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尋12年,一張畫像“找”回烈士曾祖父

苦尋12年,一張畫像“找”回烈士曾祖父

今年3月份,彭鶴俊(左一)去成都尋找資料時,探望紅軍老戰士

苦尋12年,一張畫像“找”回烈士曾祖父

林宇輝為烈士彭家詩畫的肖像

苦尋12年,一張畫像“找”回烈士曾祖父

王強老人辨認畫像,認為相似度達百分之八九十。

苦尋12年,一張畫像“找”回烈士曾祖父

在這張老照片裡,家人推測前排左二為彭家詩(圈中人)。

在深圳工作的彭鶴俊是一名老紅軍的後人。為還原老紅軍曾祖父生平,他耗時12年輾轉多地。“神筆警探”林宇輝為他助力,最終彭鶴俊得償所願,把曾祖父“找”回來了。

彭鶴俊曾祖父彭家詩1929年離家謀生,1930年參加紅軍。1937至1942年,寄來5封家書和一張照片,此後便杳無音信。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當地民政部門送來了烈士證明,家人才得知彭家詩已於1944年在戰鬥中犧牲。

“找”回曾祖父的彭鶴俊告訴南都記者,不僅僅是為了重現曾祖父的容貌,更多的是為了讓烈士精神得以流傳,“他們那一輩人真的太不容易了,先烈們的事蹟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離家參加革命

犧牲幾十年後,家人才獲知

今年48歲的彭鶴俊,出生於湖南婁底市雙峰縣,自幼與爺爺一起生活。童年時,小鶴俊沒少從爺爺口中聽到曾祖父的故事。雖然爺爺對曾祖父的生平也知之甚少,甚至連長相都模糊了,但年幼的小鶴俊,似乎仍能感受到爺爺對父親的思念。

彭鶴俊告訴南都記者,曾祖父原名彭加志,後改名為彭家詩,湖南婁底雙峰縣人,出生於1904年12月12日。彭家詩1929年離家外出謀生,彭鶴俊的爺爺兩歲。1930年,彭家詩通過舅舅寫信回家,告訴家裡人自己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因為革命需要,改名為彭家詩。

在此後的1937至1942年間,彭家詩與家人鴻雁傳書保持了短暫的聯繫。家人得知他於1934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5年—1936年從湖南出發參加了長征。在信中,彭家詩一再囑託家人照顧好兒子。遺憾的是,1943年後,彭家詩就再也沒給家裡來過一封信,自此杳無音訊。

然而,家人卻始終沒有放棄尋找彭家詩,卻一直沒有進展。直到1983年,當地民政部門送來一張烈士證時,家人才得知彭家詩已為革命犧牲。

那張補發的烈士登記表上,曾祖父用的是原名彭加志,犧牲時所在單位及職務為八路軍120師營長,1944年於陝西省延安縣南泥灣作戰中犧牲。

此後,曾祖父的烈士證明便一直掛在爺爺的臥室牆壁上。年幼的彭鶴俊一邊看著這張證明,一邊聽著爺爺斷斷續續回憶往事。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和曾祖父從軍的故事便在心中紮下了根。

在家人尋找彭家詩的過程中,當年曾祖父的5封來信以及照片被當作材料反覆遞交,最終也未能留存下來,再加上爺爺對曾祖父的記憶不多,後輩們對曾祖父的印象就更加模糊了。彭鶴俊為了還原曾祖父的一生,讓彭家子孫記住先輩的事蹟,也為了彌補爺爺的遺憾。他決定肩負起“尋找”曾祖父的重任。

尋找12年

“拼”出老紅軍生平事蹟

2007年的春節,彭鶴俊在與姑姑的一次交談中得知,曾祖父的名字曾出現在多書本上,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人物”。這一消息,再次勾起了彭鶴俊幼時的記憶,也更堅定了他尋找曾祖父的決心。

要尋找曾祖父生平事蹟,最好能有一張他的照片。“爺爺去世時,也沒能再見到他父親的照片,這是非常遺憾的。我希望為家人找回曾祖父,讓後輩能夠了解傳承革命烈士的精神。”彭鶴俊說。

2007年互聯網剛剛興起,彭鶴俊便在網上搜索曾祖父的信息,但能檢索到的頗為有限。同時,彭鶴俊也從各類書籍、檔案材料方面入手,希望能找到蛛絲馬跡“拼湊”出曾祖父的過往。

“這麼多年來都是白天工作,閒暇時找尋資料。主要還是通過書籍,檢索他的部隊或者戰友們的回憶錄等。”彭鶴俊告訴南都記者,“這樣找一個人就像大海撈針,工作量相當大,但也得到過很多好心人的幫助。”

12年的尋找終有回報,彭鶴俊逐漸拼湊出了曾祖父的生平事蹟。彭家詩1930年參加紅軍;1935年-1936年參加長征;1937年8月為抗大第二期畢業生;1937年擔任八路軍120師358旅一營營長;1939年任八路軍120師特務團副團長兼參謀長,1940年先後調山西新軍工衛旅二十二團、二十一團任團長一職;1942年去延安學習。

據彭鶴俊介紹,他根據資料梳理發現,曾祖父彭家詩還參加過雁門關伏擊戰、百團大戰以及黃土嶺戰鬥等大小戰役。

隨著曾祖父的生平事蹟逐漸清晰起來,彭鶴俊希望能為曾祖父畫一幅肖像。因缺乏素材,他找過不少畫家,都無能為力。

“神筆警探”助力

畫出逼真畫像,了卻後人心願

2019年9月,肖像畫有了轉機。

“神筆警探”林宇輝免費為烈士畫像的電視節目,吸引了彭鶴俊,他從中看到了希望。馬上寫了一封長信給林宇輝,希望他能幫助自己。

林宇輝退休前是山東省公安廳首席模擬畫像專家,也是國際刑事科學法庭畫像專家。從事模擬畫像以來,他先後為數十起重特大案件提供關鍵性技術支持。

收到彭鶴俊的來信,林宇輝在第一時間做了回覆,並應承畫肖像。“是他的真誠打動了我。”林宇輝事後說。

開心的彭鶴俊連夜從深圳趕赴濟南,當場給林宇輝提供了三張資料圖片,其中一張是彭鶴俊爺爺的照片;一張是彭家詩侄子的照片;還有一張則是多人穿軍裝的合影照片,彭家人推測其中一人就是彭家詩。

根據現有材料及其後人的長相特徵,林宇輝進行分析作畫。而與此同時,彭鶴俊的朋友則在石家莊,把林宇輝完成的畫像拿給老戰士王強辨認,並提出修改意見。

彭鶴俊介紹,王強老人跟曾祖父彭家詩相熟,對他的長相仍有印象。就這樣,在王強老人建議下,林宇輝修改了3次畫像,最終定稿。看到最終的畫像,王強老人欣慰地表示,相似度有百分之八九十。

見到紙上栩栩如生的曾祖父,彭鶴俊眼圈紅了,他第一時間拍照發到微信家族群裡通知大家。彭鶴俊的母親在電話裡說:“你們終於把他(彭家詩)找回來了。”

彭鶴俊告訴南都記者,準備將畫像用在曾祖父的墓碑上。同時,複印畫像贈送給紅色革命紀念館供後人瞻仰。

12年的找尋,不僅僅是為了重現曾祖父的容貌,更多的是為了讓烈士精神得以流傳。“在尋找曾祖父的過程中,我翻閱了很多歷史資料,他們那一輩人真的太不容易了。先烈們的事蹟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彭鶴俊說。

溫馨提示: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中華英烈網(ID:zhonghuayingliewang)

投稿須知:投稿請將作品以附件形式(建議將郵件主題命名為“作品形式+標題+投稿人姓名/單位/地址/聯繫方式(手機/QQ/微信)”)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詳情請點擊“中華英烈網”官方微信平臺投稿須知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