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10000字長文的精髓,我摸索出兩種“牛逼”的大腦模式

你好,我是文山。

一些腦科學學者認為,人的大腦裡,同時並行兩套系統,一個是快速、自動且無意識的;另一個是緩慢、刻意和深思熟慮的。

老喻在他的《人生算法》中,將兩種系統分被稱為自動駕駛模式和主動控制模式,並分析了兩種模式自由切換對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我把得到的啟發分享給你。

看了10000字長文的精髓,我摸索出兩種“牛逼”的大腦模式


01

什麼是自動駕駛模式?特點是什麼?

你有沒有發現,早上起來刷牙的時候,從擠牙膏刷牙,到清洗口腔,這個過程中我們還可以思考難題,換句話說,不把注意力放在刷牙這件事情上,也可以把它完成。

老喻把這種情形叫做自動駕駛模式。它的特點是不需要大腦過多思考,就可以做出反應,是自動無意識的。

老司機駕駛車輛,頂級兵乓球運動員扣殺球,高級的廚師切菜等都屬於這個範疇。與新手相比起來,“老司機們”在做自己熟練的事時,一旦開啟自動駕駛模式,幾乎不廢什麼精力就可以把事情做好,還可以分出心思來幹其他事。

比如老司機開車時,可以接電話討論股票(雖然危險),頂級運動員扣殺球一氣呵成,而不用想技術動作,高級廚師切菜,可以把頭扭到一旁跟徒弟說這個菜的要訣。

神奇的是,他們能夠不加思考流暢的完成,有時候表現還會有超出預期,而當你問他們如何做到的時候,他們的回答往往是:我也不知道,感覺這樣做就可以。

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寫道:“一個人把球拋到空中,再接住它,彷彿是通過大量的微積分方程算出了球的軌跡,事實上他可能根本不知道或不在意微積分方程,可這並不影響他的把球接住。潛意識裡的某些功能,替人做了數學運算。”

很多時候,人往往不知道自己怎樣做到的,像是冥冥中有種神秘力量支配著軀體,把這件事完成。

這種神秘力量其實也並不神秘,科學上的研究表明,人能夠幾乎不費什麼精力就把事完成,是因為小腦、杏仁核、基地神經節組合的系統,接管了控制身體的權力。

在該模式下,人的思維就算不聚焦在每一個動作細節上,也不會把事情做得很糟糕,反而可能把事情做得很好,這也是自動駕駛模式的特長。

也就是說,自動駕駛模式是肌肉記憶的結果,是養成行為習慣之後的結晶,它和刻意練習離不開干係。

小結,自動駕駛模式是無清晰意識且快速的,它擅長做高熟練多重複的事,能夠解放注意力,減少精力損耗,是一種“懶人”的智慧。


看了10000字長文的精髓,我摸索出兩種“牛逼”的大腦模式



02

什麼是主動控制模式?特點是什麼?


和前面相反,一個新手在做前面提到的這些事時,必須小心翼翼。

比如小孩學刷牙,必須專注才能減少牙膏的吞嚥;新手學車要全神貫注,大腦時刻在思考油門、剎車、方向盤;學員學習乒乓球的技術動作時,每個扣殺動作都是有意識控制的;菜鳥學切菜,必須時刻盯著手裡的刀,考慮材料的厚薄與大小。

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刻意且緩慢的去掌握陌生領域的技巧或知識,就是主動駕駛模式。

平時的學習和覆盤都屬於這個範疇,其目的是接受一樣新事物,掌握一門新技能,或者矯正已成型的習慣。

其中覆盤功能是主動控制模式具有價值的地方之一,在很多牛人身上我們都可以看到類似的行為模式。

比如,NBA每場比賽的勝負大多取決於關鍵人物(球星)在最後時刻的表現,如果傳球不當,投籃時機選擇不對,節奏沒控制好,都可能丟掉勝利。

著名球星勒布朗.詹姆斯接受採訪時,曾表示每次比賽結束之後表現無論好壞,球隊都會通過錄像帶一點一滴的找優缺點,頻繁的討論需要改進和保持的地方,然後在平時訓練中刻意強化這些地方,比如傳球,投籃,隊友配合等等。

不同於自動駕駛模式是由基底神經節控制,主動控制模式主要由前額葉皮層運行和管理。

加州理工學院行為經濟學教授科琳凱莫勒說,人類大腦的前額葉皮層是一層非常薄的結構,進化出來的時間也很短,很容易超負荷工作。

這也決定了主動控制模式是可重複使用的“快消品”,用一次之後需要恢復才能夠再使用,這也能很好的解釋為什麼靠意志力做成難事很難。

比如,大家都知道學習很重要,實踐起來卻很苦很難,如果靠意志力頑強硬撐,剛開始也許容易,但越到後面會越想放棄。

因為反人性的事(比如學習和覆盤)會消磨意志力,由大腦的前額葉皮層管理的主動控制模式,並不能夠長時間持續運行。

反而基於行為習慣的自動駕駛模式,在這方面就很有優勢,換句話說,如果把一些需要意志力維持才能做的事,養成習慣之後,交給自動駕駛模式運行,一切會變得容易得多,這也是一些牛人“偷懶”的地方。

小結,主動控制模式是刻意且緩慢,強烈的主觀意識主導的行為,它是習得一門技能或知識必需用到的模式,而生理結構決定了它難以長時間持續。


看了10000字長文的精髓,我摸索出兩種“牛逼”的大腦模式



03

如何使用兩種模式?

自動駕駛模式的優點是,有助於保持精力減少內部損耗,缺點是不能處理陌生的複雜事;主動控制模式的優點是,它是掌握新技能,自我進化的關鍵,缺點是難以長時間持續。

你看,兩種模式各有所長。

我們平時該怎麼使用這兩種模式呢?

《思考快與慢》的作者將大腦分為兩個系統:系統1和系統2。平時我們都使用系統1思考,因為簡單省力,而一旦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就會請教系統2,此時人的雙眼的瞳孔會被放大,系統1被關閉,大腦開始深層次的思考。

自動駕駛模式與主動控制模式也是同樣的道理,不同場景下應該相互切換髮揮各自特長,簡單事應該交給自動駕駛模式去處理,難題應該留給主動控制模式。

01.把簡單的熟練的事交給自動駕駛模式

自動駕駛模式是基於神經記憶或者肌肉記憶的結果,其最根本的本質是大量練習後養成的習慣。

丹尼爾.戈爾曼在《專注》中講過一個和自動駕駛模式有關的案例,露露.瓊斯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女子100米跨欄比賽的金牌只有一步之遙。

她在跑到第8個欄架的時候,想到自己一開始衝太快了,就對自己說:“動作一定要到位……把腿打開。”

想到這裡,她一下用力過猛,以至於動作有點變形,撞到了第九個欄架,本來前面發揮很出色,只要保持下去跨過第十個欄架就贏了,最後卻只獲得了第七名。

神經科學家指出瓊斯犯的錯誤:主動思考技術動作,而不是交由對技術動作“瞭然於心”的運動神經去調節細節。

也就是說,她原本依賴的是自動駕駛模式,切換到主動控制模式之後,卻犯了錯導致遺憾發生。

其實大量刻意的練習形成動作記憶或者行為習慣之後,自動駕駛模式已經成熟,在處理類似事的時候,交給自動駕駛模式是最好的選擇。

自動駕駛模式更擅長解決,高重複且快速的事。

飛行員駕駛飛機離地以後,大部分時間飛機的控制都是飛行計算機管理系統在處置,飛行員只需要輸入高度和速度等關鍵要素即可,飛機的俯仰、偏航、滾轉全部可以由計算機來管理,而飛行員可以花更多精力關注油量和天氣等信息。

同理,把簡單的事交給自動駕駛模式,既可以減少負荷降低犯錯率,還能解放我們的精力,把注意力放到更重要的事上,最重要的是它擅長這個。

看了10000字長文的精髓,我摸索出兩種“牛逼”的大腦模式


02.用主動控制模式完善自動駕駛模式

自動駕駛模式與主動控制模式之間有點像一個閉環迴路的構建,先是主動控制模式觸發刻意練習,熟練之後構建了自動駕駛模式,自動駕駛模式又可以通過主動控制模式進行矯正。

比如,球員在賽場上的表現幾乎取決於臨場反應,而臨場反應和表現依賴於平時的專項訓練,籃球隊通過錄像帶覆盤分析後進行專項訓練又可以提升臨場反應。

賽後覆盤分析找不足是主動控制模式,臨場反應是自動駕駛模式,前者是進一步完善後者的鑰匙。

碧昂斯是世界聞名的超級巨星,唱片銷售超過一億張,前後斬獲了22項格萊美獎,她在臺上的時候激情四射,舉手投足間盡顯魅力,而一旦回到幕後,她卻成了“錄像分析師”。

她要把錄像帶反覆觀看,從場景,化妝,舞蹈設計,攝影等等各個角度研究,哪些可以優化,哪些可以突破。第二天相關的團隊成員都會得到一份,關於如何優化的詳細筆記。

主動控制模式的魅力在於,它是自動駕駛模式的基石,先有大量主動的學習和刻意練習,才有自動駕駛模式漫不經心也能把事完成,在這裡它的本質是學習,功能是塑造。

它也是自動駕駛模式的矯正器,自動駕駛模式中存在的缺陷,都可以在主動控制模式下矯正,在這裡它的本質是覆盤,功能是完善。

看了10000字長文的精髓,我摸索出兩種“牛逼”的大腦模式

總之,不同的場景運用不同的模式,簡單的事應該交給自動駕駛模式,既能給大腦放假也能把事做好,覆盤和塑造這樣的難事,就應該交給自動控制模式,它能夠做得更好。

總結,我們的大腦中存在兩種模式:一個是快速、自動且無意識的自動駕駛模式,其本質是習慣;另一個是緩慢、刻意和深思熟慮的主動控制模式,其本質是學習。

它們彼此伴生又各有所長,長時間處於自動控制模式容易被壓垮,長時間處於自動駕駛模式只會浮於表面,不能處理難題。

如果能利用好它們,不同場景切換不同模式處理不同的問題,讓它們各自發揮自己的特長,則會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