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漢人眼裡的北方蠻族,只活了32歲,卻牽著中國文化走進大唐

如果要推選一個讓所有中國人都為之驕傲的朝代,我想非唐朝莫屬。

無論是軍事、經濟還是文化。生活在唐朝的人有著絕對的自信,這種自信來自骨子深處,而表現在外的可以用一個“大”字來作引語:大帝國、大城市、大氣度……

他是漢人眼裡的北方蠻族,只活了32歲,卻牽著中國文化走進大唐

話說在歐洲的一個古城遺蹟,導遊不無得意的給遊客介紹說:這座6世紀的城市絕對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話音未落,一扭頭,看見隊伍裡有黃皮膚的中國人,於是她趕緊說:“當然,這不包括中國”。可見,唐朝是當時最強大的帝國這一觀點已經被廣泛接受。

他是漢人眼裡的北方蠻族,只活了32歲,卻牽著中國文化走進大唐

一個偉大的帝國必然有著偉大的文化,在這一點上來說,唐朝更是當之無愧。所以用幾個詞來概括唐朝的文化特質應該是合適的:大文化,大開放,大兼容,大實在。

唐朝的這種文化特質的形成有兩個內在因素,一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訓誡,二是因為佛教萬類不分、一切皆空,主張以慈悲為懷,普渡眾生這種普世觀念。這其中佛教普世因素的形成繞不開一個人――魏孝文帝拓跋宏,一個牽著腐朽老化的中華文化走向青春昂揚的北方蠻族。

他是漢人眼裡的北方蠻族,只活了32歲,卻牽著中國文化走進大唐

在魏孝文帝之前,中原文化經歷了諸子百家而成熟,秦漢帝國的宏大,到魏晉時期因叛逆反思而淒厲。這樣的文化固然精緻高雅,歷史悠久,但是,要達到唐文化的世界性高度還差了一步。這一步就是世界性的目光和交流。

中原文化是“仁愛”的,但又是高傲的,在當時的士人眼裡,中原以外皆是蠻夷。他們不屑於對外學習,因為中原有足夠的空間供文化流轉。直到有一天,來自大興安嶺的鮮卑族騎著戰馬千里南下。遊牧文化入侵中原。

遊牧民族的入侵意味著戰爭和毀滅,為了阻止遊牧民族,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漢武帝派霍去病大破匈奴。然而,這一次沒有人能夠阻止鮮卑人的馬蹄聲。只是,這次我們擔心的文化浩劫並沒有出現。

他是漢人眼裡的北方蠻族,只活了32歲,卻牽著中國文化走進大唐

鮮卑族取得統治權之後定都如今的大同,在他們內部,遊牧文化和農耕文化的選擇進行了激烈的碰撞。最終,英明的君主用強硬的手段選擇了由愚昧落後踏向文明。這位君王就是孝文帝和他的父親獻文帝。獻文帝是第一個提出選擇漢化的北魏君主,但在繼承祖輩榮光和擁抱變化中迷失錯亂。而他的繼承者顯然更清醒,也更堅定。

禁止鮮卑貴族說鮮卑語言,改說漢語;穿漢服;改變遊牧民族的祭祀禮儀;與漢族通婚並身體力行;從山西大同遷都洛陽。就這樣,來自大興安嶺的遊牧民族以強硬又寬和的姿態與中原文化融合了。

他是漢人眼裡的北方蠻族,只活了32歲,卻牽著中國文化走進大唐

或許,在進行這些變革的時候,孝文帝並沒有想到他對整個文化的影響如此深遠。

1,

對於遊牧民族的天然抗拒,處於農耕文明的我們從來沒有深入的瞭解過騎在馬背上的那些人。愚昧野蠻是我們給他們的標籤,而他們迥異於中原的禮制更被中原的士大夫所不容。

然而,我們所不瞭解的是,雄渾蒼茫的草原給予了他們豪邁的氣魄,惡劣原始的生存環境給了他們融入文明的需求。每一次遷徙,每一次放牧,都是一個系統的空間轉換。因此,他們都是戰略家、執行者。

他是漢人眼裡的北方蠻族,只活了32歲,卻牽著中國文化走進大唐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激揚豪邁,大氣磅礴,這首被廣為傳唱的民歌被中原文化接受,為中原精緻優雅卻逐漸老朽的文化注入新的能量。“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又讓中原看到了戰爭的另一面,作為文學作品當中最成功的人物形象,花木蘭把中原文化的目光吸引過去,融合在一起。

他是漢人眼裡的北方蠻族,只活了32歲,卻牽著中國文化走進大唐

2,

去過雲岡石窟的人可能會注意到,在這座藝術寶庫中,不僅可以看到希臘藝術的影子,羅馬,印度,巴比倫一個不拉,全都在這座石窟中彙集。

他是漢人眼裡的北方蠻族,只活了32歲,卻牽著中國文化走進大唐

從雲岡石窟往前溯源,我們可以看到生活在涼州的曇曜,印度,伊朗,亞歷山大,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的弟子亞歷山大東征帶著希臘的雕塑家,在印度雕刻佛像的時候融入了沿途伊朗、巴比倫等元素,形成了犍陀羅藝術。曇曜不僅是犍陀羅藝術的傑出代表,還是一位學問高深的佛學家,被符堅派人搶到涼州的時候定居下來。在涼州生活16年之後,被孝文帝派大軍請到了大同,一同被“請”到大同的還有其他3萬多人。


他是漢人眼裡的北方蠻族,只活了32歲,卻牽著中國文化走進大唐

一位帝王派出大軍,不為征服,只為求得賢者,這在世界歷史都是罕見的。

世界文化通過絲綢之路,通過河西走廊,彙集在涼州,再到大同,然後隨著孝文帝遷都洛陽與中原文化相互交融。

他是漢人眼裡的北方蠻族,只活了32歲,卻牽著中國文化走進大唐

北魏孝文帝不僅完成了他父親沒有完成的事,讓鮮卑族的文化成功融入漢文化;還通過河西走廊,把世界文化帶到大同、洛陽。以諸子百家、秦皇漢武、魏晉名士為主角的中原文化得到世界性眼光。

至此,大開放、大兼容、大實在的唐文化初具雛形。

他是漢人眼裡的北方蠻族,只活了32歲,卻牽著中國文化走進大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