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第三段謬史異聞——胥各莊站、小山和唐山南站的沉寂

如果世間自有因果,很多事情便早已命中註定。百十年前,開灤興於洋務、服務於洋務,而北洋水師的覆滅卻又與之息息相關。百十年前,鐵路興於開灤、服務於開灤,而唐胥鐵路的沉寂卻也與之直接相連。有時,不得不嘆惋命途的詭譎,不得不懷疑人力的渺小。

有這樣一種巧合,在迷信中被稱作“犯地名”。比如,聞仲之於“絕龍嶺”、鳳雛之於“落鳳坡”、李密之於“斷密澗”、楊令公之於“兩狼山”。《水滸傳》裡,智真長老贈與魯智深的偈語是“聽潮而圓,見信而寂”,於是魯大師坐化於錢塘“潮”“信”之中;民國時,軍統首腦戴笠戴雨農在岱山墜機,民間總結為“戴機撞岱山,雨農死雨中”。如果真有這樣的因果,那麼唐胥鐵路沉寂的伏筆也許可妄自追溯到一樁大明永樂年間的小小往事。

據傳,大明永樂年間,趙氏族人由玉田彩亭橋遷至路南王禾莊。其後趙氏兄弟分家,其弟搬到胥各莊所在地,後被招為婿、佔產立莊。因為是男到女家,故名此地為“婿嫁莊”,後諧音為“胥各莊”。也許招贅為婿,終是為他人接續香火吧?冥冥中預示了唐胥鐵路的結果,轟轟烈烈的興起,最終歸於沉寂,曾有的繁華已屬於他處。設想如果沒有“京山壓煤改線”,胥各莊北接南湖景區,南臨豐南市區,也許至少會比今唐山北站繁華。“可憐霹靂火,落地竟無聲”。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胥各莊站

作為唐胥鐵路的終到站,胥各莊站與唐山站同為中國最早的火車站,並一直屹立到1976年。而震後重建的胥各莊站如今依然佇立在原址,如同百十年前一樣,只是不再是昔日的容貌、不再有昔日的繁華,歸於永恆的沉寂,而雙胞胎中的另一位卻有著更加波折的命運。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1901年拍攝的唐山站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1907年拍攝的唐山站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1966年改造後的唐山南站

1907年,由於採煤塌陷,唐山南站西遷一公里,搬到現址,成為出關入關的重要交通樞紐。而“老站”的位置據說在建國路金匙立交橋附近。它並未被一時廢棄,而成為一個貨運站點。據說,舊時元宵節、端午節,從交大道口始發到大城山雹神廟的“廟會小火車”往返時都會在此停靠,構成了小山繁華的又一基礎。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金匙橋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1909年建成的小山永盛茶園,唐山落子進化成評劇的搖籃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1986年建成的建國路市場

在相聲界有這樣一句話,“出關入關,必站唐山”。一代相聲宗師張壽臣先生在唐山首開小山相聲社,馬三立、劉寶瑞、新鳳霞、高鳳山等曲藝名家都曾駐足小山。新鳳霞曾說過,“唱評戲不去唐山小山,得不到唐山觀眾的認可,你就紅不了。”唐山小山也因為便捷的交通和發達的工礦業,成為與北京天橋、天津三不管齊名的曲藝重地。迄今,在原始版本的相聲作品《扒馬褂》中還能找到“唐山”和“小山”的名字。一代評書名家袁闊成先生也曾在小山合義書館、青蓮閣茶社等獻藝,並在解放後擔任唐山說唱曲藝隊隊長一職。在此期間,他首倡說“新書”,還曾得到唐山市政府的錦旗表彰,並創作《赤膽忠心》,首次將抗日英雄節振國的事蹟以曲藝形式推向全國。那時,一座天橋連接了小山和新址的南站。南來北往、出關入關的客商、旅人都曾在此經過。後來,天橋拆改成了地道橋,小山迴歸於落寞。而老南站只剩下點滴遺蹟。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原小山鐵道橋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友誼橋地下通道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友誼橋地下通道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友誼橋地下通道

1907年搬遷後的唐山火車站是典型的英式建築風格,站舍外觀酷似皇冠形狀,為二層建築,設有候車室、售票室和行李房。直至1976年7月28日被大地震徹底摧毀前,唐山站先後進行了4次改擴建。如果建築群能倖存下來,也許會成為更多唐山人心中的家鄉地標,也許今天的南站也不會如此落寞。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從歷史的照片中還能尋覓到他的身影,特別是一張彩色照片。1972年3月10日,在中美關係實現正常化後,來自美國“關心亞洲學者委員會”(CCAS)的第二批訪問代表團中,有一名25歲的美國斯坦福大學政治學研究生威廉·約瑟夫(William Joseph)。訪問隊伍得到了周恩來總理等中央領導的接見,並先後考察了廣州、上海、無錫、濟南、天津、唐山、北京和深圳等八座城市。威廉在唐山的考察過程中,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了200多張大地震前的唐山絕影,包括市區、開灤十中和沙石峪等。如今,只能在這些老照片中尋找舊日的蹤影。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封面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1972年拍攝的唐山站外觀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達道”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1881年始建的胥各莊站和1907年的唐山站,最終都覆滅在那場震驚世界的大地震中,成為消逝的榮光。

這榮光是否還有遺蹟尚存?

第四段謬史異聞——遠去的歷史與殘存的風骨

歷史是健忘的,因為歷史是由健忘的人群承載的。

一場繁華空餘殘夢。唐山南站落寞成了城市的角落,無人問津、無人提起,乃至被人說是解放後新建的。那麼,唐胥鐵路又從何而來,中國鐵路又從何發源?歷史就沒有殘存一點風骨嗎?鼎盛的唐山、小山和唐山南站難道在被地震碾碎之後,也把某些唐山人的記憶碾碎了?有些人是不知,不知者不怪;有些人無恥,因為沒有骨頭。

大約2013年左右的某個週六,我因故搭乘早6:23從古冶到南站的鐵路通勤車。抵達南站下車時,我心驚了一下,恍然以為自己穿越了。一號站臺的支柱上貼滿了紅綠等顏色的宣傳單;天橋上也懸掛著“要鬥私批修”的標語;走下天橋,迎面竟多了一面“抓緊革命大批判”的影壁,讓人誤以為穿越到了六七十年代。不由得不驚了一下,這是穿越到了我未曾經歷的時代?可是,周邊的人泰然自若彷彿平常。直到出了站,我在影壁側面發現原來這是一個內部中空、鋼架支撐的臨時建築物,大概是某影視劇的佈景吧。後來,張藝謀導演,鞏俐、陳道明主演的《歸來》上映了,我看到了唐山南站,才明白那一刻是我有幸參觀了拍攝現場。這至少是南站在大製作電影中的第二次露面了,上一次應該是馮小剛先生執導的《唐山大地震》。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歸來》——南站旅客天橋和站臺全景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歸來》——南站旅客天橋向下俯視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歸來》——南站旅客天橋向上仰視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歸來》——南站出站口

為什麼國內一流名導會在年代片中如此青睞唐山南站呢?在報道中,張藝謀如是回答,“老建築是有靈性的,每塊磚、每塊木頭,甚至連塵土都承載著歷史和故事”。在選定唐山南站之前,據說張藝謀的美術和製片幾乎跑遍了全國。而唐山南站何以能脫穎而出呢?憑藉的是它殘存的百年遺蹟。

2018年,河北省8處工業遺址入選《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一批)》,唐山鐵路遺址名列其中,主要遺存包括:達道;中國最早的鐵路、公路、行人立交橋——雙橋裡西橋(1889年);中國鐵路零起點;鋼軌,唐山南站站臺、天橋、風雨棚等;古冶火車站高架煤臺。

唐山是沉默的,唐山人是樸實的。唐山人用烏煤精鋼哺育了中國工業,卻把自己的榮耀藏於平凡。但1897年的鐵路鋼軌、1907年的“PMR京奉路”鐵路地界樁殘留著這段歷史的記憶,即使是大地震和健忘症也不能全部將其抹殺。

如果今天有幸邀請您搭乘唐山南站與古冶之間的綠皮火車,那麼,請允許我向您介紹下這百年南站僅有的、為數不多的歷史留存。

請看,這是旅客天橋。請您小心腳下跨度極小的臺階。如此小的跨度可能是一個很人性化的設計,揹負沉重行囊的旅客通行時應該較為方便。同時,請您務必不要踩疼了他,再有三年“他”就100歲了。這旅客天橋始建於1922年,為鋼樑結構,橋高5.9米,水平橋面長48.3米、寬6.3米,鋪設木板,共跨越6股鐵道,四條上坡引橋總長85.8米。在“京山壓煤改線”前有多少唐山人在此外出,又有多少外地人由此來唐,已無從統計。但出站口方向的引橋護欄曾在唐山大地震中被砸彎曲一米多,據說痕跡尚存。此刻,您可以撫摸下橋上的欄杆。這座天橋的鋼材是從蘇格蘭進口的,採用西門子福爾馬林防酸技術進行防鏽處理;在沒有電焊技術的時代,應用了最先進熱鉚工藝進行安裝。在《歸來》中,陳道明飾演的陸焉識就是躲在了這座天橋下,而鞏俐也正是在這天橋上尋找著他的愛人。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歸來》——南站旅客天橋下的陳道明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歸來》——南站旅客天橋上的鞏俐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唐山南站站內一根產自1907年的鋼軌,這根有百年曆史的鐵軌位於站臺南側集中樓的一處道口處,鋼軌內壁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SCOTLAND LANARK HIRE STEEL .CO .LD(蘇格蘭拉納克郡重鋼公司)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採用西門子福爾馬林防酸技術處理”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橋樑上的鉚釘(熱鉚技術)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大地震中因被砸受損的出站口引橋護欄”

現在,按照乘車規定,我們只能到一號站臺候車。一號站臺是鋼構結構,但詳細的歷史我並不清楚,不知道是不是始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歷史遺存。但在它的南側,能看到修建於1939年的二號站臺。站臺雨棚南北總長59.2米、東西寬15米、高約7.2米,四周共有32根木柱,總面積約888平方米,為尖頂鐵瓦木結構。大地震中,雨棚多根木柱斷裂,整體向東傾斜。在搶修扶正時更換了16根木柱,至今依然巍峨聳立。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一號站臺(左側)和二號站臺(右側)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二號站臺全貌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二號站臺局部和出站口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木柱上地震留下的痕跡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南站二號站臺雨棚簡介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應是拍攝電影《歸來》的遺蹟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採用鋼構結構的唐山南站一號站臺雨棚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旅客天橋(現貌)

在上車前,讓我們再向東南方稍稍遠望,越過南側圍牆。您能看到鋼筋混凝土建築的鐵路水塔。這座水塔同樣修建於1939年,高24米,容積30噸,至今仍是鐵路系統的主要供水設施。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修建於1939年的水塔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從一號站臺望向二號站臺、旅客天橋和鐵路水塔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綠皮車001(古冶站)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綠皮車002(古冶站)

現在我們登車吧,在車上買票,單程票價4元。旦我們的介紹還未結束。這是如今不多見的綠皮火車,雖然車身殘破、車座骯髒,也沒有了“啤酒瓜子方便麵,前面旅客收下腳”的叫賣聲,但火車仍會用古老的節奏搖搖晃晃,晃過一村一寨、一草一木、一座橋樑抑或一座廢棄的建築。世界再向後退,時光卻在向前飛。退過去的,是留不住的過往;飛奔向前的,是不知如何的前方。綠皮的火車,在車輪碾起的塵埃裡,晃晃悠悠,就這樣駛過了二十世紀,駛到了二十一世紀。

在這抒情的節奏中,請您關注下窗外的景色。一閃而過的除了城鎮、曠野,還有日偽時期的“炮樓子”,這也是歷史的殘留。由於疏於保護,古冶、開平境內有些炮樓已經傾頹了。試著結合網上資料,介紹一座炮樓吧。內容主要來源於唐山文物保護資料和“唐山趙金濤”的博客,筆者進行了彙總比較。在此表示感謝。如有謬誤之處,是由筆者理解失誤造成的。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碉堡所在大體位置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碉堡遠景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碉堡近景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碉堡現貌(從火車上拍攝)

炮樓正式名稱應為碉堡,遍佈唐胥鐵路及其延長線。新華橋東500米的鐵路旱橋興建於1889年,其北段碉堡為鋼筋混凝土建築,高約5米,內分上下兩層,以0.16米厚的木板相隔。上層牆厚0.38米,下層牆厚0.43米,鋼筋直徑10毫米。頂部為圓錐形,天窗共採光和通風之用。碉堡室內面積大約6平方米,周身共有24個射擊孔、瞭望孔。2017年7月,此處碉堡被列入唐山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但從窗外看去,似乎並沒有得到較好的保護,就更不用說其他碉堡了。

這就是歷史的缺憾吧,許多的歷史遺蹟就埋藏在歷史中,沉默並消逝著。

旅客朋友們,經過26分鐘的旅程,我們即將到達古冶站。期待與您再次相遇。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古冶站(攝於1930年)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古冶站外景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古冶站內景

百年殘站待誰歸?——與唐山南站有關的謬史異聞(二)

古冶站夜景

附:

一、絕大部分文字和圖片蒐集於網上,錯謬之處在所難免。初期命名為“謬史異聞”就是預料到會錯誤百出,“姑妄言之姑妄聽之”,請讀者明辨。見諒。

三、文章實屬遊戲之作,是為了別的事情蒐集資料順便撰寫的。如不喜歡,可以不看;如有異議,歡迎賜教;無理取鬧、撒潑打滾,一律拉黑。

四、資料蒐集太難,寫作還在緩慢進行中,見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