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14》已公佈武將立繪大彙總(曹魏篇),附新增武將介紹


《三國志14》封面鎮樓

曹操的武將。 【演】曹操命其為廬江太守,駐守皖城,期間廣開稻田,充實兵糧。214年,孫權軍往皖城攻來,儘管堅守到底,頑強抵抗,仍被甘寧以鐵鎖登上城壁,一刀斃命。 【史】皖城淪陷時,成為孫權的俘虜,之後遣返回國。

鄭渾是鄭眾之曾孫,鄭泰的弟弟,鄭崇為其子。 【演】無記述。 【史】為躲避戰亂逃往淮南,雖然被袁術當做賓客厚待,但是預見到袁術的沒落而向豫章太守華歆投靠。不久後受到曹操招徠,歷任各地縣令及太守。獎勵農耕和養蠶、開墾稻田等農業方面的貢獻,同時明定法令,受到了民眾們的愛戴。特別是曹丕在位時所進行的灌溉工程功績顯著,該堤防被稱為“鄭陂”。其功績在曹叡之代廣為流傳,最後晉升至將作大匠。


張遼

遊楚,為遊殷之子。 【演】無記述。 【史】因其父遊殷獲張既賞識,故在曹操關中平定後獲張既薦舉,先後任漢興太守、隴西太守。228年,發動北伐的諸葛亮進攻隴右時,天水和南安向蜀軍降服,僅隴西之地官民團結一心,死守城池直至蜀軍撤退。遊楚立功後獲封列侯且奉召入宮,曹叡甚器重。後來遊楚過著沉浸於遊戲及音樂的風雅生活。

隱蕃 【演】無記述。 【史】受命曹叡,作為“埋伏之毒”詐降吳國,並因對司法高論闊論獲得孫權任命為廷尉監。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廣泛交友,尤其與朱據及郝普過從甚密,羊衜及潘浚則對其存有戒心。最後因謀反意圖敗露遭誅殺,但在拷問過程並未招出吳國內應為何人。


荀彧

薛悌 【演】215年,孫權軍進攻合肥時,薛悌將內封曹操計策的木箱送至張遼手上。張遼於逍遙津大破孫權軍後,薛悌作為向曹操請求援軍的使者折返。 【史】在曹操任兗州刺史時獲得提拔,與程昱等人一同抵禦呂布來襲,並死守兗州。他年方22歲便坐上泰山太守的位置。215年時,曹操進軍漢中,薛悌入合肥負責監督張遼等人,並管理曹操之詔令。後來他晉升魏郡太守、尚書令。

夏侯淵

夏侯榮,夏侯淵之子。夏侯霸、夏侯威之弟,夏侯惠、夏侯和之兄。 【演】無記述。 【史】自小聰明伶俐,才能深受曹丕賞識,前途無可限量。後來他隨父出征漢中,但219年時,夏侯淵敗給劉備,死於定軍山。夏侯榮的侍從勸其撤退,但他仍一意孤行,對劉備軍展開突擊而戰死,年僅13歲。

夏侯惇

文鴛

衛茲 陳留郡襄邑縣人。子有衛臻。 【演】無記述。另有一名在陳留提供金援,助曹操舉兵的大富豪登場,名為衛弘。 【史】對於車騎將軍何苗及司徒楊彪的招攬皆未答應,見過曹操後則對其大表認同,遂投入家當助曹舉兵。在反董卓聯軍中隸屬張邈,遵照其指示跟隨曹操。在曹操於桂陽與徐榮交戰時,最終力戰而亡。

王觀 【演】司馬懿從曹爽一黨奪走政權時,司馬懿命其代理中領軍一職,壓制曹羲陣營。 【史】在曹操任用下,擔任各地縣令,頗有治績。在曹丕及曹叡兩代擔任中央及地方官,不僅對鮮卑強化防衛,其公正的態度更令周圍之人引為楷模。回到中央擔任法官時,對曹爽亦大公無私,並在司馬懿從曹爽手中奪走政權後,代理中領軍一職,之後歷任高位高官。

司馬芝 司馬朗之族兄,妻為董昭之侄。 【演】無記述。 【史】在曹操平定荊州後獲得提拔,於各地頗有治績,後來進入中央,坐上河南尹。其治理方式清廉公正,常助弱者,名聲顯赫,甚至到了晉朝仍為人們所津津樂道。曹叡在位時,晉升大司農,提倡農政的重要性而獲曹叡信賴。


司馬懿

裴潛 裴茂之子。弟有裴儁、裴輯、裴徽、裴綰。子有裴秀、裴耽。 【演】無記述。 【史】為躲避戰亂而進入荊州,受到劉表招攬,但看出劉表難成大器而移居長沙。在曹操平定荊州時獲得任用,被問到曾有過交流的劉備時,回答“若在中央會招致動亂,但若掌握要害即可成為一方之主”。後來擔任代郡太守等職,在各地留下政績,也多次建言輔佐曹操。曹丕、曹叡在位時也歷任顯位。

父為盧植、子有盧欽。 年輕時就失去父兄,但在戰亂中仍盡心養育兄嫂及侄子,其品行和學識受到稱讚。在曹丕任五官中郎將時受其招攬,經由崔琰推舉出任冀州主簿。在曹丕即位後歷任各地太守,留下政績。曹叡在位時,進入中央負責登庸人才,推舉人格、品行優秀之人。後來遭到曹爽冷落,但在司馬懿掌握政權後復出,負責審判曹爽。


涼茂 【演】無記述。 【史】歷任泰山太守、樂浪太守、魏郡太守及甘陵國相等職位,在各地都留下了出色的治績。在他擔任樂浪太守時,曾被公孫度逼迫成為其屬下,但是並未屈從。另外在公孫度企圖趁曹操不在攻打鄴時提出勸諫。 曹操成為魏公後,涼茂進入中央升為尚書僕射、中尉奉常。另外在曹丕當上五官中郎將時跟隨曹丕,不久後成為太子太傅,深受曹丕的敬重。

賈信 曹操在黎陽擊敗袁尚後,留賈信守衛黎陽城。211年曹操西方出征討伐馬超、韓遂等人,在討伐河間郡時河間人田銀、蘇伯藉此時機叛亂,賈信與從西方歸來的曹仁匯合平息了戰亂。

韓暨,韓純之子。秦末漢初韓王信後裔。 【演】諸葛亮第二次北伐之際奉曹叡之命,作為傳令使者囑咐與諸葛亮交戰中的曹真謹慎戰鬥。這時的建言雖為司馬懿指點迷津,不過郭淮看出建言內容其實是司馬懿的見解。 【史】亮出為父報仇的名義,被佔領荊州的曹操任用,擔任監治謁者,後來發明出了利用水力的橐,節省了經費為曹操稱讚其貢獻,成為司金都尉。曹丕在位時升為太常,曹叡在位時,升至司徒。


丁斐,曹魏前期大臣,兒子是丁謐。 曹操親自領軍從潼關北面渡河時突遇馬超率軍追殺,在危急存亡之刻丁斐放出牛馬來分散馬超軍的注意力,將曹操從困境中解救出來,因此獲功成為典軍校尉。

曹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