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來赤峰一起打開精美絕倫的契丹畫卷

契丹族興起於漠北草原,驍勇善戰,統治我國北方領土長達200年之久。赤峰市作為契丹遼文化的發祥地,留下了豐富的契丹遼文化資源,擁有眾多獨具特色的遼代文化遺存,其中,遼代墓室壁畫可謂是遼文化遺存的瑰寶,歷經千年依然精美絕倫。其運筆嫻熟、粗獷灑脫,畫面內容反映了遼代政治、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謂是一部豐富翔實的遼代無言史書。

遼墓壁畫和唐宋時期的壁畫工藝是一樣的,它們都不是直接繪畫在牆上,而是在磚牆上抹以草泥,草泥上塗白灰,在白灰上直接繪畫。今天,小編就帶你穿越千年時空,領略這一被稱為“中國繪畫史上奇葩”的遼代壁畫之美!

阿魯科爾沁旗遼代壁畫

發掘於阿魯科爾沁旗東沙布日臺鄉的寶山遼代壁畫墓,被稱為“199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寶山又名“老頭山”,墓葬位於其主峰陽坡之上。1994年,考古學家對其中兩座墓葬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兩座墓編號為1號和2號,墓葬內發現了大量工藝精湛、精美絕倫的壁畫。

寶山壁畫現藏於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博物館,歷經千年,恍如新繪,是該館的鎮館之寶。

穿越千年,來赤峰一起打開精美絕倫的契丹畫卷

穿越千年,來赤峰一起打開精美絕倫的契丹畫卷

寶山1號墓壁畫——牽馬圖

1號墓的壁畫繪於墓室及石室內外,局部已經脫落,大部分保存較好,總面積近百平方米。其中《降真圖》《高逸圖》十分精美。

穿越千年,來赤峰一起打開精美絕倫的契丹畫卷

寶山1號墓壁畫——降真圖

2號墓的壁畫分佈於墓室與石室內外,原面積約60平方米,現存近30平方米,以石室內的壁畫最為精美。墓中《頌經圖》《寄錦圖》極為考究。這些壁畫無論在繪畫風格上,還是繪畫題材上都顯示出強烈的唐、五代漢地藝術風格。

穿越千年,來赤峰一起打開精美絕倫的契丹畫卷

寶山2號墓壁畫——貴婦頌經圖(局部)

穿越千年,來赤峰一起打開精美絕倫的契丹畫卷

寶山2號墓壁畫——寄錦圖

巴林左旗遼代壁畫

赤峰市巴林左旗的遼上京遺址,是契丹建國初期在本土興建的第一座京城,是遼國早期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這組珍藏於遼上京博物館的遼代貴族壁畫高約2米,寬約1.2米,色彩豔麗,線條清晰,生動地展示了當時契丹貴族豐富多彩的文化和生活。

穿越千年,來赤峰一起打開精美絕倫的契丹畫卷

①女子備食圖

穿越千年,來赤峰一起打開精美絕倫的契丹畫卷

② 男子備飲圖

這兩幅壁畫都是侍宴圖。第一幅女子備食圖中,7個女子的髮式各不相同,有高髻、雙螺髻、髡髮。宋人莊焯在《雞肋篇》中這樣記載契丹少女的髮式:“契丹良家仕族女皆髡首,許嫁時方留髮。”即契丹少女未婚前,留的都是這種髡髮,一直到結婚的時候才開始蓄長髮。另外,頭頂托盤的髮式在很多貴族墓中經常出現,為遼代契丹奴僕給墓主人敬食的一種禮俗。第二幅壁畫所繪的5名男子都是身穿長袍,頭戴布帽,為漢族人的形象,前面的男子捧著盞,後面的男子捧著盤口瓶等器皿,是遼代備飲備食的禮儀。

穿越千年,來赤峰一起打開精美絕倫的契丹畫卷

左圖為遼人出行圖

圖中五人皆髡髮,屬契丹人。髡髮是契丹人傳統習俗,起源於東胡,多為未成年人與普通百姓的髮式。《遼史》記載:“契丹豪民要裹頭巾者,納牛駝十頭,馬百匹,乃給官名曰舍利。後遂為諸帳官,以郎君系之。”即契丹人要想戴頭巾,得納稅,一般人都納不起,所以契丹普通人大多都是這種髡髮。

穿越千年,來赤峰一起打開精美絕倫的契丹畫卷

右圖為典型的儀衛圖

壁畫所繪的三名男子中,其中一名拿著團扇,一名手持著鐵骨朵。

敖漢旗遼代壁畫

在赤峰市敖漢旗博物館中,珍藏著80餘幅遼代墓壁畫,考古學家將這些壁畫分類整理,命名為“畫筆下的大遼風情”遼代壁畫專題館。

壁畫內容共分為出行歸來、儀仗侍衛、飲食起居、春狩秋獵、文體娛樂和鳥獸花卉六大篇章,反映了公元十世紀契丹王朝雄居中國北方200年間的經濟、文化、體育、宗教、風俗等社會各個層面。

穿越千年,來赤峰一起打開精美絕倫的契丹畫卷

彩繪雙雞圖:一對雄雞一前一後健步行走,振翅揚尾。後一雞引頸高歌,前一雞回首靜聽。

穿越千年,來赤峰一起打開精美絕倫的契丹畫卷

彩繪烹飪圖:畫中四人均為契丹人裝束,一人袖手端坐於圓凳,一人挽袖欲向鍋中取肉,一人手指前兩人似有所語,一人半蹲坐,正用力撅木棍,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穿越千年,來赤峰一起打開精美絕倫的契丹畫卷

茶道圖:共繪七人,其中五個成年男子立於一高桌周圍,正忙於準備杯盞茶果,相互間似有所語。桌上擺放有杯、盞、碗、罐及果品。桌前左側一髡髮男童正袖手壓扶於竹笥之上,下頜抵於腕處閉目鼾睡,睡態甜美。右側女童蹲坐於一個三足火盆之後,短扎髮髻,正燒水煮茶。畫面生動自然,富有情趣。

穿越千年,來赤峰一起打開精美絕倫的契丹畫卷

彩繪擊鼓圖和吹奏圖

穿越千年,來赤峰一起打開精美絕倫的契丹畫卷

穿越千年,來赤峰一起打開精美絕倫的契丹畫卷

彩繪備獵圖:畫中繪五個契丹男子,均半側身右向而立。分前後兩排,前排3人。右數第1人袖手,腰挎一扁鼓,髡髮,身後飄一發辮,面含微笑。第二人為一長者,右手戴手套,擎一淡紅色海東青。第三人為一青年,捧一白麵藍裡高筒靴。後排2人,右者雙手抱一紅色木琴,腦後一發辮打結成團狀。左者蓄八字鬍,右手握一紅色弓,左手執箭2支。畫面表現了春獵時即將出發的場面。

穿越千年,來赤峰一起打開精美絕倫的契丹畫卷

穿越千年,來赤峰一起打開精美絕倫的契丹畫卷

門吏圖和侍衛圖

穿越千年,來赤峰一起打開精美絕倫的契丹畫卷

1990年敖漢旗出土的遼代壁畫《馬球圖》,人物形象逼真生動,呼之欲出,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幅反映遼代體育活動的壁畫。

這些珍貴的遼代古墓壁畫,既是一部遼代的無言史書,更是代表了我國北方草原畫派的藝術風格,在中國美術發展史上佔有特殊重要的位置,對後世曾產生深遠的影響。

(圖片由赤峰市歷史文化遺產研究院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