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灤州(灤縣):歷史典故——老馬識途、尋蟻求水出處

—— 老馬識途

唐山灤州(灤縣):歷史典故——老馬識途、尋蟻求水出處

春秋時期,齊國(在今山東省境內)北伐山戎(戎族的一支,又作北戎,散居在今河北省遷安縣以東、以北一帶)途徑孤竹國時,管仲和隰朋為齊軍提出的解困之法。管仲和隰朋遂留名唐山大地。

春秋時期,北方的少數民族戎、狄勢力發展起來,周朝在北方的諸侯國燕國(轄今北京市及河北省北部、東部一帶),夾於戎、狄之間,常受山戎侵擾,國勢較弱。周惠王十三年(公元前664年),山戎犯燕,燕莊公向齊國求救,齊桓公親率大軍北伐山戎,管仲、隰朋隨行。齊軍很快取得勝利,滅掉令支(又作泠支,屬山戎一支,在今河北省灤縣與遷安縣之間)而還。

齊軍在歸途中,經過孤竹國(今河北省盧龍、遷安、灤縣一帶)。孤竹國君偽降,引齊軍入沙漠地帶,也稱迷谷。那裡亂石荒漠,杳無人煙。黑黯黯千重慘霧,冷悽悽數群啼鬼,亂颯颯幾陣悲風,齊軍“迷惑失道”。管仲說:“久聞北方有旱海,是極厲害之處,就是此地,不可前行。”急叫傳令收軍,帶來火種,遇風即滅,吹之不燃。隨行軍士,各各敲金擊鼓,以來以屏陰氣,二來使各隊聞聲來集。管仲見山谷險惡急尋出路,卻東衝西撞,盤盤曲曲,全無出路。管仲說:“我知道老馬識途,老馬多從漠北來,可擇老馬數頭,觀其所往而隨之。”桓公依其言,取老馬數匹,縱之先行,委委曲曲,遂出谷口。

這個齊軍迷惑失道的地方,據說就是今灤縣棒子鎮西亂石山一帶被稱作“迷溝”的地方。齊桓公為感謝老馬引路,乃封“馬”為官。遷安靈山腳下有馬關營村,傳說與此事有關。齊桓公為尋仙蹟,在馬官營村親手栽種了銀杏樹。現尚存一棵,據科學家考證,此樹已經歷了2600多年,實屬罕見。

——尋蟻求水

唐山灤州(灤縣):歷史典故——老馬識途、尋蟻求水出處

在“老馬識途”中,齊軍行於山地,山中無水,士卒口渴難耐。隰朋出主意說:“螞蟻冬天把巢築在山的南面,夏天把巢築在山的背面。如果螞蟻窩口的土封高一寸,蟻窩下面七八尺處就會有水。”士卒按隰朋說的,尋找蟻窩掘地,果然得到了水。時人稱隰朋為“多智”。齊軍走出迷谷,滅掉了孤竹國,威震北方戎、狄。齊滅令支和孤竹後,將山戎的特產東蔥和戎菽(紅小豆)廣佈於天下。

齊桓公北伐山戎救燕,是他霸業的一部分。以後“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其中有管仲之謀和隰朋之力。

周襄王七年(前645年),管仲患重病。齊桓公探病時,管仲推薦隰朋代行相事。並說他去世後,任用隰朋可安國家。但他又嘆息說:“上天生下隰朋,是讓他來做管仲的舌頭。如果身體死亡了,舌頭還怎麼能存在呢?”不久,管仲病故,同年十月,隰朋也去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