年,他寫下了那首千古流傳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詞太有名了,上中學的時候每個人都會背,一直到現在李夫子沒事都還在嘴裡唸叨。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能文能武的南宋名將,跟皇帝思想不統一,最終被雪藏,鬱郁不得志

永遠的辛棄疾

辛棄疾到了鎮江之後,又有言官把他彈劾了,之後的幾年,朝廷多次召喚辛棄疾,但是他的意見一直沒有得到重視。公元1207年九月初十,當時已經昏睡了很久的辛棄疾躺在床上突然睜開了眼睛,大喊了幾聲“殺賊”。 之後就去世了。歷史之中的辛棄疾就這樣帶著無限的悲痛逝去了,而文學中的辛棄疾卻像一座不老的青山,永遠豪邁地流傳了下來。也許正是因為他的人生中充滿了無比的艱辛,他的詞裡才充滿了金革鐵馬之氣,他才因此而成為氣吞萬里如虎的一代詞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