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1932年,日本人镜头中的哈尔滨,街上有很多俄罗斯人


1931-1932年,哈尔滨的街市。民国时期的哈尔滨是东北亚的经济中心,这里也是金和清两个王朝的发祥地。金朝最早的都城坐在在哈尔滨阿城,满朝王朝的肇祖猛哥帖木儿出生在哈尔滨依兰。

早在3000年前的殷商晚期,哈尔滨就进入了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地处北方偏僻之地,哈尔滨一带发展缓慢,长期处于氏族部落的原始状态中,与中原王朝的接触也很少。公元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上京建都,标志着金王朝的正式建立。

搽皮鞋的俄罗斯人。元朝时,哈尔滨为成吉思汗三弟斡赤斤家族的领地。明朝时,哈尔滨地区归努尔干都司管辖。乾隆二十一年,在哈尔滨阿城设阿拉楚喀副都统,属于吉林将军府管辖。


索菲亚教堂,建于光绪三十三年。哈尔滨的真正开始发展始于清朝晚期。清朝中后期,随着“京旗移垦”和“开禁放荒”,越来越多的满汉百姓移居哈尔滨地区。到十九世纪晚期,哈尔滨周边已出现数十个村屯,居民约3万人,人口的增长使得经济快速发展,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松花江上。清光绪二十二年,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工商业及人口开始进一步向哈尔滨聚集。中东铁路建成后,哈尔滨已经形成了近代城市的雏形。20世纪初期,哈尔滨已经是国际性的都市,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多侨民聚集在此,其中俄罗斯人最多。

1931-1932年,哈尔滨街头的俄罗斯人。当时在哈尔滨的俄国人,主要是哈尔滨开发时就已经在此的定居者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流亡者。图中这几个人是沙俄时期的官员或贵族,此时已经没落了,只得在大街上当起了小贩。

1931-1932年的哈尔滨火车站。1909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此被暗杀。

1931-1932年的哈尔滨,公园中的俄罗斯人和小孩。

哈尔滨街头的俄罗斯女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