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作曲家晨耕:寫《長征組歌》沒有名可圖,沒有利可得


他自小接受民間音樂的薰陶,是八路軍裡有才能的小騎兵,在戰亂中一步步成長為專業作曲家;他經歷磨難又重獲新生,退休之後,仍然發揮著自己的才華;他創作的《兩個小夥一般高》《歌唱光榮的八大員》《我和班長》等歌曲廣為傳唱,參與創作的《長征組歌》更是成為了時代經典;他就是著名作曲家——晨耕。

已故作曲家晨耕:寫《長征組歌》沒有名可圖,沒有利可得

晨耕

有才的小騎兵


晨耕,原名陳寶鍔,1923年6月8日出生於河北完縣。他的父親是民間器樂會的演奏員,受其影響,晨耕自小就接受民間音樂的薰陶,7歲時就在民間器樂會里吹吹打打了,還是小學樂隊的指揮。

抗日戰爭爆發後,14歲的晨耕參加了八路軍,成了晉察冀第三軍分區的一名騎兵警衛員。此後,他還根據這段騎兵生活創作了一首軍樂曲《騎兵進行曲》(後半段採用了李劫夫歌曲的一個主調)。後來,晨耕憑藉著過人的藝術才能,很快被調到分區宣傳隊工作。

1938年夏,宣傳隊正式改編為“衝鋒劇社”,晨耕的音樂啟蒙老師——音樂教員冉徵開始教他音樂理論、作曲和指揮。兩年後,晨耕開始了自己的音樂創作之路,譜寫了《挺起胸膛向前走》等歌曲。1941年春,晨耕穫得了一個寶貴的學習機會,前往華北聯大文藝學院音樂系學習。期滿後,晨耕回到劇社擔任樂隊隊長。

從抗日戰爭到建國前,晨耕隨部隊越過日軍封鎖線,深入敵後進行抗日宣傳;隨野戰大軍轉戰華北原野,參與瞭解放古北口、石家莊、太原等重大戰役,創作了《野戰兵團歌》《新戰士王二發》《前進,人民解放軍》等上百首歌曲。還在聶榮臻司令員的調派下,與羅浪、王建中一起組建了晉察冀軍區軍樂隊(後改名華北軍區軍樂隊,即總政軍樂團的前身)。

在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上,由羅浪擔任總指揮、晨耕擔任副總指揮的軍樂隊參加了這一莊嚴盛大的典禮。“當時指揮也是非常激動的,因為我們前面對著的就是毛主席,毛主席開始登城樓前,就得起‘東方紅’。”晨耕曾回憶道,當時樂隊的人數近300人,那也是中國軍樂發展史上一個光榮的時刻。

不得不說的《長征組歌》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當戰火燒到鴨綠江邊時,調任為華北軍區文工團(戰友文工團前身)音樂舞蹈隊隊長兼軍樂隊隊長的晨耕,帶領了一支文藝輕騎兵奔赴前線進行慰問演出和創作。其中,《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英雄的陣地鋼鐵的山》等歌曲在志願軍部隊廣泛傳唱。

1954年,晨耕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進修班,再次進行專業方面的深造,大大提高了他的作曲技能和各方面的音樂修養,成為一名真正的專業作曲家。此後,便迎來了他音樂創作的閃光期。

自1956年起,他先後譜寫了《兩個小夥一般高》《歌唱光榮的八大員》《我和班長》等眾多廣為傳唱的歌曲。還為《萬水千山》《槐樹莊》等電影創作了配樂;改編、創作了民族器樂曲《子弟兵和老百姓》《歡樂的競賽》,獨幕歌劇《比武路上》等作品,可謂是涉獵廣泛。

而在晨耕的音樂道路上,其做出的最重要的貢獻,莫過於主持並參與創作了大型聲樂套組《長征組歌》。1965年初春,時任戰友文工團總團副團長的晨耕接到了上級一項重任,為總政治部主任蕭華上將的《長征組詩》譜曲,並希望譜曲後的《長征組詩》將來能夠像《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那樣在軍營廣為傳唱。

已故作曲家晨耕:寫《長征組歌》沒有名可圖,沒有利可得

左起:生茂、唐訶、蕭華、晨耕、李遇秋

晨耕在與生茂、李遇秋反覆商議後,決定按每一段不同的要求分別譜曲,然後進行分工,並建立了以晨耕為首,生茂、唐訶(後調入)、李遇秋組成的創作小組。由於職務原因,晨耕在參與意見和主抓大方向統一規劃的同時,還要處理眾多的行政事務,非常忙碌,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對創作的認真態度。

晨耕曾說:“寫《長征組歌》,沒有名可圖,沒有利可得,要是腦袋裡時刻想著這個,組歌就寫不出來。偉大的人犧牲了,有的是還不到十歲的娃娃,那些人都埋在長征路上了,就為了我們的今天,你說這些人多偉大。當時我們提出來的:不寫這些人,我們對不起這些人,寫不好這些人,我們應該內疚。”

在眾人的共同努力下,1965年秋,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6週年、紅軍長征勝利30週年之際,《長征組歌》在北京隆重上演,引起了轟動。之後,《長征組歌》更是隨團走出了國門,驚豔世界。直到現在,《長征組歌》依舊是久唱不衰的經典之作,因為它是諸多創作者們用心血凝成的。

退而不休的生活


1966年,剛率領戰友文工團到蘇聯演出歸來的晨耕,卻被戴上了反革命的帽子,在被關押了64天后被送到幹校勞動改造。之後還是在周總理的幫助下,才於1972年重回團裡,重新獲得了創作的權利。
文革結束後,晨耕迎來了自己的又一個創作青春期。他接連創作了《我們永遠向太陽》、《憶戰友》、《可愛的小河》、《百靈鳥你往哪兒飛》等眾多歌曲,受到了人們的熱烈歡迎。

已故作曲家晨耕:寫《長征組歌》沒有名可圖,沒有利可得

晨耕

1985年,晨耕從崗位上退了下來,但離休之後的他卻幾乎比離休之前更忙。他抱著“發揮餘熱”的想法繼續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他主持過創作比賽,組織過創作筆會,到電視臺、軍營、工廠、學校宣傳革命傳統,還經常帶著新一代的詞曲作家們到各地採風。甚至,每年春節他都要給100多位老戰友以及幹部戰士們寫賀歲詩。

2001年10月12日,沒有任何預兆,和往常一樣午睡後在書桌前寫作的晨耕,卻突然倒下了。經7、8個小時搶救無效,晨耕永遠地離開了。人們得知消息後,在難以置信的同時更感到深深的悲痛。

晨耕的一生,經歷過戰亂,遭受過磨難,但他始終熱愛著音樂、熱愛著祖國。他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和發展,為中國的軍旅音樂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正如他在一首自勉詩中所寫:“畢生征戰從天命,半世操戈鬥鬼神,探索人間真善美,高歌勁舞壯軍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