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籃球的傷也是中國體育的痛

2020年東京奧運會男女籃落選賽的分組在11月27日晚上揭曉,中國女籃和韓國、英國、西班牙分在同一小組,而且是前三名出線,也就是戰勝一支隊伍基本就可以鎖定出線名額,而這三個對手裡也就西班牙女籃可以給中國製造麻煩,對韓國雖然上一次輸了,但我感覺那是打十次比賽中唯一要輸的那一場,最後英國,我就問你聽說過英國女籃嗎?

中國籃球的傷也是中國體育的痛

今天我們要好好分析的還是中國男籃在明年六月份的的前途,中國男籃和加拿大、希臘、烏拉圭、捷克、土耳其都分在了加拿大賽區,其中中國又和上邊寫到的前兩個國家組成小組,後三個國家組成另一個小組,賽制為:賽區內兩小組各組內打循環賽,兩個小組的前兩名單場淘汰決出本賽區第一名,然後直接晉級2020年東京奧運會。按照這個賽制中國就能參加兩場比賽,而且無任何希望參加東京奧運會,這就需要中國籃協好好考慮如何參賽,派誰參賽。

中國籃球的傷也是中國體育的痛

本篇文章我不想討論基本已經有結論的勝負關係,咱們從其他方面看看中國籃球?首先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分組結果出來後楊毅和蘇群在社交媒體上發表的觀點幾乎一樣,那就是:中國男籃可能在這種死亡之組打出讓人意想不到的好成績!其實我也是這樣認為的,因為中國男籃在2015和2017年的亞洲賽事都獲得了冠軍,而且都是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取得的,為什麼資深專家和普通球迷都有這樣的觀點呢,原因就是中國籃球的選材體制問題,體教分離多年,籃球運動員在被專業俱樂部的青年隊選上後,文化學習基本擱淺,成了近似於“四肢發達”的怪物,可人終究不是機器,會有情緒的波瀾,如何調整心態就是關鍵所在,文化程度的過低導致自我調整能力很差,比賽打好了,一鼓作氣,輸一場十來天緩不過勁兒,而所有賽會制的比賽賽程過於緊湊幾乎是一天一場比賽,賽程衝突時兩場比賽間隔在24小時內。前幾年中國球迷愛給NBA球員貼上“大老粗”的標籤,殊不知人家都是美國大學畢業的高材生,人家的認知“比賽就是工作,更重要的是家庭”,可我們的球員呢到了場上揹負的東西太多,看的重了,就做不到拿得起放得下。2015年亞錦賽奪冠要始於小組賽第二場20分逆轉韓國,從這場比賽後咱可以看看錄像,中國打出多麼流暢的進攻,多麼強悍的防守,在半決賽時郭艾倫和趙繼偉是怎麼撕咬伊朗隊的7號控衛的,翟曉川傳出了讓易建聯隔扣巴赫拉米的球,那個時候不管決賽遇到誰,中國在亞洲球隊中狀態已經是冠軍了。那為什麼2019男籃世界盃在科比和楊超越給抽出上上籤的情況下失去了進軍奧運的機會呢,也是因為對波蘭最後的輸球,其實輸掉波蘭後參加奧運會的主動權還在中國手裡,下一場拿下委內瑞拉,不管是不是晉級十六強,帶著兩場勝利進入排位賽我們仍然是亞洲戰績最好的國家,可是在輸給波蘭後的24小時我們面對平均身高比我們唉十幾公分的委內瑞達籃板輸給對方塊二十個,這說明什麼,中國球員還沉浸在輸給波蘭的陰影中,還沒有回覆狀態,實力發揮不出百分之六十!心態,還是心態,中國球員需要加強的除了基本功還有抗壓能力、自我調整能力!

中國籃球的傷也是中國體育的痛

其次中國在易建聯退休後能找到合適的接班人嗎?從1994年黃金一代開始,每次中國男籃的領軍人物大家幾乎都能認定某個人,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王治郅以“追風少年”的身影出現在世界面前,2002年世錦賽的時候王治郅因為特殊原因退出國家隊,領軍人物也是參加了2000年奧運會的姚明,姚明更是在剛剛結束的CBA聯賽以近乎變態的場均“40+20”的數據奪得上海隊迄今為止唯一的聯賽總冠軍!2006年日本世錦賽易建聯在“世錦賽最佳新人”網絡投票中名列前茅甚至一度佔據第一名,2007年更是以首輪第6順位被密爾沃基雄鹿隊選中!然後你再看看易建聯後的接班人候選,第一位是周琦,NBA第二輪新秀,打了近兩年的發展聯盟比賽被裁回國,可能由於是特體球員,體力不足以支持全場的原因,周琦總給人一種在場上“懶”印象,周琦在往後內,大家都說沈梓捷,身體素質足夠也才剛剛22週四,四年後的世界盃和五年後的奧運會正式黃金年齡,可我現在確實看不出沈梓捷能有和幾位前輩媲美的東西,籃下腳步有點慢,臂展夠長可看的又不夠協調,將近220CM的身高,這個賽季籃板才搶4.4個,有點說不過去!往後呢,郭昊文2000年出生,張鎮麟是1999年出生的球員可以看做未來的基石,但現在看來還太嫩,中國籃球擔心的不僅僅應該擔心一屆屆奧運會的參賽權,更應該關注的是後備力量,幾乎看不到一個肯定能擔大任的球員這才是可悲之處!

中國籃球的傷也是中國體育的痛


中國籃球的傷也是中國體育的痛

最後,中國籃球國家隊的成績和近幾年聯賽的繁榮不成正比,調整聯賽與國家的關係也是改革的難處之一,CBA已經推出2.0計劃,但是所有的改革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最終結果怎樣還得用成績證明,火爆的聯賽和慘淡的國家隊戰績是格格不入的,都希望中國籃球好,如果說還有什麼奢求,那就是好的更快點!

中國籃球的傷也是全中國體育的痛,培養模式大都堅持體教分離,聯賽的高薪買不來國家隊的戰績,希望中國能儘快培養出高水平、高素質的運動員,球迷體育迷可以給管理者時間,但也請管理者為了各位球迷加快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