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若水苑残荷,初冬美极了,拍摄可得有讲究


12月1日,一场初雪降落青岛崂山山麓,而在青岛西海岸的山东科技大学校园内的若水苑,残荷却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冬韵,似一幅幅黑白的中国丹青,又似抽象的欧洲绘画。移步异景,吸引来了不少大学生前来观赏,也吸引了游客前来拍摄留念。图为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山东科技大学若水苑拍摄的残荷。

喜欢摄影的小伙伴们一定都看过很多残荷的摄影作品,小编也是初涉残荷拍摄,跟随摄影老师们学习。下面小编将自己了解的残荷拍摄事项向小伙伴们介绍一下。图为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山东科技大学若水苑拍摄的残荷,残荷与水中的倒影像不像一个心形?

残荷一般都在水中,离岸边有一定的距离,那么拍摄时首先要有一支足够长的镜头,但小伙伴们一般不是专业摄影人,很少有400、600甚至800毫米的定焦,那么有200毫米的镜头也行,挂在半幅相机上,就相当于300毫米的了,另外如果再加上一只2倍镜,就可以达到600毫米,足够了。


有了长焦镜头,接下来就要注意残荷的光影了。尽量避开荷塘另一边的倒影,拍摄在天空下的部分,这样就能很好的拍摄出水墨丹青的效果了。图为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山东科技大学若水苑拍摄的残荷。

如果荷塘里的残荷很密集,很难拍出好效果,要寻找残荷不是很密集的边缘,先反复查看,找到有趣味或者有已经的画面,依靠水上部分与水中倒影的构成形状。图为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山东科技大学若水苑拍摄的残荷。

拍摄残荷以简洁为好,画面越简洁,越能突出残荷的意境,这也是需要长焦的最主要原因。画面太大,显得杂乱无章。一、二支残荷更能突出残荷的凄美。图为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山东科技大学若水苑拍摄的残荷

拍摄残荷最好是在有太阳无风的时候,水面静谧,残荷倒影清晰。小编今天去拍摄时风比较大,很多时候发现好的构图,需要耐心等待风停的间隙才能拍摄,浪费时间。图为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山东科技大学若水苑拍摄的残荷

逆光拍摄残荷是个不错的选择,既可以避免残荷颜色的不均匀,又可以拍摄出水墨画的效果。

寻找好的画面是拍摄成功与否的关键,不能对准荷塘乱拍一气,那样回来很难挑出好看有意境的照片来。试着从特写构图,兼顾中景,不提倡大景。图为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山东科技大学若水苑拍摄的残荷

现在可能还不是拍摄残荷的最佳时机,最好是在雪后的晴天再去拍摄,那时候很多残荷被大雪压到水面以下,露出水面的残荷更少一些,这样更方便构图。

莲蓬也是拍摄残荷不可或缺的部分,大面积荷塘里冬季会有很多残存的莲蓬,有的莲子可能被鸟儿吃了,但也有残留的莲子,漂浮在水面上,随风移动,这样的莲蓬适合拍摄特写,如图。

莲蓬往往会被风吹到荷塘的四周,一般东南边会有很多莲蓬被风刮堆积在一起,这也可以寻找合适的角度进行拍摄,图中是小编尝试拍摄的随风漂移的莲蓬。

山科大若水苑岸边还有一些芦花在随风摇摆,小编是逆光拍摄的芦花,洁白、透亮,依稀还能看到荷塘中的残荷和岸上的部分景色。

一位小伙子带领一位美女来到若水苑的中间木栈道上拍摄人像,可能也是看好了水中的残荷背景。小编手拿长焦拍摄了一张,当然后来经过来了他们的同意。

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残荷,但肯定喜欢的人也不少。虽然寒风呼啸,但也还是有大学生们携手前来观赏残荷。残荷是冬季除雪景以外最能表达冬韵的景色了。不要过分感慨残荷的肃杀,要想到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小荷又会从水中露出尖尖小角,生命是在这里轮回的,有春夏季的娇艳,自然也会有冬季的凋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