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閩東三大保護神之一,祖殿成為“國保”單位


福建閩東三大保護神之一,祖殿成為“國保”單位

在福建寧德市周寧縣杉洋村境內,崇山峻嶺之中,有一座白牆黛瓦的宮廟建築,飛簷翹角,簷牙交錯,雕樑畫棟,每當農曆春節之際,附近鄉鎮村民來此祈禱焚香之人絡繹不絕,可達數十萬之多。莊嚴肅穆的殿宇名為——林公忠平王祖殿,2013年正式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宮廟神龕內的神像,在歷史上是否確有其人呢?據史料記載,林公,全名林祖亙,鄉民俗稱“林公大王”、“林公忠平大王”,與福建海神媽祖、陸神陳靖姑,並稱福建民間三大信俗,閩東三大保護神之一。

據周寧縣民間所修《林公史記》載:林公生於雲氣,養於杉洋,因父母早亡,被當地詹氏兆源公留養於家中。南宋時期,因社會動盪不安,特別是靖康之變後大量人口遷入福建,開墾山地,造成閩地老虎生存空間縮小,在當地產生了嚴重的虎患,殺傷無辜百姓甚多,林公組織獵戶,身先士卒,一馬當先,突入老虎棲居的巢穴,勇猛異人舉斧連殺三虎,虎患這才逐漸平息。又因當時八閩山林眾多,猛獸蟲蟻多為民患,林公有鑑於此,博採眾長,研發製作除了大排銃,以火燃之可發出轟鳴震響,以此驅趕射殺野獸,讓附近鄉村皆仿造之,嗣後各地獸患平息,恢復寧靜,安居樂業。

南宋淳祐年間,閩東多地發生瘟疫,疫病橫行致使百姓蒙難,哀聲遍地,死傷之人無數,而林公精通醫術,親嘗百草,為鄉鎮平民百姓義務診療,林公憑藉高超的醫術,普度眾生,救治病人無數,鄉民無不對其感恩戴德。林公一生懲惡揚善、治病救人、廣施恩德、無私奉獻的精神,羽化之後,人們為其立祠廟,以香火祭之,以示時時不忘其仁義之道。


福建閩東三大保護神之一,祖殿成為“國保”單位


明代成化七年,寧德籍進士、時任刑部尚書林聰根據民間記載,蒐集彙編林祖亙之事蹟稟報朝廷 ,成化八年,明憲宗朱見深有感於林祖亙保境安民,護佑一方的神奇事蹟,正式下詔敕封林祖亙為“杉洋感應林公忠平王”,在今天的杉洋村境內敕建“忠平王祖殿”崇祀。

明末清初至乾隆年間,當地虎患再起,肆虐閩東,百姓深受其害,據縣誌記載,最多一次群虎殺傷人口百餘人,慘烈之狀,令周圍居民聞之色變。今天的少數民族之一的畲族,在當時亦深受其害。

而根據《寧德縣誌》記載:林公歿後能御虎災,故祀之。因此緣故,畲族人亦紛紛將祖殿香火請出,在各村莊內建廟供奉,祈禱平安。畲族人傳說其祖先盤瓠曾入閭山隨許真君學道,民間傳說中林公亦出自閭山門下,有了這一層同出師門的關係,林公信俗在畲族人之中廣泛傳播。據不完整統計,今天畲族村內主祭林公的宮廟多達200餘所。


福建閩東三大保護神之一,祖殿成為“國保”單位


每年的春節之後,正月初五至正月十五元宵節期間,鄉民們都會選擇吉日吉時,抬著林公神像,巡遊全境,屆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們張燈結綵,浴火焚香,在古老的傳統民俗儀式下,祈盼著新的一年,闔家歡樂,平安風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