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為什麼設置江州都督,歷任都督都有誰?


蜀漢為什麼設置江州都督,歷任都督都有誰?

一般認為,都督制度發展於廣義上的三國時期,都督是一方地區的軍事長官,蜀漢有四個比較重要的常置的都督,分別是庲降都督、永安都督、漢中都督以及江州都督。這四個都督中,前三個位置都算是前線或者朝廷控制不足的地區,設置都督來鎮守十分有必要,而江州都督比較特殊,它是設置在四川平原腹地的,南有庲降都督,東有永安都督,北有漢中都督,沒有太多的軍事上的壓力。那麼蜀漢為什麼要設置這麼一個江州都督,歷任的江州都督都是誰呢?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蜀漢為什麼設置江州都督,歷任都督都有誰?

江州都督的意義

在軍事方面,江州都督的意義自然不能和永安都督和漢中都督相提並論,和庲降都督比估計也夠嗆。畢竟庲降都督面對的是經常發生叛亂的控制不足的南中地區,戰事還是挺多的,只不過沒有對曹魏那樣激烈。但江州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性,那就是交通的便捷。在江州這裡有一個水路交通樞紐,向東可以通永安,向南到南中,向西北更是水路縱橫,交通極其發達。

蜀漢為什麼設置江州都督,歷任都督都有誰?

我們看劉備消滅劉璋的時候,劉備第一批先入蜀,就是沿長江入川到江州,再沿墊江北上到涪縣,與劉璋相會;等到劉備和劉璋正式決裂,諸葛亮、關羽、張飛從荊州支援、配合劉備,也是先到江州,先把江州拿下,然後沿著水路三路並進,一路向南到江陽、犍為;一路向北到巴西;一路向西北到德陽。曹操初定漢中,當時劉備正在南郡和孫權頂牛,也是趕緊回到江州,派張飛北上擊敗了來搗亂的張郃。諸葛亮打算北伐的時候,另一個輔政大臣李嚴也從永安遷移到了江州,作為諸葛亮的後繼。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將步卒數萬人入益州。至涪。”

《華陽國志·公孫述劉二牧志》:“趙雲自江州分定江陽、犍為,飛攻巴西,亮定德陽。”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引軍還江州……先主令張飛進兵宕渠,與郃等戰於瓦口,破郃等。”

《三國志·蜀書·李嚴傳》:“以諸葛亮欲出軍漢中,嚴當知後事,移屯江州。”

蜀漢為什麼設置江州都督,歷任都督都有誰?

由此可見江州雖然沒有位處前線,但是由於其交通便利,可以隨時支援永安、南中、巴西、漢中、涪縣、成都等各個地方,在江州設置一個防區,既可以填補蜀漢在四川平原東南部的空白,也可以將這些地方都連接起來,如果有情況可以迅速進行支援。小編以為,江州都督設置的意義正在於此。

蜀漢為什麼設置江州都督,歷任都督都有誰?

蜀漢歷任江州都督

費觀

根據《華陽國志》的記載,費觀是第一任江州都督,具體的時間不太明朗。費觀原先和劉璋有親戚關係,他是荊州江夏人,來投靠劉璋,算是所謂的“東洲集團”的人。劉備和劉璋決戰的時候,他和李嚴受劉璋的命令扼守綿竹,結果這兩個沒有節操的就投降了劉備。後來劉備讓費觀當巴郡太守和江州都督,算是軍事政治一手抓。這樣一個重要人物由於蜀漢史料匱乏,沒能夠立傳,只有《季漢輔臣贊》後面的一個小傳,比較可惜。不過他有一個族子比較厲害,就是大名鼎鼎的“蜀之四相”之一的費禕了。

蜀漢為什麼設置江州都督,歷任都督都有誰?

《華陽國志·巴志》:“劉先主初以江夏費觀為太守,領江州都督。”

李嚴、李豐

上面的內容也提到了,原先李嚴是永安都督,後來諸葛亮要北伐了,丞相府要移到漢中了。本來諸葛亮想讓李嚴帶兵來漢中,加強前線的防禦,但是李嚴不愛過來。可能是綜合了一下,讓李嚴從永安到江州,可以利用水路迅速向漢中支援。這個時間是建興四年(即公元226年),而在建興八年(即公元230年),曹魏的大將軍曹真頂替了曹休的大司馬的位置,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就打算主動去打蜀漢。蜀漢這邊也得到了這個消息,積極地去做防禦的準備。諸葛亮感覺不放心,把李嚴和他手下兩萬人叫到了漢中。為了安撫李嚴,諸葛亮只能忍著噁心讓李嚴的兒子李豐當江州都督,接管李嚴的工作。不過這場仗沒打成,下雨了,曹真光在子午谷泡澡了。

蜀漢為什麼設置江州都督,歷任都督都有誰?

《三國志·蜀書·李嚴傳》:“亮命嚴將二萬人赴漢中。亮表嚴子豐為江州都督督軍,典嚴後事。”

李福

後來在建興九年(即公元231年),諸葛亮發動第四次北伐,本來打得挺順的,但是由於下雨,後方的李嚴送不上糧食,只好退軍。諸葛亮一回來,李嚴又裝傻充楞,說自己這邊沒問題,是諸葛亮“偽退”。諸葛亮再也忍受不了李嚴了,把李嚴擼掉,又把李豐從江州調到丞相府。李豐走了,下一任的江州都督叫做李福。李福也沒有個人的傳記,只是附在《季漢輔臣贊》的後面。後來李福又被調到朝中當尚書僕射。按《益部耆舊雜記》中的記載,諸葛亮病重的時候,劉禪派李福來問過後事,這個時候李福已經在朝中的了,可見李福在江州都督的在任時間當在建興九年到建興十二年之間。

《華陽國志·劉後主志》:“亮怒,表廢平為民,徙梓潼;奪平子豐兵。”

《三國志·蜀書·楊戲傳》:“(李福)為江州督、楊威將軍,入為尚書僕射。”

蜀漢為什麼設置江州都督,歷任都督都有誰?

鄧芝

鄧芝擔任江州都督的時間存疑,按《三國志·蜀書·鄧芝傳》的說法,是在諸葛亮去世後不久,絕不超過延熙六年(243年);按《華陽國志·巴志》中的記載,鄧芝擔任江州都督在延熙年間,延熙年號始於公元238年。

不管以哪種理解方式,鄧芝都不是直接從李豐那裡接任的,可能在二者之間還有一個沒有被記載在內的江州都督。

鄧芝在任期間,涪陵郡曾經發生過一次叛亂。具體時間存在爭議,按《三國志·蜀書·後主傳》以及《鄧芝傳》的說法是在延熙十一年(即公元248年),《華陽國志》的說法是延熙十三年(即公元250年)。畢竟《三國志》是正史,就按照延熙十一年為準。

蜀漢為什麼設置江州都督,歷任都督都有誰?

涪陵郡有一個叫做徐巨的大姓造反,原因不清楚,據推測可能是因為兵役的問題。諸葛亮就曾經從這裡徵集三千人組建連弩兵。不過這一點小編覺得還是值得商榷的。因為這個時候正是費禕執政的時候,費禕是有名的反戰派,他執政時期也沒有進行太大規模的北伐戰爭,只給姜維一萬人而已,理應不必太過於徵兵。不管原因是什麼,反正這裡的造反了,鄧芝率軍成功平復叛亂,用諸葛亮治南中的方法,遷徙涪陵的豪帥,從中吸取兵源。

《三國志·蜀書·後主傳》:“(延熙十一年)涪陵屬國民夷反,車騎將軍鄧芝往討。”

《華陽國志·巴志》:“延熙十三年,大姓徐巨反,車騎將軍鄧芝討平之。”

在延熙十四年(即公元251年),鄧芝去世。這一年距離蜀漢滅亡尚且還有十多年的時間,但沒有下一任江州都督的記載,或許也是失事不傳。另外趙雲也有做江州都督的可能,劉備去打東吳,趙雲出言相勸,於是劉備不帶他玩了,讓他督江州,隨時準備支援東線的戰場。不過這一點存在很大的疑問。

一是這件事不見於正史,出自《雲別傳》,很多人認為《雲別傳》的可信度並不是很高;二是這個時候蜀漢可能還沒有設立江州都督這麼一個常置的官職,趙雲督江州可能是一個臨時性質的任務。

蜀漢為什麼設置江州都督,歷任都督都有誰?

《雲別傳》:“先主不聽,遂東征,留雲督江州。”

蜀漢為什麼設置江州都督,歷任都督都有誰?

小結

相比於其他幾個常置的都督,江州都督位處腹心,所面臨的軍事壓力自然比較小,也沒有“興勢之戰”、“永安之戰”這樣的比較著名的戰役,比較默默無聞。不過江州都督的工作還是很重要的,漢中曾經從涪陵徵兵,諸葛亮也建議李嚴徵調江州兵到永安充入“白毦兵”,可見江州都督對其他防區的聯繫還是很緊密的,也體現出蜀漢設立江州都督的實際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三國志》、《華陽國志》、《中國歷史地圖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