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長江干流及重要支流明年初將啟動十年禁漁行動

最新消息!長江干流及重要支流明年初將啟動十年禁漁行動

最新消息!長江干流及重要支流明年初將啟動十年禁漁行動

本報訊(記者 應鳳林)明年初,長江干流及重要支流將啟動十年禁漁行動,啟動十年禁漁行動有怎樣的必要性?禁漁後如何保障長江魚類的市場供應?記者從萬州水產研究所瞭解到,這裡採用先進的養魚模式,養出“長江魚”,以保障市場供應。

時值冬季,在萬州水產研究所甘寧鎮長江名特魚養殖基地,工作人員正進行日常飼養工作。這個佔地約200畝的養殖基地,採用的是池塘循環流水養魚,每個魚池裡都修建有兩個流水槽,所有的魚兒都“圈養”在這兩個面積不大的流水槽裡。通過安裝“推水增氧”設備,流水槽裡的水時刻在流動,實現與池塘裡的水共循環;流水槽另一端還設有沉澱區域,魚兒產生的糞便和殘餘餌料通過排汙設備歸集到生態溼地進行淨化。

“隨著長江十年禁捕政策的實施 ,我們這種池塘內循環養魚方式能夠養出長江裡絕大多數長江名優魚類產品,能夠保證市場上長江名優魚的供應。”區水產研究所副所長唐秀峰介紹,這種養殖方式具有高產、高效、環保,便於捕撈的特點,養出的魚兒健康有活力,即使是胭脂魚、巖原鯉等對飼養環境要求較高的長江名優魚也能實現高密度養殖。目前,萬州區水產研究所正在推廣這種養魚模式。

近年來,由於過度捕撈、挖沙採石等人類活動的影響,長江魚類種群數量大幅減 少,年均捕撈產量已不足10萬噸。萬州區水產研究所一直致力於長江名特魚的人工繁育,在長江裡增殖放流胭脂魚、巖原鯉等長江名特魚近200萬尾,為這些魚類野外種群的恢復做出了積極貢獻。

區水產研究所人工繁育基地負責人王飛說,“進行增殖放流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穩定了一定種群數量後,它才有自然繁殖的前提和基礎 ,如果我們不對這些長江名優魚類進行人工繁育研究的話,今後它的種群只會逐漸的退化,如果說退化到很嚴重的情況下也許這個品種就徹底從我們長江裡消失了” 。

在增殖放流的基礎上,啟動長江十年禁漁行動讓保護長江生物多樣性又多了一層保障。據瞭解,長江裡大多數的魚類從生長到具備繁育條件需要三到五年時間,通過十年禁漁行動的實施,可讓大多數的長江魚類穩定地繁殖兩到三代,讓長江魚類種群數量得到較大程度恢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