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PA微型化原子鐘成果初顯,關鍵性能參數提升1000倍

高穩原子鐘(ACES)項目研究人員開發的芯片級原子鐘已取得了初步成功,其性能提高了1000倍。


DARPA微型化原子鐘成果初顯,關鍵性能參數提升1000倍


當前,通信、導航、金融交易、分佈式雲和國防等許多應用都依賴於原子鐘的精確授時,這種基於原子振盪來跟蹤時間的時鐘器件,具有最高的精確度。利用原子能量實現精確授時需要大量複雜而龐大的技術,這些技術的開發成本高且需消耗大量能源。5G網絡和GPS替代品等新應用技術將需要在便攜式平臺上進行精確授時,從而推動對高性能、微型化原子鐘的需求。

據麥姆斯諮詢報道,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在原子鐘技術的進步和微型化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研製出了芯片級原子鐘(CSAC),這些原型鍾現已上市,具有體積小、重量輕、低功耗(SWaP)等特點,並提供前所未有的授時穩定性。然而,由於物理特性與設計相關,第一代CSAC的性能從根本上受到了限制:校準要求和頻率漂移會產生授時誤差,因此難以在便攜式封裝中達到最高程度的準確性和可靠性。DARPA的“高穩原子鐘”(ACES)項目正在探索下一代電池供電型CSAC的開發,與現有原型相比,關鍵性能參數提高了1000倍。

DARPA微系統技術辦公室(MTO)負責ACES的項目經理John Burke博士表示:“將原子鐘從大型銫束管縮小到芯片級器件,且性能不受影響,需要重新考慮許多關鍵部件,包括真空泵和光隔離器,以及集成元件的新方法。我們為ACES項目制定的目標指標很高,但當我們進入項目的第三階段時,研究人員已經實現了工程上的成功,包括減少SWaP、實驗室驗證的原子鐘技術,以及未來時鐘架構的早期原型。”

來自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霍尼韋爾公司、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三組研究人員,通過對替代物理結構和新型元件技術的探索,在CSAC早期研發階段取得不錯的進展,在溫度控制、老化和回掃等方面將性能參數提高了1000倍。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研究人員,最近在Optica發表了一篇論文,在文中重點介紹了其團隊在加州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和Charles Stark Draper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的支持下取得的最新進展。該團隊展示了一個實驗性的光學原子鐘,它只由三個小芯片構成,可支持電子器件和光學器件。不同於工作在微波頻率下跟蹤銫原子振盪的標準原子鐘,光學原子鐘可運行在更高的頻率下並提供更高的精度,因為它們可將時間分成更小的單位。NIST團隊研發的時鐘使用激光跟蹤銣原子振盪,這些銣原子被限制在一個由微型玻璃容器構成的蒸汽室中,玻璃容器直徑3毫米,位於硅片頂部。在時鐘芯片的“心臟”內,兩個頻率梳就像齒輪一樣將銣原子的高頻光學“滴答”轉換成較低的微波頻率,即在大多數授時(PNT)應用中跟蹤時間的頻率大小。除了提供更高的準確度(大約比當前基於銫的CSAC高50倍),實驗時鐘的功耗更低,僅275毫瓦。

除了成功展示芯片級光學時鐘外,NIST團隊還實現了所有關鍵元件的微加工,大量採用與製造計算機芯片相同的製造技術。這使得進一步集成電子器件和光學器件,同時為大規模生產和商業化創造潛在的途徑。

第二組研究團隊來自霍尼韋爾公司,他們正與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合作,開發精密原子傳感器,以支持微型原子鐘的開發。

到目前為止,捕獲原子傳感器的小型化一直受到大型光學元件的阻礙,例如透鏡和反射鏡,這些是構成傳統光學系統的必要元件。霍尼韋爾團隊開發的精密原子傳感器依賴於磁光阱(MOT),它需要來自不同方向的三維激光束排列,精確地在一點上交叉。為了在不使用透鏡或鏡子的情況下實現這種精確配置,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集成光子芯片,用於引導“光學電路”周圍的光,類似於傳統計算機芯片中電信號的引導。光子芯片以適當的三維排列發射三個大的準直光束以形成MOT。通過將這些相交的激光束與一組專用的緊湊型磁場線圈相結合,霍尼韋爾利用這種光源捕獲銣原子,並實現了先進的微型原子鐘。

霍尼韋爾的集成光子芯片技術不僅減小了激光傳輸系統的尺寸、重量和功率,而且還允許批量製造複雜的光學系統,同時降低了製造成本。

最後一組研究團隊來自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他們得到了SRI國際公司、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研究人員的支持,他們展示了一種能夠滿足ACES目標指標的實驗性原子鐘,並證明其不受溫度和環境問題的影響。在創建深空原子鐘(DSAC)的研究基礎上,該團隊開發了一種基於離子的原子冷卻方法,該方法依靠電離汞和紫外燈代替激光器。JPL原子鐘顯示,對於溫度發生1攝氏度的變化,其誤差小於小數點後14位。以該精度而言,性能要比當前的CSAC將近高100倍。汞離子的使用也提供了更高的穩定性,同時使該技術對磁場和溫度變化的敏感性降低。

Burke指出:“正如NIST和霍尼韋爾研究所驗證的那樣,ACES項目的進展帶來了製造晶圓級原子鐘技術的新方法,這使得持續的技術探索更具成本效益,並且更少依賴於大規模的工程設計。對於我們當前正在處理的複雜光學系統,無論何時想要迭代設計時,都需要大量的工程設計。ACES項目的這些早期進展表明,在沒有大量工程人力或與當前方法相關的鉅額成本的情況下,在開發過程中也存在可行的選擇。”

DARPA微型化原子鐘成果初顯,關鍵性能參數提升1000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