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人民軍中的47萬韓國人

朝鮮戰爭時期,在人民軍控制半島南部的兩個多月期間,動員了當地40多萬的人力參與到戰爭中,其中在一線直接與美軍韓軍作戰的則超過10萬人。筆者今天就來聊聊人民軍在韓國的人力動員。

朝鮮戰爭,人民軍中的47萬韓國人

上前線前的人民軍韓國義勇軍

一、不可避免的人力動員

戰爭爆發一週後,除了順利攻佔漢城外,人民軍統帥在戰前做的很多樂觀估計顯然都沒有實現,韓國政府沒有投降或是解散、韓軍雖然遭到重創但餘部還在堅持戰鬥、全羅兩道和慶尚兩道也沒出現大規模的起義,更為不妙的是美軍先遣隊已經在韓國登陸,隨著預備襲擊釜山港的人民軍特遣隊在海上被韓軍獵潛艦消滅,速勝的目標已經完全落空

為了補充前線兵力,7月初人民軍將幾個保安旅擴充為師團,緊急派上前線。但受激烈的戰事和美軍飛機轟炸的影響,到7月末,越過三八線的12多萬人民軍已經傷亡5萬餘人,而此時韓軍通過瘋狂拉壯丁補充兵力,軍隊規模已經恢復到8萬餘人,再加上以學生軍為主組建的3.5萬準軍事部隊和陸續登陸的美軍,人民軍兵力實際上已經處於劣勢。

朝鮮戰爭,人民軍中的47萬韓國人

人民軍進入漢城

在這種情況下,大規模動員人力就顯得非常緊迫了,隨著人民軍逐漸在半島南部各地建立起穩定的行政組織,南方的人力資源也自然納入動員體系之中。由於半島北部多山,南部多丘陵,在戰前南方人口就是北方1100萬人口的將近兩倍(2100萬),特別是北方實行土改以後,又有200萬人逃到南方,如此龐大的人力資源不加以利用的話實在說不過去。

事實上,早在7月1日,北方人民議會就通過了人力動員的相關法令,規定凡是在半島領土上、出生年份在1914年到1932年之間的,都必須服從動員徵用命令,即使是文化界和新聞界的有關人員也不能逃避。7月30日,人民軍軍事委員會又制定了專門針對韓國人力的動員辦法,決定儘快動員所有18至37歲的韓國男性參戰。

二、 對人力的幾次動員

對韓國人力的動員,早在人民議會動員令正式頒佈前就開始了。漢城剛陷落,人民軍就招募了13000名來自各行各業的年輕人,他們大部隊是從監獄裡釋放的政治犯、潛伏的南勞黨地下黨員、待業青年和具有左翼思想的新聞文化界人士,由於南勞黨在漢城影響力較大,加李承晚政權的殘酷統治,一時間報名參軍的人數非常多。本著少而精的原則,人民軍被迫將招募年齡壓縮到18-25歲。

7月3日上午11點,在漢城體育館和金花國立學校校園裡,人民軍又通過剛成立的民主學生會,將動員來的全漢城85所大中院校的16000多名學生全部徵召。這批學生除少部分送往北方參加幹部培訓外,大部分在培訓一週到十天後,補充進人民軍,有的擔任地方守備任務,有的擔任後勤輸送任務,有的則直接參加一線戰鬥。此外還有近一萬餘女學生被招募進了醫療衛生單位。

朝鮮戰爭,人民軍中的47萬韓國人

參加衛生隊的韓國女學生

然而隨著人民軍前線兵力的大量損失,初期招募的這些人顯然已經遠遠不夠,因為減去承擔地方守備和運輸任務的部隊數量,只有一部分人能補充進前線部隊。於是在7月末,人民軍不得不開始進行第二次大規模招募,這時由於志願報名的人數已經遠遠不夠。人民軍只好採取半強迫性質的招募方式,即讓韓國青年們來開群眾誓師大會,再通過全場表決的形式將他們全部徵召。

然而與美韓軍的戰爭畢竟是個無底洞,由於兵力的短缺,第三次、第四次大規模徵召又很快開始,這時受前線僵持的戰局和慘烈的傷亡情況的影響,韓國人民初期的參戰熱情也很快消退,開誓師大會都沒多少人再來。沒辦法,人民軍只好以村、工廠或學校為單位,通過“歡送會”的形式將其中的18-35歲男性青年全部強行徵召,這簡直和韓軍的拉壯丁方式沒多大區別。

三、人民軍中的韓國人

幾次大規模的招募,人民軍共從韓國動員了多少人力?日本陸戰史研究普及會編纂的《朝鮮戰爭》認為是47萬人。其中近30萬人被編入運輸工程部隊,受美軍大規模轟炸的影響,整個半島大部分鐵路和公路交通都陷入癱瘓,因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承擔道路修復和人力運輸任務。

比較幸運的則是被編入治安部隊的韓國人,為了維護後方的治安,人民軍將半島南部佔領區劃分為十二個治安區,共成立了十二個團的治安部隊,每團轄三個營,總兵力達2.4萬人。由於佔領區基本沒有韓國游擊隊活動,因此大部分治安部隊士兵裝備的都是竹槍、棍棒、刀和土槍等簡陋武器,只有靠近前線的泗州第104團、全州第102團等裝備有輕機槍,負責搜剿美韓軍潰兵或滲透部隊。

朝鮮戰爭,人民軍中的47萬韓國人

歡送韓國青年參軍

比較倒黴的就是以義勇軍名義被直接編入前線人民軍的韓國人,由於整補方便,在前線的人民軍各師團基本就直接就地徵召韓國人,因此前線人民軍中的韓國人比例也在迅速上升。據美軍情報部門估計,到八月末九月初,在前線的7萬人民軍中有一半以上都是韓國人,有的部隊甚至達到70%。在人民軍軍官的監督下,這些韓國兵尚能維持一戰,但其拙劣的戰術素養也使得人民軍的八月攻勢和九月攻勢都屢屢受挫。

仁川登陸後,在前線的人民軍第一軍團和第二軍團都被切斷了退路,被迫退入山區。在美韓軍的追擊下,人民軍各師團的建制被完全打亂,部隊中那些被強行徵召的韓國人趁機紛紛脫下軍服跑回家或是躲入難民群中,這也是韓軍在追擊途中僅抓獲萬餘人的原因。對此不明就裡的韓國報紙還登出“消失的第1軍團”這樣的新聞,猜測其他人民軍究竟跑哪去了。

四、十萬韓國青年北上

隨著漢城失守,人民軍統帥部已經預料到半島北方也將很快陷入戰火之中,除了將剛成立的、由北方人組成的幾支新部隊派往三八線附近遲滯敵人外,人民軍開始考慮未來更長遠的規劃。這時在人民軍手中尚有10萬剛徵召的韓國人正在接受訓練,樸憲永等當機立斷決定把這批後備力量運往更北的地方去,不被李承晚利用。

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前夕,在中國政府同意後,人民軍將這10萬韓國人秘密運入中國東北境內,組成10個新師團,接受中國教官的訓練和補充蘇聯援助的武器。在之後的志願軍第二、第三次戰役中,這幾個新師團重返半島北部,作為人民軍的主要有生力量配合志願軍連戰連捷,並再次越過了三八線。

朝鮮戰爭,人民軍中的47萬韓國人

人民軍在戰壕內閱讀家人來信

因此當戰爭進入停戰階段後,人民軍中尚有好幾萬南方人在服役,對於喜歡抱團搞小團體的韓國人來說,他們顯然是樸憲永、李承燁的南勞派最有力的支持者,為了不影響北方政權的穩定性,樸憲永、李承燁等南勞派主要首腦最終被肅清。

隨著戰爭的結束,在人民軍中的服役的大量韓國人顯然已經無法再回到故鄉,而他們的家屬則全都留在半島南部,這也引發了日後南北關係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離散家屬問題。直到停戰幾十年後,隨著南北關係的正常化,他們中的少數佼佼者,才能和在南方的親人見上短短一面。2015年離散家屬見面活動中88歲高齡的蔡勳植老人,就是在1950年8月的一次人民軍徵召會後永遠離開了家鄉,自他離開後,他的妻子也沒有改嫁過。

本文作者:迪爾,“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友情提示:本號已加入版權保護,任何敢於抄襲洗稿者,都將受到“視覺中國”式維權打擊,代價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謂言之不預也。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