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帶不動”《吐槽大會》

作者 / 黑河


11月的最後一天,《吐槽大會》第四季上線。

主持人張紹剛穿上了蘇格蘭裙子,配長筒襪,cosplay的不知是小瀋陽還是蔡康永;舞臺進行了升級,嘉賓出場方式也發生了變化。

李佳琦“帶不動”《吐槽大會》


第四季度綜N代齊上陣,除了《吐槽大會》,《幸福三重奏》《親愛的客棧》《明星大偵探》《我就是演員》《奇葩說》《上新了故宮》都已經陸續播出,在面臨新節目的分流同時,它們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實現自我更新,抵禦大眾疲勞。

無論是主持人著裝,還是舞美出場等方面,不難看出,《吐槽大會4》在節目創新上的努力。但一檔脫口秀節目,僅依靠這些還遠遠不夠,段子是否好笑,吐槽是否犀利才是評價其好看與否的關鍵。

幾個月前,由《吐槽大會》原班人馬打造,時隔兩年重新歸來的《脫口秀大會》被不少人詬病,《吐槽大會4》又將是怎樣的命運呢?


李佳琦“帶不動”《吐槽大會》

最大的驚喜不是李佳琦

對於一檔綜藝而言,嘉賓可以說是節目的魂。嘉賓的故事、性格、表現、彼此之間的矛盾衝突等才是我等社畜樂此不彼追看節目的源動力。

嘉賓有料、綜藝感強足以讓一個全新節目爆紅,回看以往現象級節目當初之所以成為現象級皆是如此;同時這也能夠使綜N代重煥新生,比如新一季《幸福三重奏》朗朗吉娜、張國立可是扛起了不少流量。

《吐槽大會》當然知道這個道理,節目最開始的爆紅李誕、池子功不可沒,具有槽點的主咖則是犀利吐槽的創作靈感。所以前三季都還能看到李誕、池子的身影,雖然第三季二人現身頻率降低,至少第一期還都保留了二者。

到了第四季,即使在穩固觀眾至關重要的第一期,兩人都不見蹤影。對於池子的缺席,觀眾已有準備,早在今年1月份他就在微博宣佈將退出《吐槽大會》。至於李誕,繼續留在了《奇葩說》並下場打起了辯論,最近在先救畫還是先救貓的辯題發言中引發了新的關注。

笑果文化另外兩位演員龐博、《脫口秀大會2》總冠軍卡姆代替了兩人的位置,一個開場,一個殿後,“笑果”稱不上驚豔。笑果文化曾多次表示,希望脫口秀能走出更多的池子李誕,長路漫漫。

李佳琦“帶不動”《吐槽大會》


在其他嘉賓中,二手玫瑰主唱樑龍、《野狼disco》背後的寶石老舅為節目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事實上,兩個人大眾認知度都不算高,雖然《野狼disco》紅遍天際,但創作者寶石老舅也鮮有人識。但吐起槽來,卻都能正中笑點,大概也和他們股子裡的東北基因有關。可吳昕你也是東北人呀!


李佳琦“帶不動”《吐槽大會》


主咖請的是影響力堪比流量明星的李佳琦,或許節目想借助李佳琦的流量為《吐槽大會》帶貨。《吐槽大會》向流量靠攏也不是一次兩次,第三季就有楊超越、張藝興來當主咖。

李佳琦“帶不動”《吐槽大會》


在娛樂圈裡,流量明星一般都一邊享受著讓人豔羨的高人氣,同時也經受著萬人嫌棄的業務能力差評,楊超越、張藝興、蔡徐坤等無一不是。高人氣吸引的是粉絲,差評則能讓吐槽更猛烈,相互對立的矛盾共同組成《吐槽大會》收視與口碑的保證。

但是李佳琦只有流量明星的高人氣,卻沒有與後者厚度相當的差評,從出圈至今,唯一能拿出來說道的也就是不粘鍋、oh my god,很難支撐起吐槽豐富度。也真是難為吐槽嘉賓了。


李佳琦“帶不動”《吐槽大會》

“真”的很難

《吐槽大會》到了第四季,slogan也由原來的“吐槽是門手藝,笑對需要勇氣”改成了“吐槽,我們來真的”。

之所以強調“真”,大概是因為最近兩季被觀眾吐槽不夠“真”,所以才刻意突出新一季要來真的。但張紹剛在說出這句新slogan後,又加了句“我們儘量”。

凡事“儘量”,難免會留有餘地,也就難以成“真”。

首先,在吐槽話題的選擇上流於表面,不夠深入,比如吳昕找對象,袁詠儀喜歡買愛馬仕,李佳琦的口頭禪等,都是些無關痛癢的吐槽點,而且相同的吐槽點被不同的嘉賓反覆來回提及,而吳昕閒魚賣二手物品的梗在《脫口秀大會》都被說了無數次,到了這裡又重新回鍋上桌,觀眾不膩才怪。

李佳琦“帶不動”《吐槽大會》


“犀利”是《吐槽大會》第一次出現在大眾面前時被賦予的顯性標籤,對嘉賓身上的黑點槽點毫不避諱,將明星一直在意的東西拿出來晾曬到聚光燈下,拳拳到肉,句句扎心,吸引觀眾的同時,也化解了路人對明星的偏見。

現在的《吐槽大會》已經犀利不再,不能深挖槽點,只有淺薄的笑料,卻缺乏深入人心的共鳴,只有尬笑,沒有“真“笑。

這其中當然有很一部分原因在於嘉賓,吳昕、袁詠儀圍繞其身的話題也就那麼多,而樑龍、寶石等嘉賓,即使有料,被吐起槽來也會被觀眾的陌生感所阻隔。即使名氣較大的,像之前張韶涵、張繼科這些,找到能吐槽的點也不是一件易事。

而那些滿身槽點的明星,不是誰都能像張藝興那樣站上《吐槽大會》的舞臺,畢竟“笑對”需要太大的勇氣。

李佳琦“帶不動”《吐槽大會》


記得之前《吐槽大會》曾被評價為明星的“洗白”節目,當李佳琦站在臺上一本正經地回應不粘鍋事件時,倒覺得《吐槽大會》更像是一場危機公關的大型發佈會,“犀利”不再就算了,連“好笑”都變得奢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