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總理辭職,國際油價暴跌,市場邏輯是什麼?

萬事皆空70


伊拉克總理辭職和國際油價下跌沒有必然聯繫。


先說油價下跌吧!

油價和其他物價一樣,根本是供求關係決定的。

供應多,價格肯定下跌。油價下跌也是類似的道理。伊拉克總理辭職,伊拉克政局動盪,反而不是油價下跌的理由,會造成油價上漲。

因為伊拉克是全球主要石油出口國之一,如果該國動盪影響到石油生產和出口,國際市場的石油供應就要減少,供應少了,價格肯定上升。

但油價卻出現了下跌,顯然和伊拉克亂局沒關係,有比伊拉克更大的問題影響油價。

這就美國的石油。

美國已經是全球第一大產油國了,日產石油相當於伊拉克的兩倍左右,這個體量的石油生產,如果出現一些風吹草動,不是秒殺伊拉克的局勢給國際石油市場帶來的衝擊嗎?

那麼美國發生了什麼事?

就是該國的石油庫存意外增加,產量又創下了歷史新高。11月底的統計,美國石油日產比去年同期竟然高了120多萬桶。

也就是說,美國如今進口石油也越來越少,截至11月22日,每天進口只有11萬桶,去年則138萬桶。

這個數字很巨大的,伊朗如今石油出口每天只有這個數字的三分之一。

而美國的增產就已經這麼多了,顯然國際市場原油供應一點也不緊張。也完全可以抵消一些石油輸出國組織準備減產的負面因素影響,更比伊拉克的動盪衝擊更大。

至於伊拉克總理邁赫迪辭職——

這是他早就表態的,終於在11月30日遞交了辭呈了。

這件事在抗議者心目中已經是板上釘釘的,沒任何疑問。所以伊拉克總理辭職後,伊拉克人並沒有多麼欣喜若狂,反而提出了更多要求,那就是讓總統和議長也辭職。

抗議者要求該國來一次大換血。

伊拉克的體制有意思,三派分屬不同的利益集團控制。伊拉克總理必須是什葉派擔任、總統是庫爾德人擔任,議長是遜尼派擔任。

如今伊拉克抗議者要求這三方都下臺,都重新選舉,顯然是對該國的整體情況越來越不滿意。未來會發展到什麼階段,還要再觀察。


木春山談天下


近期國際原油大跌,跌幅達5%,從事石油產業的人認為這與伊拉克總理馬赫迪不無關係,由於伊拉克是一個巨大的產油國,故而對國際油價有重要影響,石油價格與歐佩克關係很大,而伊拉克是該組織第二大產油國,每天產油500萬桶。如今伊拉克國內一片大亂,反政府遊行示勢必影響石油出口。

由於伊拉克局勢非常糟糕,而且伊拉克的石油產量持續下跌,導致國際油價在這一段時間連續反彈多次,也就是伊拉克出產的石油少了,石油價格就會高,現在伊拉克的抗議活動,可能因為總理的辭職逐漸的變少,一旦伊拉克局勢恢復了穩定,那麼伊拉克的出產原油數量就會增多,原油市場所謂的溢價現象就會消失,因此油價就會下跌。在10月25號的時候,伊拉克多個城市連續出現暴力抗議示威,示威者堵塞道路然後影響罷工,以及到處放火,導致伊拉克這個國家秩序失調,也影響到了石油生產,現在呼籲政府改革的聲音越來越強,直到現在這股抗議浪潮還沒有消退,如果伊拉克總理辭職之後,抗議人群能夠少一點,伊拉克的生產能力就會增強,此前伊拉克影響力最大的什葉派領袖西斯塔尼要求伊拉克議會防止整個伊拉克陷入到無政府主義中。

現在伊拉克的抗議者的要求,有很多已經得到了滿足,所以伊拉克總理辭職之後伊拉克國內的局勢很可能會平息,但是如果伊拉克的抗議把目標對準了伊朗,那麼這件事將會繼續變得更加混亂,未來的不確定性也會增加。

除了伊拉克局勢對原油價格有很大的影響之外,這次即將召開石油輸出國組織會議,這次會議將會在維也納召開,主要探討石油減產的下一步應對措施,以前的時候歐佩克對一些國家實行限制產量,這次面對伊拉克的局勢,這個組織可能會採取一些應對措施,保證石油的供應。因此說市場情緒會受到伊拉克局勢以及歐佩克的影響,但是未來還有很多不確定性,還有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沙特,沙特上次遭到了胡塞武裝的襲擊,導致石油大量減產,到目前為止沙特已經從這次危機中恢復過來。很可能加大對石油的供應,所以石油價格開始變低。


江淮聖手


伊拉克總理辭職和國際油價暴跌,似乎內在的聯繫很少吧。


首先說伊拉克總理辭職這事,伊拉克總理阿卜杜勒-邁赫迪在11月30日正式向伊國民議會遞交辭呈,國民議會將於12月1日召開會議對此進行審議。

自10月起,伊拉克多地爆發示威抗議活動,抗議政府腐敗、服務不力及高失業率,持續了兩個月的這種狀態,導致伊拉克已經有近80人喪生。

伊拉克總理辭職,這在伊拉克是一件標誌性事件,雖然30日邁赫迪遞交辭呈的消息已經傳遍整個伊拉克,但是示威行為一直還在持續,最新消息是有三人被擊殺。


邁赫迪的辭職,或許並無助於當前局勢走向好轉——伊拉克地緣博弈非常嚴重,這次伊拉克示威抗議浪潮,前期毫無疑問是由於伊拉克內部問題所致,但後期,伊朗和美國的角力已經夾雜其中,這從示威者破壞伊朗的幾處領事館一事中就能看出來。

中評軍事倒頗為對邁赫迪的下臺感到惋惜,現狀非一日養成,而是長久的積累所致,其上任才一年時間,很多問題還沒來得及解決。

地緣博弈恐怕才是其被迫辭職的重要原因,這一話題頗為涉敏,暫不多做考慮。

迴歸國際石油下跌話題的討論,伊拉克是歐佩克第二大產油國,10月份出口數據為日均出口原油約344萬桶。

雖然伊拉克局勢不穩,位於伊拉克南部省份的煉油廠及港口等基礎設施屢遭示威者封堵,但是其石油開採和出口情況卻並沒有受到多大沖擊,伊拉克石油部11月9日就表達,目前石油開採處於“十分健康”的狀況。

11月26日,伊拉克政府和庫爾德自治區就石油共享達成初步協議,這意味著伊拉克通過石油運輸大動脈輸出石油已經不受影響。

而與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區石油分成無果才影響到伊拉克的石油出口。

真正影響這次國際石油下跌的因素恰好是歐佩克成員與非歐佩克產油國的一項石油出口配額。


歐佩克和非歐佩克國家這次又開始了一份減產協議,當然 目的在於提高油價,但是總有人不老實,這就是俄羅斯和伊拉克,他們雖然表示在履行石油出口配額,但實際行動中卻並沒有積極成分,該產多少還是產多少,,有時候還偷偷多產。

以往在這種其他大戶(俄羅斯、伊拉克)沒有履行減產數量的情況下,沙特為了維持國際油價,也為了維繫當前這個石油定價體系,其自己就往往會實現超額減產。 也就是把原本給俄羅斯和伊拉克制定的減產份額給攬過來,自己加大減產份額,如此油價基本上就維持穩定狀態。

  • 但這次在各方要開會落實出口配額一事前,沙特突然打出了一個籌碼——沙特將不執行超額減產,要恢復只履行他自己減產份額的狀態,換言之沙特要增產。

當然,這應該是沙特要對付俄羅斯、伊拉克這種不守規矩的產油國的手段,但傳到國際上,誰都知道這意味著將打破當前這種供需平衡狀態,所以國際油價應下跌。


中評中語


伊拉克是中東地區石油出口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油輸出組織——歐佩克的第二大產油國,與國際油價的漲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無論是從政治層面還是從經濟層面來說,伊拉克國內局勢如何發展,都會對國際油價產生影響。

那麼近段時間來,伊拉克國內的局勢究竟如何呢?用一個字形容,“亂!”實際上,伊拉克的亂局早在16年前美軍入侵伊拉克時就開始了,一直持續到現在。當然,這不是今天討論的話題,不做過多贅述。

最近的伊拉克國內動盪始於10月25日多個城市爆發示威遊行,並且愈演愈烈。成千上萬的人不上班走上街頭,石油產業受到衝擊,減產也是必然,這是最簡單的道理。據不完全統計,伊拉克每天出口石油約340多萬桶,因為工人罷工而致使石油嚴重減產,影響經濟運行和加劇政府的執政危機。總理邁赫迪控制不了局勢,只好引咎辭職。

邁赫迪的辭職讓伊拉克國內的動亂有所穩定,伊拉克的石油出口有所恢復。國際石油輸出量增加,油價也就有有所下降了。

因為伊拉克國內動亂導致了伊拉克石油輸出減少,總理邁赫迪無法控制局勢於是腳底抹油開溜,伊拉克國內局勢有所穩定,石油出口也相對穩定,國際油價下跌。這就是所謂的邏輯。

然而,國際油價暴跌,伊拉克的因素雖然很重要,卻不是主要的,也不是唯一的。

油價暴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歐佩克。

特別是作為龍頭的沙特阿拉伯這個最大的石油輸出國,曾經和伊拉克以及非歐佩克成員的產油大國俄羅斯共同簽署了石油減產協議,以穩定國際油價。而伊拉克因為自家國內局勢動盪,總理易主,完全沒有履行這一協議按規定減產,同樣,俄羅斯也沒有這麼做。那作為沙特阿拉伯來說,俄伊都不減產,就自己一國減產,這無疑是燃燒自己溫暖他人的舉動,必然不符合自家利益。

既然大家都不減產,石油輸出越來越多,價格暴跌也就沒有懸念了。


大將軍威武K


週五油價大跌和歐佩克會議和伊拉克總理都沒太大關係,減產協議延期本來就不是這次會議的結果,目前只是相互討論的範圍,俄羅斯的態度也是談判新協議前的技巧(無非是想讓阿拉伯人承擔更多份額),但俄重振油價的內心需求可能比阿拉伯人更迫切!只要油價持續低迷,減產聯盟就不會破裂,這個是不用懷疑的,伊拉克總理問題更扯不上邊,伊拉克不會因為什葉派總理辭職迴歸太平,相反卻朝向更大分裂,週五暴跌可能和阿美石油IPO有關係,今年以來有股力量一直瞄著打擊沙特王國,9月襲擊和這次大跌我認為都是指向阿美石油工IPO定價,換言之就是針對薩勒曼王儲!基於全球庫存從8月以來就開始下降,國際油價不存在持續下跌的能力,被非市場行為操縱的價格持續時間也很短,過幾天就會回到正常市場波動。


濤哥181547385


伊拉克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出口國,每日向世界輸出石油344萬桶。



近兩個月來,伊拉克出現暴亂,暴亂持續下去必將會影響到伊拉克的石油出口。一旦伊拉克對世界的供應的石油減少,那麼國際石油供應量就相對稀少,所有在國際原油交易市場大家都看好伊拉克石油對外輸出減少會提升油價。

但是伊拉克總理邁赫迪辭職,在很多石油交易家眼裡,邁赫迪的辭職將會讓伊拉克暴亂平復,這樣一來伊拉克的石油輸出就不會再受到影響,所以油價就下降。

以上內容是這個問題的邏輯思路,但是實際上伊拉克總理邁赫迪辭職並不是讓國際油價下跌的主要原因。

先不說邁赫迪下臺是否能讓伊拉克恢復平靜,不影響伊拉克石油出口。實際上就算伊拉克無法對世界供應石油,其他國家通過增產措施很容易彌補伊拉克的份額。

由此伊拉克因素對這次油價下跌並不是關鍵,主要是近期歐佩克成員與非歐佩克產油國成員要舉行一次會議,這次會議主要是談論石油配額事情。



按理說歐佩克一開會就意味著減產,減產肯定會讓國際油價上漲,但是這次歐佩克開會為什麼會讓國際油價下跌呢?

這裡主要是受沙特因素影響。

過去歐佩克與俄羅斯等國簽署了石油減產協議,但實際上像伊拉克與俄羅斯並沒有完全履行減產協議。

在伊拉克與俄羅斯等並沒有完全履行減產協議的情況下,作為歐佩克的最大產油國沙特為了達到減產目的維持國際油價,他自己實行了超額減產。

這個超額減產就是沙特把俄羅斯與伊拉克沒有履行的減產份額攬了過來,往自己份額上加,由此才維持了目前的國際油價。

但是這次歐佩克與非歐佩克開會前,傳出了沙特不執行超額減產,要恢復只履行他自己減產份額消息導致了油價下跌。

打個比方說

按照協議分配,沙特減100桶,伊拉克減100,俄羅斯也減100桶。

但實際上伊拉克沒減,俄羅斯只減了20桶,在這種情況下,沙特把伊拉克與俄羅斯沒減的份額攬過來,自己總共減了280桶。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維持了目前的油價。

這時候傳出消息說,沙特不再為伊拉克與俄羅斯沒履行的減產份額兜底,他只履行自己的減產份額。

這樣一來沙特就只降100桶,這意味著沙特將會提升180桶的石油產量。

如果俄羅斯與伊拉克依然不繼續履行自己的減產份額,那麼這時候全球石油供應比原來就多的180桶。

由此大家一聽到這個消息,都認為未來石油價格會下降,所以油價跌了。

這次油價下跌的關係是沙特不再超額減產,而國際原油投資者也不認為伊拉克與俄羅斯會充分執行減產協議。大家預測未來國際石油供應量增加,覺得價格會下降。


一號風手


我不認為伊拉克總理辭職和國際油價的暴跌本身有什麼直接聯繫。

最近國際油價出現暴跌的根本原因是歐佩克國家達成減產協議延續的預期下降了。

我在今年年初就曾經說過油價的基本走勢,由於全球經濟開始出現週期性的下行,未來的需求預期比較低,因此油價會受到長期的壓力,處於一個低位震盪的階段。今年早些時候歐佩克國家和俄羅斯達成了減產協議,這樣油價有一個短期的回升,但是歐佩克的減產份額隨即被美國的頁岩油產業所填補,這樣油價最終並沒有上漲太多。

目前歐派克和俄羅斯即將展開又一輪談判,但是按照現在的市場消息,俄羅斯可能對近期的減產並不是非常滿意,有可能會在明年4月份再討論減產的問題,這樣就對減產協議是否能持續的貫徹留下了懸念,所以油價出現了比較大的下跌。

而且如果減產協議沒有得到貫徹,那麼沙特非常可能停止減產,並且將油價適當的下調,來奪回此前被頁岩油行業奪去的市場份額。

所以現在的石油暴跌更多是從需求和供給的平衡方面出現的擔憂,對伊拉克總理是否下臺可能影響並不是太大。


諮詢師天生


國際油價暴跌,是因為多國力挺伊朗,伊朗石油有望進入國際市場,而非伊拉克總理辭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